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五四”运动在黑龙江
第二节 “五四”运动在黑龙江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黑龙江地区是中国接受十月革命影响最早的地区之一。“还在1907~1908年时,在哈尔滨的布尔什维克(组织)就在中国工人中间作了系统地工作”。1907年5月14日(俄历5月1日)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的中俄工人,在哈尔滨的松花江北岸,举行了近万人参加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集会。1917年3月,当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制度的消息传到哈尔滨之后,哈尔滨的“中国劳动者因俄国政变极表欢迎,深愿与俄人联成一气”。“三十六棚华工捐巨款,表示赞成俄人恢复自由……”5月1日,中俄工人在哈尔滨秦家岗(即南岗)教堂广场集会,会后进行了示威游行。
俄国十月革命后,哈尔滨的俄国工人和士兵,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对盘踞在这里的沙俄残余势力展开了激烈地斗争。1917年11月12日,在哈尔滨的布尔什维克发表了《告满洲全体公民书》,号召在东北的俄侨和中国工人、群众支持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1918年10月,在哈尔滨中东铁路总工厂建立了中国工人工会——三十六棚工业维持会。它建立后,即与俄国职工联合会一起,领导该厂的中俄工人,开展了反对沙俄残余势力的斗争。
由于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工作和在中东铁路工作的俄国工人的帮助,由于大批华工从俄国经中东铁路回国介绍了俄国革命的真相,使黑龙江地区的中国工人和被压迫群众的觉悟迅速提高;早在“五四”运动前,他们就积极支持并参加了俄国工人在中东路区反对帝国主义干涉者和沙俄残余势力的罢工斗争。如:1918年1月,中东铁路各站段工人反对霍尔瓦特的罢工风潮;5月15日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印刷厂、电报电话工人的罢工;中国商人曾罢市给予支持。9月2日至12日,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及中东路全线的中俄工人,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全线大罢工,使中东铁路完全瘫痪,给急于武装干涉的日、美帝国主义者以沉重的打击,有力地支持了在西伯利亚反外国武装干涉的苏俄红军。
总之,“五四”运动前夕,黑龙江地区的工人,无论在政治觉悟上还是罢工斗争的规模上,在全国工人中都是少见的;是中国工人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欢迎十月革命的最早的一支队伍。
二、“五四”运动在黑龙江的开展
1919年5月4日,轰轰烈烈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这一划时代的运动迅速波及到全国。
“五四”运动爆发后,黑龙江青年学生和广大群众立即起而响应,在齐齐哈尔,省城各校学生于5月23日成立了学生团,决议:“电争青岛”,“营救北京学生”及“抵制日货”等。6月1日上午,省立师范、中学、法政、工业、农业等学校650余名学生,冲破省教育厅、警察厅官员和军警的阻拦,在龙沙公园集会,为在“五四”斗争中,“悲愤殒命”的北京大学文科学生郭钦光举行追悼大会。“各校代表逐次演说”,痛悼郭钦光的爱国精神,怒斥曹汝林、章宗祥的卖国罪行。6月15日,上述5校及附属各小学校学生,在中学校门前再次集会,各校代表逐次演说,呼吁“提倡国货”,“与各省学生团取一致行动”。
黑龙江军阀政府为阻止和镇压学生的爱国运动,除密布警察侦探监视学生革命活动外,还密令校长及教职员要“严加约束”学生,如发现有“集会游行、演说、散发传单”等动向不服制止者,要“查明发起人,立予革除,并呈请依法惩办;倘有隐殉,即著该校长及职教各员是问”。因此,6月2日,黑龙江教育厅长廖宇春呈请给上述5校校长和学生代表分别记过或记大过处分。6月17日,各校校长“以(15日)事出仓猝”,“事先既毫无察觉,事后更防范无力”,“殊亏职守”,请求辞职。
在哈尔滨,“五四”的消息传到这里后,哈尔滨出版的各报连日刊载“专电”、“专件”,详细报道了北京学生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情况,发表“社论”、“短评”,称赞“学生之大示威”,提出“曹章受殴,本其自取,学生何罪,而必拘执不释放也”。5月12日,各界各团体集会,致电北京政府强烈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同心协力,一致对外”。道外东华校、道里甲种商业学校学生,纷纷到街市间,张贴北京寄来的反帝爱国传单,进行宣传,并联络开会。24日,东华校全体学生,在道外游行,要求取消“二十一条”。5月下旬,哈尔滨学商两界还组织了以“提倡国货,抵制日货”为宗旨的“救国十人团”,呼吁各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把“五四”反帝爱国斗争进行到底。随着运动的深入,哈尔滨各界开展了激烈的抵制日货斗争,5月下旬,道里道外两商会派人调查并封存了各商号所存的日货。有许多商号调回驻日本大坂等地的采购人员,不再买进日货。6月15日哈埠学生捣毁了傅家店一些仍售日货的商铺。在抵制日货运动的打击下,使在哈日商“皆行冷落,无人问津”。
正当哈埠各界反帝爱国斗争高涨之际,东北军阀政府以“提前放暑假”来破坏学生的爱国运动。但直到9月,滨江学界讲演团,仍“不避时疫,不畏风雨,亲往四乡”进行爱国宣传。
三、工人运动的高涨
在东北,特别是中东铁路和哈尔滨的中国工人,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还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同俄国工人一起进行过多次罢工斗争。“五四”运动爆发后,在5月里,哈尔滨“三十六棚”的工人,中东铁路沿线的安达、昂昂溪、博克图、海拉尔、横道河子等站的华工,为拒绝铁路当局用大幅度贬值的西伯利亚纸币(羌帖)开工资,司炉工要求中俄工人同工同酬,进行多次罢工斗争。
“六三”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当时哈尔滨和中东铁路区,正被日、美帝国主义干涉军和沙俄残余势力占据着,中东铁路是帝国主义援助高尔察克反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最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如果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得逞,必将造成他们对中国东北共同侵略、压迫的加强。因此,“五四”时期,中东铁路和哈尔滨工人的罢工斗争,多是中俄工人联合的共同斗争。当时,在中东铁路中国工人中流行的一张传单说:“我们的国土几乎全被日本人侵占,和会已决定把整个山东省完全割让给日本,几百万的山东人将沦为日本人的奴隶,如果我们中国人不能起而自卫,免作日本人的奴隶,那么我们还有何面目见我们的兄弟们”。传单号召中国工人参加俄国工人的罢工,指出俄国工人“是在争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自由”。传单结尾的口号是“中国工人和俄国工人的大联合万岁!反对日本侵略!”从传单内容看出:中东铁路的中国工人,是把参加“五四”反帝爱国斗争和参加俄国工人反对帝国主义干涉军和沙俄残余势力统治的罢工斗争连在一起的,因为帝国主义和沙俄残余势力是中俄两国人民共同的敌人。
1919年中东铁路工人的第三次全路大罢工(即七月罢工),把“五四”时期黑龙江地区的工人罢工斗争推向高潮。罢工的直接导火线是“羌帖”贬值,工人生活困难,政治目的是打击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俄和沙俄残余势力在中东铁路区的统治,支持苏俄红军反对干涉者和白卫军的斗争。7月2日,乌苏里铁路工人开始罢工(当时由中东路代管);8日,乌苏里铁路3名工人代表来哈尔滨,请求哈尔滨工人支持他们的罢工。乌苏里游击队的领导人也给中东铁路工人写信,要求停止中东铁路的运转,支持他们“顺利完成所拟定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中东铁路中俄工人,从7月19日起,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全路联合大罢工。
7月19日,哈尔滨三十六棚的汽笛一响,全厂2500多名中国工人和600多名俄国工人立即停工。同时哈尔滨机车车库700多名中国工人和150多名俄国工人响应罢工。21日,发电厂工人加入罢工。24日,在三十六棚召开了中东铁路各站段代表参加的中俄工人代表大会,选举了有两名中国工人参加的罢工委员会。罢工委员会向铁路当局提出:工资须以大洋或“老帖”发放;铁路工匠与额内“当差人员”享受同等权利;铁路船舶处中国工人一律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8项要求。从25日起实行全路总罢工,使西从满洲里东到绥芬河,南到宽城子的中东铁路运输完全停止,电报完全停办,使“装载(白匪)军需品的列车塞满了绥芬河车站,载运从西伯利亚撤退的盖达将军为首的捷克叛军(列车)却麇集在满洲里车站附近不能运走”,给帝国主义干涉者和沙俄残余势力以极大的打击。
罢工开始后,铁路沿线的中国居民和驻铁路区的中国士兵,对罢工表示支持、同情。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和沙俄残余势力的镇压,工人们在几个地方破坏了铁路,在横道河子车站,中国工人与日本干涉军和沙俄残余势力发生了武装冲突。在冲突中,杨大兰、李升等中国先进工人,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次大罢工,从7月19日开始,到8月19日结束,整整坚持斗争1个月,而恰恰在这时,苏俄红军7月解放了乌拉尔,8月进入西伯利亚广大地区。这次中东铁路全线大罢工,既是中俄两国工人共同捍卫十月革命胜利成果的斗争,也是“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在黑龙江的继续和发展,它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在中俄友谊史上,都谱写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