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统计公报 统计公报是经过政府授权,由统计部门向社会公众发布统计信息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正式的政府文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统计公报分为两类:一类是年度统计公报;另一类是普查和抽样调查结果公报。
一、年度统计公报 年度统计公报是每年一度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社会统计信息的重要渠道。统计公报具有公开性、全面性、时效性这三个特点。年度统计公报一般在下一个年度的2—3月间,年报工作尚未结束之前,通过多种渠道取得的初步统计数字,赶在“两会”召开之前发表。公报的内容、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年度之间便于比较。1986年3月4日发表的《1985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分10个部分:(1)农业;(2)工业;(3)投资和建筑业;(4)交通和邮电业;(5)国内商业和物资供销;(6)对外经济和旅游业;(7)财政和金融;(8)科技、文教、卫生和体育;(9)人民生活;(10)人口。这一结构框架10来年基本未变。
1997年2月18日发表的《1996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结构和内容作了局部调整:一是建筑业由和投资在一起改为和工业在一起。二是取消了和国内商业在一起的物资供销,增加了物价(和国内商业在一起)。三是人民生活与人口合并,改为“人口、就业和人民生活”,增加了劳动就业、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方面的内容,列为第9项。四是在公报开头的经济社会发展概述中,不再使用国民收入指标,而是单独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及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以及非国有经济增加值。指出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在宏观经济好转的同时,微观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还十分突出,经济效益总体水平偏低,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
1998年以后发表的统计公报,结构、内容、形式都有较大调整。一是公报开头只作文字上的概括,不列具体指标;增加了综合部分(列在农业之前作为第一项)。如1997年的公报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市场价格呈现涨幅低、波动小的特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等概括性语言和相应的指标数据概述了一年来的总体形势。前进中的主要问题是:“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和经营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产品结构层次低,突出表现为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多,高精尖、名牌产品少,与多样化的消费结构不相适应;受大环境的影响和灾害损失,居民收入增幅放慢,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二是物价从国内贸易中分离出来,放在综合部分。三是增加了保险业,同财政金融放在一起。四是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科学技术和教育”,另一部分是“文化、卫生和体育”,分别列为第9项和第10项。五是增加了环境保护部分,列为第11项。六是因为劳动就业的内容已在综合部分里体现,所以原来的“人口、就业和人民生活”改为“人口和人民生活”,列为第12项即最后一项。七是改变了过去文字叙述插表的形式,将过去农业、工业、物价部分所列表格取消,在公报正文的后面列有3张附表:主要农产品产量(20种产品);主要工业产品产量(25种产品);市场价格变动情况(24种商品和服务价格)。1998年公报的模式与1997年基本相同。
1999年及以后各年的公报恢复了文中插表的形式,不再文后附表。1999年公报提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需求不足制约了宏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继续下降。”2000年公报提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有效需求不足等深层次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尚需付出艰苦的努力。”2001年公报提出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投资需求特别是民间投资需求后劲不足;工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社会就业压力增大”。2002年公报提出的主要问题是:“投资拉动不足,就业压力增大,消费物价走低”。2003年公报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非公有经济成分比重小,第三产业增势弱;就业再就业压力大;受‘非典’疫情影响较重的一些行业的景气状况尚未回升到位”。2004年及以后各年不再列举存在的问题。2003年公报的结构有以下变动:一是把旅游和交通、邮电放在一起,改为“交通、邮电和旅游”。二是“财政、金融和保险”改为“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三是环境保护和人口放在一起,改为“人口和环境保护”。四是第12项即最后一项改为“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2004年、2005年在工业和建筑业里单独列出6大工业基地(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医药、林木加工)的产值、增长速度及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2005年把“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放在一起,“环境保护”列为第12项即最后一项。
二、普查和抽样调查公报 1987~2005年,共进行了两次人口普查、两次基本单位普查、一次第三产业普查、一次农业普查、一次经济普查、三次1%人口抽样调查,以及一次科技普查。各项普查和抽样调查数字汇总上报后,都将主要数字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发表普查结果公布。
普查结果公报目录 表4-3
公报名称 | 发表时间 | 发表媒体 | 发表单位 | 关于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的统计公报 | 1987.11.12 | 黑龙江日报 | 省统计局、省人口普查办 | 黑龙江省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统计数据公报(1—5号) | 1990.8.12—24 | 黑龙江日报 | 省统计局、省人口普查办 | 关于1995年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 1996.9.1 | 黑龙江日报 | 省统计局、省人口普查办 | 黑龙江省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 2001.4.8 | 黑龙江日报 | 省统计局、省人口普查办 | 关于2005年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 2006.3.17 | 黑龙江日报 | 省统计局、省人口普查办 | 黑龙江省首次第三产业普查数据的公报 | 1994.1.25 | 黑龙江日报 | 省统计局、省三产普查办 | 黑龙江省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快速汇总结果的公报 | 1998.1.17 | 黑龙江日报 | 省统计局、省农业普查办 | 黑龙江省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公报 | 1998.3 | 黑龙江日报 | 省统计局、省基普办 | 黑龙江省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 2003.1.18 | 黑龙江日报 | 省统计局、省基普办 | 2000年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 | 2002.5 | 黑龙江日报 | 省统计局、省科技厅等 | 黑龙江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3号) | 2005.12.26 | 黑龙江日报 | 省统计局、省经济普查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