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黑龙江地区各省党政军组织的建立

第一节 黑龙江地区各省党政军组织的建立


  一、黑龙江地区各省中共党组织的建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东北抗联干部陆续从苏联返回东北开辟工作。9月15日,李兆麟到达哈尔滨,组建了中共松江地区委员会,并担任书记。10月10日,东北局派到黑龙江地区的第一批干部钟子云等20余人到达哈尔滨与李兆麟会合。10月17日,根据东北局决定,成立了中共滨江地区工作委员会,钟子云任书记。11月16日,北满分局书记陈云率张秀山、李寿轩等从沈阳乘飞机抵达哈尔滨,正式建立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陈云、高岗、洛甫(张闻天)、张秀山、李兆麟为委员。当天,北满分局决定撤销中共滨江地区工委,成立中共松江省工作委员会(1946年6月改为省委),张秀山任书记,钟子云任副书记。同时,成立中共哈尔滨市委员会,钟子云任书记。之后,松江省工委迅速派出干部建立了哈东、哈西、哈北、哈南4个地委和19个县工委。
  10月10日,东北局派王堃骋、陈大凡、王肃等19人到北安组建中共嫩江省工作委员会。11月上旬,王堃骋、陈大凡等在李兆麟的帮助下,在哈尔滨组建了40余人的武装后,到北安与先期到达的抗联干部王钧会合,在北安正式成立了中共嫩江省工委。10月15日,第二批关内干部范式人、赵德尊、杨英杰等195人不顾寒冷,日夜兼程到达北安,根据东北局决定撤销中共嫩江省工委,成立了中共黑龙江省工委,范式人任代理书记。12月,王鹤寿任书记,范式人为副书记,叶长庚、陈大凡、赵德尊为省工委常委。省工委随后派出干部建立了绥化、海伦、北安、黑河等4个中心县委和12个县工委。1946年8月,中共黑龙江省工委改为中共黑龙江省委。
  11月9日,刘锡五、于毅夫等10余人受东北局的派遣到达齐齐哈尔,与先期到达的抗联干部王明贵等取得了联系,根据东北局的决定,成立了中共嫩江省工委,刘锡五任书记,朱光任副书记。1946年4月下旬,中共中央东北局西满分局从白城子移驻齐齐哈尔市。当时,李富春任西满分局书记,中共嫩江省工委由北满分局划归西满分局领导。5月14日,经西满分局批准,嫩江省工委设常委会,刘锡五、顾卓新、倪志亮、于毅夫、王明贵、朱光、薛少卿为常委,刘锡五任书记,顾卓新任副书记。7月下旬,中共嫩江省工委改为中共嫩江省委。西满分局又任命邵式平为省委副书记。嫩江省工委所属有齐齐哈尔市委和白城子、讷河、泰来3个地委。县级党组织也陆续建立起来。
  11月17日,李范五、刘英勇等受东北局的派遣到佳木斯开辟工作,与先期到达的抗联干部彭施鲁会合。根据东北局的决定,成立了中共合江省工作委员会,李范五任书记。12月7日,张闻天参加北满分局扩大会议后前往佳木斯担任合江省工委书记。12月14日,途经林口遇被收编的林口县大队叛变,张闻天遂转回牡丹江工作,任北满分局代表。1946年6月20日,中共合江省工委改为合江省委。张闻天任书记,李范五任副书记。李延禄、方强、刘英、贺晋年为省委常委。合江省工委、省委所属有勃利、东安、富锦3个地委和佳木斯市委。各县工委也陆续建立起来。
  12月8日,北满分局派李大章率领20余名干部到牡丹江工作。与先期到达的抗联干部金光侠和第一批到达的关内干部李荆璞、张静之等会合,随后召开中共牡丹江地委会议,传达贯彻北满分局扩大会议精神。牡丹江地委划归北满分局领导,李大章任地委书记,原地委书记金光侠改任副书记。1946年4月绥宁省成立后,撤销牡丹江地委,成立了中共绥宁省委,李大章任书记,金光侠任副书记。绥宁省委所属有牡丹江市委和穆棱、绥东两个中心县委。省内8个县陆续建立了县委。
  黑龙江地区各省工委建立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东北局和北满分局关于建立根据地的指示,为尽快打开局面,确定了省工委工作方针。如黑龙江省工委成立第二天,于11月16日召开干部座谈会,分析全省形势,确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即首先巩固掌握北安地区,打开局面后,再入黑河地区。11月23日,省工委发出《对目前阶段工作方针的指示》,提出全省的主要任务是全部接收和改造伪政权;扩大武装,消灭汉奸土匪;发动群众进行反奸清算运动。滨江地区工委发布了《告全体同胞书》,宣传党的政策和工委工作方针,号召工人、农民、贫苦市民、知识分子及一切技术人员参加政权建设,恢复社会秩序和正常生活;对罪大恶极的汉奸、走狗等,应依法处理。各省工委为宣传党的政策,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接管了报社、电台,出版了《松江新报》、黑龙江《时事新闻》、合江《人民日报》、《牡丹江日报》、《新嫩江报》,建立了哈尔滨广播电台。为培养扩大干部队伍,适应开辟工作需要,黑龙江、嫩江、松江、合江各省都建立了军政干部学校,从社会上招收进步青年,或由各县保送学员,经过培训参加革命工作。一些县还举办了干部训练班。各地培养的青年干部在开辟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各省省政府的建立和临时参议会的召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伪满洲国各级政权顷刻瓦解,社会秩序一片混乱。在苏军军事管制下,各地日伪官吏、地方士绅纷纷组织地方维持会,或解放委员会等,名为“维持社会秩序”,实则为了保护他们的自身利益,等待国民党前来接收伪政权。东北局派出的大批干部到达黑龙江地区各省后,经与驻当地苏军卫戍司令部交涉,解散了地方维持会等,接管了日伪政权,建立了各省、市、县民主政府。
  1945年11月13日,东北局派到北安的干部王堃骋、陈大凡等经与苏军驻北安卫戍司令部多次磋商后,召开了黑龙江省各界代表会议,宣布成立了黑龙江省政府,陈大凡任主席。1946年1月31日至2月4日,黑龙江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北安召开。大会通过了省政府施政纲领和《关于肃清汉奸、特务、土匪,以维持地方治安案》、《关于奖励农业生产案》等29项提案。选举产生了黑龙江省临时参议会,于天放当选为议长,范式人当选为副议长。大会还选举产生了黑龙江省行政委员会,行政委员15人,候补委员4人,陈大凡当选为省政府主席,杨英杰当选为省政府副主席。
  11月14日,于毅夫等与苏军驻齐齐哈尔卫戍司令部交涉,经东北救亡总会、东北抗日联军、东北名流等联席会议提议,嫩江省民主大同盟、自卫军、宗教联合会、绅商各界联席通过,正式成立嫩江省政府,于毅夫任省主席。1946年1月,国民党派“接收大员”彭济群到齐齐哈尔接收,成立了隶属于国民政府的嫩江省政府。中共领导的嫩江省省级机关鉴于苏军履行有关条约,早于1945年12月30日转移到甘南县,后又移驻讷河。1946年4月23日,苏军撤退回国,东北民主联军嫩南军区、嫩江军区部队解放了齐齐哈尔。于毅夫率嫩江省政府机关迁回齐市。6月30日至7月7日,嫩江省临时参议会在省政府大礼堂召开。大会通过了《嫩江省施政纲领》、《嫩江省政府组织条例》和各项议案,选举产生了嫩江省临时参议会,车向忱当选为议长,张瑞麟当选为副议长。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嫩江省行政委员会和省政府主席,于毅夫当选为主席。
  11月21日,东北局派到佳木斯的第二批干部经与苏军驻佳木斯卫戍司令部商议,撤销了第一批干部组建的三江行政专署,成立了合江省政府,李延禄任主席,李范五为副主席。1946年2月21日至25日,合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佳木斯召开。大会通过了李范五作的《三个月政务工作与今后任务》的报告,通过了《选举法案与行政委员会组织法案》和其他11项议案,选举产生了合江省行政委员会和省政府主席、副主席,李延禄当选为主席,李范五当选为副主席。
  松江省政府是1946年4月成立的。在苏军进驻哈尔滨后,伪滨江省公署垮台。为维持社会秩序,苏军委任伪滨江省民生厅厅长谢雨琴为滨江省省长,原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为副省长。1945年10月1日,滨江省政府在哈尔滨成立。12月下旬,苏军将滨江省和哈尔滨市政权交给国民党接收,李兆麟辞去副省长职务。国民党将滨江省改名为松江省,成立了松江省政府。1946年4月14日至25日,松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在宾县召开。大会通过了省政府施政纲领和多项议案,选举产生了松江省行政委员会,宣布成立松江省政府,冯仲云当选为主席。4月27日,驻哈苏军撤退回国,国民党松江省政府自行解散。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后,人民选举产生的松江省政府从宾县移驻哈尔滨,5月5日隆重举行了省政府成立典礼。
  1946年4月,苏军撤退牡丹江前夕,为接收政权的需要,绥宁省首届临时参议会于4月8日至10日在牡丹江市召开。大会一致通过创立绥宁省的决定,并通过了《绥宁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绥宁省政府组织要纲》等10余项法令和20余项议案,选举产生了绥宁省临时参议会,李大章为议长。大会选举产生了绥宁省行政委员会,正式成立了绥宁省政府,张静之当选为主席。绥宁省辖1市8县,省会设在牡丹江市。同年10月,根据东北政联的决定,绥宁省政府改设为东北政联直属的牡丹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7年10月再改设为牡丹江省政府。
  哈尔滨市政府于1946年5月3日成立,刘成栋任市长。哈尔滨市是全国第一个建立人民政权的大城市。是时,在今黑龙江省境内设有5省1市民主政府。同年7月16日至21日,哈尔滨市第一届临时参议会召开。大会通过了《哈尔滨市施政纲领》和3项单行法规,选举产生了哈尔滨市临时参议会和市行政委员会,杜光预当选为议长,李国钧为副议长;刘成栋当选为市长。8月,东北各省市代表联席会议在哈尔滨召开,选举产生了东北最高行政机关——东北各省市(特别市)行政联合办事处(简称东北政联);同年10月改称东北行政委员会,统一领导东北各省市政府工作。哈尔滨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直接领导。11月18日,哈尔滨市改为哈尔滨特别市。
  在接收日伪政权,建立民主政府的过程中,始终充满着激烈的斗争。国民党利用特务和土匪武装伺机破坏,妄图摧毁新生的民主政权。1945年12月24日,国民党特务收买嫩江省政府警卫人员,夜闯省政府,预谋杀害于毅夫未遂,省政府代理秘书长马识途等4人遇难。1946年1月31日,国民党反共铁血暗杀团成员邬捷飞、宁显君等闯入佳木斯市政府,将副市长孙西林杀害。3月9日,原东北抗联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通北、绥棱、德都、肇州等县相继发生叛乱事件。据统计,黑龙江地区5省在接收政权的斗争中,有154名干部被国民党特务和土匪杀害。

  三、建立和扩大人民武装

  人民武装是建立和保卫人民政权的基石。1945年10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部(1946年1月改为东北民主联军)在沈阳成立后,东北局、东北人民自治军即派遣军事干部到黑龙江地区与抗联干部相会合,建立各省军区,组建和扩大人民武装。1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吉黑军区(亦称北满军区)在宾县成立,加强了对黑龙江地区地方军事力量的领导,人民武装得到迅速发展。
  1945年9月10日,东北抗联干部王钧、陈雷、张光迪从苏联返回后,分别担任苏军驻北安、绥化、海伦卫戍司令部副司令,组织保安队计1300余人,为建军打下了基础。11月15日,关内干部到达后,在北安成立了黑龙江军区,叶长庚任司令员,范式人任,代政委,王钧任副司令员。到1945年12月,军区发展武装力量1.2万人。分为一、二、三支队,黑河地区保安总队和各县县大队。1946年1月,各支队改为警卫旅,县大队改为团。此时,黑龙江军区总兵力发展到1.4万人。
  抗联干部王明贵到达齐齐哈尔后,以苏军驻齐齐哈尔卫戍副司令的身份发展武装。1945年10月,成立了嫩江省人民自卫军。11月9日,关内干部到达后,成立了东北人民自治军嫩江军区,王明贵任司令员,刘锡五任政委,张平洋任副司令员,朱光任副政委。从延安、华中、冀鲁豫来的400余人的军事骨干到达后,军区组建了警卫一旅、二旅作为直属部队,并成立了白城子、泰来、讷河3个军分区。全军区扩兵达2万人。
  9月15日,李兆麟率抗联干部回到哈尔滨后,组建了3个保安大队计4000余人,并迅速派干部到各县建立人民武装。10月,从华中、山东、延安解放区来的关内干部414人到达后,分配到各保安大队,充实了领导和骨干力量。11月16日,松江军区在哈尔滨成立,卢冬生任司令员,后聂鹤亭任司令员,张秀山任政委,李寿轩任副司令员,钟子云、李兆麟任副政委。11月17日,驻哈苏军通知松江军区及所属部队撤出哈尔滨。11月23日,遵照北满分局的指示,松江省工委、松江军区机关撤至蜚克图。11月25日移驻宾州。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后,松江省工委、松江军区机关迁回哈尔滨。松江军区所属有哈东、哈南、哈西、哈北4个军分区,辖有10个团14个县大队。此时,松江军区有兵力1.4万人。
  11月,孙靖宇、戴鸿宾带领800余人的部队到达佳木斯开辟工作,成立了三江人民自治军,孙靖宇任司令员。由于他错误地收编土匪武装,致使不少部队叛变。12月下旬,撤销三江人民自治军,成立合江军区,方强任司令员,李范五任政委,孙靖宇、戴鸿宾任副司令员。合江军区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共有兵力730人,并建立了两个军分区和各县县大队。
  在此期间,牡丹江地区人民武装也迅速建立起来,成立了牡丹江地区司令部。1946年4月改为绥宁军区,李荆璞任司令员,李大章任政委,刘贤权任副司令员,金光侠任副政委。此间,三五九旅、田松支队等野战部队奉命开赴北满担负剿匪任务,归北满军区指挥。七师开赴嫩江地区,归西满军区指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以便稳固地方,配合野战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的指示,黑龙江地区各省市陆续组建了自卫队和民兵组织。其成员大都是翻身农民,也有少量工矿职工和城市贫民。到1946年底,全地区共有民兵82940人,自卫队员143325人。各地人民武装在保卫人民政权,清剿土匪,建立根据地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