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课题引导

第二节 课题引导


  1988年,省统计局确定围绕“稳定经济、深化改革”的主题,重点抓好以下问题的分析研究:(1)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反映经济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稳定经济的对策和建议;(2)“双增双节”运动的进展情况和问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3)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包括控制投资规模和消费基金增长,增加生产,改善供应,稳定市场物价,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等;(4)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包括增强农业后劲,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资源型城市发展替代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等;(5)深化改革的情况和问题,包括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物资体制、投资体制、外贸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的改革,以及住房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和问题,做好重大改革措施的信息反馈工作;(6)开展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治体制改革情况的统计调查和分析研究。
  1991年,省统计局确定重点抓好以下问题的研究:产品结构调整问题;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问题;发展县域经济问题;宏观经济调控力度问题;提高经济效益问题。
  1992年,省统计局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全年工作的部署,确定重点围绕以下5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结构调整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科技进步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问题;经济总量的平衡测算和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预警。根据以上5个方面的选题,安排落实29个重点题目,由有关处室按期完成。
  1993年中共中央6号文件发出后,根据省委七届八次常委会议要求,省统计局确定从整顿金融秩序、清理固定资产投资、财政增收节支、抑制通货膨胀、深化企业改革、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加强调查研究。随后又根据中央16条调控措施对本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正负效应;调整银行贷款投向、解决乱集资问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市场销售和物价变动态势;对外开放的新情况、新问题;农业生产、农副产品收购、农民收入和农村市场的变化等。
  1994年,全省统计工作会议按照国家统计局的部署,提出进一步完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经济运行状况的宏观监测,对经济走势及波动周期作出及时准确的分析判断,进一步提高统计分析研究水平。
  1995年,省统计局印发《关于建立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统计调查体系加强宏观监测的实施意见》,在科学界定“第二战场”统计范围和搜集、整理、加工“第二战场”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围绕开辟“第二战场”以及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如加快发展农业、抑制通货膨胀、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等,深入开展统计分析,为宏观决策服务。
  2000年,省统计局要求紧紧围绕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三次会议的各项部署,认真做好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各项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实施情况的监测和咨询工作,加强对调整经济结构、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国有企业改革、西部大开发、加入WTO以及世界经济波动对本省经济的影响等重大问题的分析研究,努力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切实可行的咨询建议。
  2001年,全省统计工作会议提出,统计服务要适应需要,突出重点,形式多样。
  2002年,省统计局要求抓住党的十六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的契机,针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经济全球化,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加入WTO对本省经济的影响,就业、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认真搞好专题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