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各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六、各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近代的黑龙江,是俄、日等帝国主义侵略的重点地区之一,黑龙江各族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残酷压榨的年代里,在十分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同全国人民一道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
沙俄武装入侵和强行割占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中国大片领土,激起了当地各族人民极大的义愤。1850年沙俄侵略军在黑龙江口地区一上岸,就被当地各族人民团团围住,严厉指出:这块土地历来是中国领土,不许外国人进入。1857年10月,俄军侵入黑龙江和松花江汇合处,并溯松花江上犯三姓时,清军予以截击,当地赫哲族人民前来支援,迫使俄军撤回。随着俄军的不断入侵,在1859年至1860年间,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出现了抗俄民团,打击沙俄入侵者。1859年冬,分布在乌苏里江以东的刨夫(以采参为业的贫民),在小绥河一带设营12座,每座有人夫数十名。到1860年春发展到150余营,他们向清政府表示:“俄夷肆逞,是欲绝我生路,同仇敌忾,义所必然,情甘出力。”①与此同时,黑龙江和松花江中下游各地城乡居民也相继组织民团。据统计,黑龙江左右岸城乡团练人数有3000余名。驻守瑷珲附近的部分清军爱国官兵,也加入了人民抗俄斗争的行列,他们用满文在写给俄国侵略者的通告中,警告俄军必须“撤离该地”,否则将亡于中国军民的“利剑之下”②。表现了中国军民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1868年爆发的青岛③淘金工人起义,是这一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抗俄武装斗争。5月,俄军一登岛,数百名淘金工人一齐冲杀过来,打死打伤俄军过半。起义军转移到苏城后,苏城的刨夫立即响应,起义军在青岛、苏城、黄岛、石庙子等地到处打击俄军,起义队伍发展到二三千人,抗俄烽火燃遍了南乌苏里大陆。他们坚持斗争一个多月,极大地震撼了沙俄在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殖民统治。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也日益激化起来。黑龙江地区各族人民,从19世纪60年代起,在以太平天国革命为代表的关内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影响下,进行了多次反清起义。
1862年初,阿勒楚喀界属荒山嘴子等地农民数百人,在张玉的领导下起义,经莫湖屯渡江北进,直抵呼兰一带,使追剿的清军胆战心惊,“避道而行”。
1863年初,三姓东南的黑背金矿矿工,在葛成隆的领导下发动了反清起义。1月13日,起义军分三路向三姓城进发,由于沿途群众的热烈响应,使起义军很快发展到“至有万余”的起义大军。由于起义军人数发展迅速,缺乏必要的训练,在清军的强攻下,“势不能支”,只剩下千余人撤回黑背。4月16日在兴凯湖一带为清军所败,葛成隆被捕后英勇就义。
1866年2月19日,马傻子起义军,以锐不可挡之势直逼双城堡,“为商民迎入城中,踞十数日,焚署劫狱,案档全付一炬”而“城民始未遭扰害”④。后又乘胜攻克阿勒楚喀、拉林、五常诸城,所到之处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支持和响应。
1875年夏,吉林夹皮沟一带的挖金工人,在孔广才的领导下起义。起义军先进攻宁古塔“连败官军”,继之攻进三姓,后渡江连克沿途各驿站,焚烧大小木兰达,攻占巴彦苏苏,直捣呼兰城,呼兰城守尉成庆两次顽抗,皆被打败⑤,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19世纪末,沙俄开始在黑龙江地区修筑中东铁路,铁路公司强占强买沿线大片土地,使沿线的森林被任意采伐,矿藏被任意挖掘,居民的田园庐墓遭到破坏,茂盛的禾苗被平毁。筑路土工从事“奴隶”式的沉重劳动,却只赚到“少得可怜”的工资。沙俄的侵略暴行,激起了群众的强烈反抗。铁路沿线的广大人民纷纷自发地,或破坏铁路线桥;或攻击工程队住地,袭击沙俄测量队;或拔掉勘测木桩;或焚毁铁路资材、商店,进攻沙俄监工、护路军等,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反抗沙俄占地筑路斗争。它是甲午战争后,黑龙江人民自发的反抗帝国主义瓜分斗争的开始,为义和团反帝运动时的人民抗俄斗争准备了条件。
1900年7月,当东北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进入高潮时,沙皇俄国出动10多万侵略军,以“护路”为名,侵入中国东北。面对俄军的武装入侵,黑龙江义和团高举“大拳民”、“灭洋”的旗帜,手持刀矛阻击敌人;黑龙江将军寿山断然拒绝了沙俄借道保护铁路的无理要求,加紧进行抗俄部署,组织领导黑龙江军民进行了哈尔滨围攻战、瑷珲保卫战、雅克岭追逐战等英勇抗俄战斗。在俄军入侵齐齐哈尔时,他悲壮殉国。黑龙江东部(当时属吉林)的宁古塔、三姓等地的爱国军民也进行了英勇的抗俄战斗。三姓军民为阻拦俄舰通行,在松花江中横放了“拦江大铁锁”,袭击了俄船“齐必斯”号,击毙了俄上校运输官文尼阔夫。
俄军占领东北各地后,东北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反抗沙俄武装占领的斗争。东北最大的一支抗俄武装是刘永和领导的“忠义军”,转战辽、吉,纵横千里,到处“出其不意,袭击俄军”,人数最多时达20万,使“俄军受创甚巨”。在黑龙江地区,1900年三姓一带有流民二三千人,“专与俄人为敌,屡次接仗”,“俄军前往剿捕,亦屡多挫矣”⑥。同年8月,刘振堂领导的义胜军袭击了俄军占领的呼兰城;另一支义军夜袭呼兰,击溃了那里的沙俄侵略军。1901年2月,占北领导的大青山抗俄义军攻入巴彦,“袭俄兵营,烧毁县署”,使哈尔滨为之震惊。
广大人民群众反沙俄武装占领,反清廷投降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沙俄侵略者。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从可靠的方面闻得,俄国占领满洲一事,曾遇不少困难,该地居民本来即不驯静”,“更因俄人之暴虐残忍行动达于极点”。“常有武装完备之骑兵数百成群,袭击俄军,使其坐卧不宁”⑦。沙俄财政大臣维特也不得不承认,俄国“在北满所采取的任何措施,都显然会引起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由于不可避免及持续的骚乱,我们不能保证自己在满洲的固有地位⑧。”
日俄战争期间,由于俄军大肆掠夺粮食等种种暴行,黑龙江地区抗俄武装仍在继续发展,较著名的有齐齐哈尔附近的张显珍队伍;哈尔滨附近盘踞在大青山的“天灭洋”队伍;奔驰在兴安岭一带的关访友队伍;在呼兰一带“与官军蝶血十年未尝败北”的“打五省”于江队伍;在蜂蜜山一带“迭与中外官兵抗拒”的李兰旗队伍等。他们同全国开展的“拒俄运动”等各种抗俄力量一起,使沙俄变中国东北为“黄俄罗斯”的美梦没能得逞。
1905年,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很重视东北地区的工作,著名的同盟会员宋教仁、廖仲恺、熊成基、林伯渠等都曾来东北进行革命活动;1909年,熊成基与商震等秘密“商定革命进行方略”,筹划在蜂蜜山(今黑龙江省密山市)从事开垦,存粮购械,准备武装起义。1910年1月末,因叛徒告密熊成基在哈尔滨被捕,2月27日在吉林英勇就义。熊成基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在当时黑龙江的青年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黑龙江省的民主革命基础比较薄弱,武昌起义前,有同盟会员匡一等在齐齐哈尔建立了中国同盟会黑龙江支部,秘密在军警、司法、教育、邮电等部门中发展同盟会员30多人,并在联络土匪武装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武昌起义后,省城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于12月17日成立了“黑龙江国民联合会”,散发了要求实行自上而下“独立”的《国民联合会通告书》和《告父老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东三省仍在清朝时的旧官僚统治下。1912年2月16日晚,安徽籍同盟会员梁廷栋、梁廷樾在哈尔滨发动武装起义,率200多人攻打滨江厅,占领了电报、邮政各局所,并于自治公议所设立了机关部,曾使滨江道尹、署理滨江厅同知和驻军管带等向起义军投降。19日,在优势清军的围攻下起义最终失败。
“五四”时期黑龙江人民的革命斗争,除了同全国一样,由于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外,还直接受到了俄国革命的影响。据原苏联学者AH赫菲茨论文记载:“还在1907~1908年时,在哈尔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组织)就在中国工人中间作出了系统的工作。”1907年5月14日(俄历5月1日),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的中俄工人,在哈尔滨松花江北岸举行了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这是中国最早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东铁路的中国工人,积极支持并参加了中东铁路路区俄国工人反对帝国主义干涉者和沙俄残余势力的斗争,他们是中国接受社会主义思潮和欢迎十月革命的最早的一支工人队伍。
1919年北京“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后,黑龙江青年学生和广大群众积极响应。省城齐齐哈尔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立即组织起来,成立了学生团,决议“电争青岛”、“营救北京学生”及“抵制日货”等。各校学生进行了多次集会游行、宣传讲演等反帝爱国斗争。哈尔滨出版的各报纸连载“专电”、“专件”,详细报道了北京学生“五四”爱国运动的情况,发表“社论”、“短评”,称赞北京“学生大示威”。哈尔滨的学生和商界还组织了以“提倡国货,抵制日货”为宗旨的“救国十人团”,进行了激烈的抵制日货斗争。双城、依兰、宁安、绥化、海伦等许多城镇的青年学生,也都进行了以“抵制日货”、“提倡国货”为中心内容的反帝爱国斗争。
“五四”运动爆发不久,中东铁路的哈尔滨、昂昂溪、安达、博克图、海拉尔、横道河子等地的中国工人就不断进行罢工斗争。当时,由于中东铁路路区被日、美等帝国主义干涉军和沙俄残余势力占据着,中东铁路是帝国主义援助高尔察克白匪,反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最重要的交通线,由于帝国主义和沙俄残余势力是中俄工人共同的敌人,因此,这时中东铁路中国工人的罢工斗争,多是同俄国工人联合的共同斗争,是把反对日本侵略,反对沙俄残余势力的统治压迫,同反对帝国主义对苏俄的武装干涉,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结合在一起的。
1919年7月的中东铁路第三次全路大罢工(即“七月罢工”),把中东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推向高潮。这次罢工从7月19日开始,到8月19日结束,整整进行一个月,使中东铁路全线运输完全瘫痪。全路约有15000名工人参加了罢工斗争(其中多数是中国工人),沿线的中国居民和进驻中东铁路路区的中国士兵,对罢工表示支持和同情。罢工委员会(有2名中国工人参加)提出的不得强迫工人加班加点和铁路船舶处中国工人一律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要求,反映了中国工人在政治上争取平等民主的权利,它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这次罢工斗争取得了基本的胜利,给帝国主义干涉者和中东铁路路区的沙俄残余势力以极大地打击,有力地援助了俄国革命。
中东铁路中俄工人的“七月罢工”,既是中俄工人捍卫十月革命胜利成果的斗争,也是“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在黑龙江地区的继续和发展,它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在中俄友谊史上都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1920年3月,中东铁路中俄工人又举行了以驱逐霍尔瓦特为中心的第四次全路大罢工,哈尔滨机车库、车站、电报、电话局、印刷厂及市内其他行业工人全部参加了罢工,罢工工人提出“赶走霍尔瓦特”口号。3月15日,中国护路军占领了俄国护路军司令部大楼,升起了中国国旗,解除了白俄军警武装。16日,霍尔瓦特被迫宣布“辞职”。这次斗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中国政府收回了中东铁路的护路权。
1921年7月,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党成立不久,即多次讨论东北工人运动和在东北建立党组织的问题。1921年底到1922年初,党派罗章龙、马骏等到哈尔滨等地考察工人运动情况,进行革命宣传活动。1922年2月,在马骏的启发和指导下,进步青年王精一等组建了“哈尔滨救国唤醒团”,创办了《哈尔滨晨光》报,组织和号召哈尔滨各界人民,进行了反对华盛顿会议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反对“国际共管中东路”的斗争。1923年3月,哈尔滨各界人民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收回旅大租借地的斗争。同年,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人李大钊派陈为人等来哈尔滨,建立了中共在东北的第一个党团组织——中共哈尔滨独立组。1925年又派吴丽石来哈尔滨整顿党团组织,成立了中共哈尔滨特别支部,1926年改组为中共北满地方委员会,领导长春以北、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各地的党团工作。
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斗争爆发后,在党的领导下,黑龙江地区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十几个城市的工人、学生、市民,不顾日本帝国主义和奉系军阀的镇压,掀起了黑龙江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群众反帝斗争。在各界反帝斗争的基础上,这一时期,在哈尔滨出现了“群进社”、“读书会”、“妇女协进会”、“店员联合会”等一批进步的社团组织。
中共“八七”会议后,为统一东北地区的党组织,1927年10月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1928年9月在沈阳召开了东北党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决定将中共满洲临时省委改为中共满洲省委。
1928年5月,日本与张作霖签订《满蒙新五路密约》,消息传出,在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日抗路斗争。哈尔滨学商各界行动最快,斗争最激烈。10月11日,哈尔滨各法团即致电张学良,要求“严词拒绝”,发起抗路运动。11月3日,哈市各界50多个团体的代表开会,成立了“哈尔滨市民抗路联合会”。4日,哈尔滨各大中学校联合成立了“哈尔滨学生维持路权联合会”。5日,2000多大中学生在东省特别区长官公署门前举行抗路集会游行。9日,哈尔滨各大中学校(个别小学也参加了)5000多名学生举行抗路集会游行,遭到滨江县当局镇压,有241名学生被打伤,造成了震惊全国的“哈埠一一·九惨案”。齐齐哈尔、安达等许多城市的青年学生,也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反日抗路斗争。由于有党的领导和各阶层的广泛支持参加,迫使日本侵略者于1928年底停止了修筑吉会路的活动,抗路斗争取得了胜利。
1929年中东事件后,1930年1月东省铁路(即中东铁路)当局下令裁减工人,并挑动中国工人反苏。在刘少奇领导下的中共满洲省委,揭露了事件的真相,领导了中东路工人的“复工运动”,开展了对工贼领导的“工业维持会”的斗争。与此同时,党领导哈尔滨“洋服”(即服装)工人进行了要求减少工时、星期日休息的斗争,并成立了工人互助会。3月10日,哈尔滨的25家皮鞋厂,六七百名皮鞋工人,为要求增加工资、减少工时举行同盟罢工,成立了皮鞋工人工会。在皮鞋工人斗争的影响下,哈尔滨东铁、地包(机务段)、火锯厂、秋林公司、老巴夺烟厂、火磨、油坊、纺织等工厂也相继举行罢工斗争,人数多达四五千人。许多工厂成立了工会,全市已有会员千余人,并成立了哈尔滨工人总工会筹备会。三十六棚总工厂、皮鞋厂还成立了工人武装纠察队。
这一时期,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也有发展,在哈尔滨等地还组织了有各阶层人民参加的“反帝大同盟”,开展多种形式的反帝(主要是反日)斗争。这些革命斗争,为“九·一八”事变后黑龙江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做了思想和组织方面的准备。
①《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②巴尔苏科夫:《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伯爵》第2卷,第295页
③青岛,是位于海参崴东南海面上的一个小岛。
④《双城县志》卷4,第16页
⑤《呼兰县志》第3卷,第24页
⑥《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第815页
⑦《义和团资料丛刊》第3册,第140页
⑧《红档杂志有关中国交涉资料选辑》,第1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