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义和团运动与黑龙江军民抗击俄军入侵的斗争

第二节 义和团运动与黑龙江军民抗击俄军入侵的斗争


  一、外国宗教势力的侵入

  外国教会势力对东北的侵入比经济文化侵略更早,1830年荷兰天主教传教士就潜入辽东一带进行传教活动。鸦片战争后,随着《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传教士获得了在任何地方传教、购置田产等权利,于是基督教各派势力在东北各地迅速发展起来。
  法国天主教于1838年在东北设立教区。1845年5月,代理主教布鲁尼埃非法闯入吉林境内的阿勒楚喀城、三姓和黑龙江中游赫哲族居住的拉哈苏苏(即同江)等地传教。1898年在沈阳、吉林设立南北两大教区。到1900年吉林、黑龙江两省有教堂27处,中外传教士13人,教徒约7000人。
  耶稣教从1866年开始进入东北,1896年耶稣教在东北有教徒5800人,到1898年骤增到约为19600人。
  东正教进入东北地区最早,1665年(康熙四年)沙俄匪徒侵占中国黑龙江左岸的雅克萨城后,在城堡前面建立了“基督复活”教堂。后随着雅克萨战争俄俘的归化,俄国东正教正式传入中国。沙俄东正教阿留申群岛和堪察地区大主教英诺森积极参与了夺取我国黑龙江流域领土的活动。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1898年6月,俄国东正教司祭茹拉夫斯基随第二批中东铁路护路队开进了哈尔滨。同年8月,在哈尔滨西香坊建立了圣尼古拉教堂,这是东正教在东北内地最早的教堂。1899年10月,又在哈尔滨新市街(现南岗)开始修建圣尼古拉中央大教堂,次年竣工。中东铁路通车后,东正教也陆续扩展到沈阳、长春、旅顺等地。
  两次鸦片战争后,教会势力在东北得到迅速扩张,外国传教士和教徒中的奸民互相勾结,在清政府“袒教抑民”政策下在黑龙江地区的呼兰、三姓、巴彦等地制造了多起教案。
  1878年8月17日,呼兰民人肖信持天主教士纳依尔然名片告知呼兰城守尉惠安,言称该教士即日进城,惠安即派官人迎接。由于迎接的官兵不知从何道而来,未能相遇。该教士到达后怒气冲冲,率人闯入衙署,喝令跟役用马鞭殴打惠安。惠安被打得多处致伤,衣服也被滥行扯坏。事后,该教士却反咬一口,声言:“前往呼兰城守尉衙门礼见,不意该尉不但置之不理,反辱骂不堪,向伊理论,立即喝令兵丁殴打,将纳神父缚绑,掌责不堪……”惠安被殴打后,精神恍惚,投江溺死。
  1882年6月,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司铎贡罗斯,在呼兰购买奸民(教徒)盗卖郭姓土地建立教堂,郭控告于旗署,经旗署讯实断归原主赎回。法教士拒不执行,领催富森布等不平,与教士理论,法教士握枪出见,开枪打死旗署领催来仓,随即返巴彦苏苏,以恶人先告状的手法,捏造“旗署滋事”报告驻北京的法国公使。法使照会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强逼该署赔偿损失器具银3000两,并派其驻天津总领事查办。腐朽的清政府在侵略者面前卑躬屈膝,惟命是从,不仅使杀人凶手未受到惩罚,反而将领催富森布监禁60日,将甲兵依凌阿等9人责打40鞭进行发落。
  外国教会势力的扩张,传教士和教徒中奸民作恶多端,激起了全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与俄军大举入侵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很快发展到各地,形成了全国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瓜分的反帝爱国运动。
  东北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奉天兴起,并由南向北发展。1900年5、6月间,奉天许多地方出现了义和团组织。6月,在吉林省城开始组织义和团。除省城外,长春府、双城、宁古塔、阿城、宾县、三姓等地都有义和团积极活动。到7月中旬,吉林省除哈尔滨一地外,已基本是“洋人已去,拳民遍地”的局面。
  黑龙江地区人民遭受沙俄的侵略最早,受害最深,因而反抗精神更强。在1900年4、5月间,义和团出现于齐齐哈尔城乡各地,拳民们在“练会义和拳,打跑洋鬼子”的口号下,练拳习武,张贴在城郊“宣传亭”的楬贴号召群众起来,把沙俄侵略者“驱逐中国领土”。6月末,黑龙江各地义和团已有了较快的发展,到7月中旬进入高潮。在齐齐哈尔的一部分爱国清军中也组织了义和团。除省城齐齐哈尔外,呼兰、北团林子(今绥化)、庆城(今庆安)、博克图、海拉尔、满洲里一直到北方重镇瑷珲都组织了义和团。
  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打击下,一向横行霸道作恶多端的外国传教士、铁路监工等,有的抱头鼠窜,准备逃脱中国人民的制裁;有的纠集武装,筑垒挖壕,演习枪炮,准备顽抗。中东铁路总监工(总工程师)茹格维志慑于义和团和爱国清军势大,于7月11日通电中东铁路全路各站段停工撤退。西线退至外贝加尔,东线退至双城子,南线退至旅大,中线退至哈尔滨。这样,大批沙俄侵略分子在“护路军”的保护下,聚集到哈尔滨,使哈尔滨成了沙俄殖民主义分子的避难所和最后顽抗的堡垒。
  变中国东北为俄国殖民地是沙俄“黄俄罗斯”计划的重要内容。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后,沙俄政府决定以军事力量强占东北。当义和团反帝运动高潮时,沙俄一面伙同其他帝国主义组成“八国联军”出兵京津镇压义和团运动,一面又以“护路”为名,出动十多万大军分七路先后侵入我国东北。
  沙俄在出兵东北的同时,还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大屠杀。在海兰泡大屠杀中,被“惨杀溺死华侨五千余名”。在江东六十四屯大惨案中“溺死者七千余人”。从此,根据《瑷珲条约》规定中国政府有管辖权、中国人民有居住权的江东六十四屯,被沙俄侵略者野蛮地霸占去了。

  三、黑龙江军民英勇抗俄斗争

  面对俄军的大规模入侵,东北的三个将军态度是不一样的。盛京将军增祺积极主张妥协求和;吉林将军长顺电诫:“不可仓促启衅”。当会攻哈尔滨俄军老巢时,他单方面下令部队停止进攻;黑龙江将军寿山密饬各城副都统及各路统领,准备“掩杀境内俄人”。
  7月8日,沙俄阿穆尔总督格罗戴科夫照会黑龙江将军寿山说:“海兰泡有俄军数千人,欲假道瑷珲、卜奎至哈尔滨保护铁路”,寿山断然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急电瑷珲副都统凤翔,令其加强戒备,防止俄人突然袭击。寿山严筹军防,把黑龙江全境分为东、西、北三路,各派翼长,节制军务。命通肯副都统庆琪兼东路翼长,主持东路战事;命呼伦贝尔副都统依兴阿兼西路翼长,主持西路战事;命瑷珲副都统凤翔兼北路翼长,主持北路战事;程德全为行营营务处总理,往来联络,互相通气。同时,还命墨尔根副都统多招土工,多挑蒙队,“并招鄂伦春人等,任防嫩江源,诺敏河源等间道”。寿山自己居中调度,统筹全局。当沙俄侵略军入侵东北后,寿山将军组织黑龙江军民进行了英勇地抗俄战斗。
  哈尔滨是中东铁路的枢纽站,也是沙俄在远东侵略势力的大本营。7月22日,黑龙江、吉林的部分爱国清军和义和团,从北、东南、西南三个方向包围了哈尔滨。撤退到哈尔滨市内的沙俄殖民主义者,在茹格维志和护路军司令盖伦格罗斯的指挥下把“护路军”和铁路员司3500人编成连队,分别在埠头区(道里)、背江子(江北船坞)、新市街(南岗)和老哈尔滨(香坊)构筑工事,设置防线,准备负隅顽抗。黑龙江将军寿山从战局全局考虑,必须拔掉哈尔滨沙俄侵略者的老巢,以解除后顾之忧,屡电吉林将军长顺约期会攻哈尔滨。虽长顺一再拖延不予合作,寿山仍命令呼兰副都统倭克金泰和通肯副都统庆琪,会同义和团和筑路工人,“约定(旧历六月)二十八日(公历七月二十四日)五鼓一齐进剿”。从北、西南、东南三路向哈尔滨发动总攻。北路由齐齐哈尔、呼兰方面的清军、义和团组成,24日晨由背江子发起进攻,突破俄军五道防线,攻克了背江子,俄军败逃往埠头区,北路大军乘胜直追击到松花江大桥北侧。西南路亦由齐齐哈尔、呼兰方面清军、义和团组成,7月23日晚从双面口(今涝州渡口)渡江,连夜至哈郊四方台。24日晨乘敌不备攻下顾乡屯的元聚烧锅,又在元聚烧锅和中东路制砖厂一千多名工人的配合下,击溃了盘踞制砖厂的哥萨克骑兵和“义勇队”,随后分兵两路,一路向埠头区进攻,以策应北路爱国清军和义和团过江,进攻到五道街,因敌军火力甚猛,损失很大,被迫折回;一路直捣总攻的主要目标新市街松花江车站,以便切断埠头区和老哈尔滨之间的联系,把俄军全部歼灭。这路军沿铁道线越铁路大桥(今三孔桥),曾攻占了车站西南的机车库,所存机车均被捣毁。沙俄侵略军被打得士气沮丧,准备撤退。东南路由阿城、双城方面的清军、义和团组成。24日上午,靖边新军前营营官王忠泰率所部200余人,曾攻下了俄国侵略者在老哈尔滨的据点田家烧锅,后因阿勒楚喀副都统纽楞额奉长顺之命,截留了清军增援部队,不仅使田家烧锅复被俄军占领,并使俄军得以抽出兵力向新市街猛扑,使即将被西路清军和义和团夺下的松花江火车站末能攻下,不得不返回顾乡,在元聚烧锅同俄军激战后,撤向呼兰一带。
  这次总攻哈尔滨的战斗是:“江南失利,江北获胜”,烧毁了中东铁路局的一些重要机构,显示了军民协同作战的威力。
  瑷珲位于黑龙江右岸,素以“北国锁钥”著称,是黑龙江北路边防的战略要地。当沙俄侵华大军压境,战争即将爆发之际,瑷珲军民同仇敌忾,“人心共愤”,决心打退沙俄侵略者,保卫瑷珲。沙俄制造江东六十四屯大惨案时,瑷珲副都统凤翔曾派清军500人直趋黄河口,摧毁了俄军一号哨所,毙伤俄军百余人,给制造暴行的俄军以迎头痛击。
  8月1日夜,北路俄军5000人从黑河屯北的五道霍洛偷渡登陆,2日占领黑河,3日开始向瑷珲进犯,4日晨,俄军集中近万人,从东、西、北(水路)三个方向围攻瑷珲古城。守卫瑷珲的清军和义和团约3000人,在凤翔的指挥下同仇敌忾,“死力拒敌”。据守城郊的“三四百名中国步兵,英勇不屈地战斗到最后全部牺牲”。当沙俄侵略军攻进瑷珲城后,瑷珲军民同敌人展开了激烈地巷战,他们“据守房屋进行顽强抵抗”,有的“身膏刀斧,视死如归”,有的“死守着炮架,直到阵亡”,有的纵火自焚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精神。因敌我力量相差悬殊,5日,清军被迫撤出瑷珲。俄军进城后,纵火焚城,“火光烛天,数日不熄”,把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瑷珲古城,“变成废墟和瓦砾堆”。
  清军撤出瑷珲后退到北大岭。8月13日,俄军猛攻大岭,凤翔在岭上亲自督战,他身负重伤,曾3次落马,均复跃上马,誓死以战。敌人被击退后,凤翔被士兵背回营地“呕血数升,壮烈殉国”。敌人得到补充后,16日晨开始疯狂猛扑,恒玉率部拼命抵抗,突出重围,撤向省城齐齐哈尔。
  西路俄军于7月30日占领了呼伦贝尔,据守西大岭的爱国清军主动“出岭截剿”,曾打了几次胜仗。8月13日,在雅克石,免渡河车站,“踏破俄营九座,压追二百余里”。后因无增援而溃退。
  北大岭、西大岭战斗失利后,省城齐齐哈尔三面临敌。寿山将军仍指令军民备战,准备固守。正当黑龙江军民在全境浴血奋战的关键时刻,清廷电令东三省将军停战议和,并相机屠杀义和团。寿山始终没有屠杀义和团。8月24日接到清廷委任李鸿章为议和大臣的上谕后,才令程德全与俄军谈判。25日,程德全向寿山报告说,已与俄将约定,如我方停战,则“俄兵入境,不杀一人,不烧一房”。俄军不攻齐齐哈尔。28日,俄军片面撕毁约定,对齐齐哈尔突然发起总攻,寿山感到“不能战,又不能守,亦不能与俄见面”,坚守不能“改隶夷籍,反颜事虏”的誓言。命从人向他开枪,以身殉职。时年41岁。
  寿山的悲壮殉国,得到了人民的赞颂,他的爱国业绩,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
  吉林将军所属的三姓、宁古塔、珲春,称为“吉林三边”,防守“三边”的爱国军民也英勇阻击了东北路、东路和东南路俄军的入侵。三姓军民在巴彦通要塞和三姓城对侵略军进行了英勇抗击,并在松花江中横放了阻拦俄舰通行的“拦江大铁锁”。宁古塔军民抗击俄国侵略军战斗“相持四十余日”直到8月29日宁古塔才失守。
  沙俄侵略军在侵占各地过程中,“到处横行,杀人放火,猖狂至极”,“哈尔滨俄逆所到村屯,悉行焚烧,凡遇华人不论男妇、大小尽行屠戮。遭害者不下数千村,被烧者不下万户”。俄军侵占齐齐哈尔后,将“各官所存储书籍、律例、案卷、舆图、藏经、战图、银两、火药、军械、炮位等项”“搜罗一空”。
  对沙俄侵略军的侵华暴行,列宁愤怒地遣责说:“沙皇政府在中国的政策是一种犯罪的政策。”“他们杀人,放火,把村庄烧光,把老百姓驱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