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 制定跨世纪宏伟目标
第一节 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 制定跨世纪宏伟目标
一、“二次创业、富民强省”战略任务的提出
中共十五大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历史性任务。这对于黑龙江省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为了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跟上全国发展的形势,实现全省3700万人民求发展、要致富的热切期望,中共黑龙江省委于1997年12月17日至20日在哈尔滨召开七届八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会上传达学习了十五大精神。省委书记徐有芳代表省委常委会向全会作了题为《深入贯彻十五大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实现跨世纪目标迈出更加坚实一步》的工作报告。会议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审时度势,在总结新中国成立近50年来黑龙江进行“第一次创业”的基础上,并根据近5年新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的跨世纪战略任务,确定以打好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四个硬仗”为中心的总体思路。会议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在全省迅速形成一个为“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而奋斗的新局面。
省委提出的“二次创业、富民强省”总的目标是:由资源大省变为经济强省,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走向富裕。阶段性目标是:到20世纪末,提前一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如期完成“九五”计划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到21世纪前10年,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区的位次前移,成为中部地区的先进省份之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争取进入全国中上游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国前列。到2030年,发展步伐继续加快,进入全国发达省份行列。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各项事业加快发展,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更好地发挥战略资源后备基地作用和沿边开放窗口作用,继续为国家做出新贡献。
“二次创业、富民强省”的跨世纪任务,是黑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纪之交的必然选择,是跨世纪的一项更加宏伟的创业实践。这一任务的提出,开拓了人们的发展思路,极大地振奋了曾在“一次创业”中为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的黑龙江省各族人民的革命精神,促进了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开启了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二、黑龙江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和政协黑龙江省八届一次会议
1998年1月8日至15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哈尔滨召开。出席会议代表560名。这次会议是在世纪之交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动员全省各族人民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按照省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总体思路,为“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跨世纪宏伟目标而奋斗,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省长田凤山代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5年的工作,提出了未来5年的工作任务。会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十五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统领全局,大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实施科技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失时机地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集中力量打好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四个硬仗”;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安排好群众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为“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的跨世纪目标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总的任务是:全面实现黑龙江省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确保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并持续稳定增长;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综合省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达到小康并走向富裕。报告还提出了10项具体任务:(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农业强省;(2)加大改革和调整力度,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3)以信息业、旅游业、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4)放开手脚,加快发展非国有经济;(5)坚持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6)切实加强宏观调控,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7)实施科技兴省战略,努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8)以实施再就业工程和扶贫攻坚计划为重点,安排好人民生活;(9)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0)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勇代表省八届人大常委会向大会作了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省计划委员会主任姜亦栋、省财政厅厅长李树义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分别作了《关于黑龙江省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黑龙江省199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199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唐宪强、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于万岭,分别向大会作了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审议批准了上述报告,并作出相应的决议。
会议选举产生了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王建功为主任,单荣范、孙魁文、安振东、王人生、孟庆祥、朱典明、赵吉成、赵林茂为副主任,才起等53人为常务委员;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省人民政府领导人员,田凤山当选为省长,王先民、王宗璋、马淑洁、张成义、王振川、王东华、王佐书当选为副省长;选举徐衍东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选举于万岭为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呈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选举出黑龙江省出席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105名。
同年1月6日到12日,政协黑龙江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哈尔滨召开。本届共有委员668名。省委书记徐有芳到会作题为《充分发挥各级政协的职能作用,为实现黑龙江跨世纪目标做出新贡献》的讲话。省长田凤山到会就即将提请给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了说明。省政协副主席戴谟安受省政协七届常委会委托,向大会作了省政协七届常委会工作报告。会议选举周文华为省政协八届委员会主席,马国良、谭方之、曹亚范、沈根荣、王玉柱、王迺谦、欧阳吟、刘文泮为副主席,于书林等109人为常务委员。
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和省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以后至2000年底以前,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和省政协部分领导成员及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相继作了调整变动。其中有:
1998年5月5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孟庆祥因病逝世。同年11月8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功因病逝世。1999年2月5日,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补选徐有芳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同年6月4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10次会议,决定免去王宗璋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职务。同年12月18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任命申立国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2000年1月8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决定接受田凤山辞去省人民政府省长职务的请求(已调国务院工作);任命宋法棠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决定其为省人民政府代理省长。同年2月25日,省政协八届三次会议,补选马国良为省政协主席(原主席周文华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省政协主席职务),曹广亮、迟建福、李鮀翀为省政协副主席(原省政协副主席沈根荣另有任用不再担任副主席职务)。同年2月27日,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选举宋法棠为省人民政府省长;于万岭、沈根荣、李希明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发为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接受安振东、朱典明辞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的请求;接受于万岭辞去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的请求,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三、中共黑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会
1998年4月26日至29日,中共黑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代表634名,代表全省192万名党员。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而努力奋斗。省委书记徐有芳代表七届省委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为“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共3个部分:(1)探索前进的五年和世纪之交的重大抉择;(2)“二次创业”是改革与发展协调推进、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的伟大历史过程,目标是富民强省:(3)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素质,为搞好“二次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报告提出今后5年进行“二次创业”的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统领全局;紧紧围绕打好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四个硬仗”,强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具有黑龙江特色的优势经济新格局;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富民强省的跨世纪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报告提出,力争到2002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10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300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8%以上;基本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使农村中相对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实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二次创业”的任务主要包括6个方面:
(1)发挥特有的资源优势,创农业强省之业。必须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基本任务,以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为重点,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着力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力争到2010年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历史性转变。
(2)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突破口,创工业经济优化升级之业。要以改革为动力,从体制创新、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强化管理人手,促进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力争到20世纪末全省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保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经营状况明显改善。
(3)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创多元经济发展之业。要加大支持和促进发展的力度,逐步提高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力争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非国有经济的比重由51%提高到70%以上,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目前的2:5:3调整为1:5:4,形成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多元发展、优势互补的新格局。
(4)推进对外开放战略升级,创开放型经济之业。要适应经济发展区域化、全球化的大趋势,打破封闭,走出省门国门,充分开发和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的领域和空间谋求发展。要发挥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6国结合部中心地带和有3000多公里边境线的地缘优势,深入贯彻“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方针,加快实施大经贸战略。
(5)实施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创知识经济之业。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科教兴省作为“二次创业”的一个重大任务和战略措施来抓,主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力争经过5至10年努力,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成为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主要牵动力量。
(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依法治省之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既是“二次创业”的重要内容,又是搞好“二次创业”的有力保障。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围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公民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出席会议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由50名委员和9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共黑龙江省第八届委员会;由37名委员组成的中共黑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在4月29日举行的省委八届一次全会上,徐有芳、田凤山、韩桂芝、杨光洪、王先民、李清林、于景常、张毅、王宗璋、唐宪强、杨永茂、刘东辉当选为省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徐有芳当选为省委书记,田凤山、韩桂芝、杨光洪当选为省委副书记。批准张毅为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2000年1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宋法棠任黑龙江省委委员、常务委员、副书记;田凤山不再担任省委副书记、常务委员、委员职务。
四、江泽民总书记两次视察黑龙江
1998年9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到黑龙江省视察灾情,慰问军民,指挥抗洪救灾工作。随同江泽民考察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总指挥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等。省委书记徐有芳、省长田凤山陪同视察。
9月5日中午,江泽民在湖南、江西长江抗洪一线视察之后,即飞赴东北重镇齐齐哈尔,然后直奔受灾最严重的泰来县大兴镇和汤池镇的灾民安置点,进帐篷、下地窨子,亲切问候受灾群众,实地考察了受灾群众的口粮供应、住房建设、御寒衣被、防疫治病、学生入学和恢复生产准备情况,勉励灾民克服暂时困难,努力重建美好家园。
离开泰来,江泽民又匆匆赶到哈尔滨,到城防大堤察看水情。在防洪纪念塔前,向严阵以待的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官兵大声问好。江泽民说,今年黑龙江地区遭受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哈尔滨市受到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在十分危机的关头,你们坚决听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挥,迅速赶到抗洪第一线,英勇奋斗,顽强拼搏,取得了抗洪斗争的决定性胜利。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广大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表示亲切的慰问,致以崇高的敬意!江泽民说,通过这次抗洪斗争,我们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勇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续弘扬这种抗洪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凭着这种精神,前进,前进,再前进!
6日,江泽民在哈尔滨听取了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三省区和沈阳军区负责人关于抗洪救灾工作情况的汇报,然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两个月来,在特大洪水灾害面前,三省区广大干部群众和起着中流砥柱作用的人民子弟兵,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决策,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奋战,严防死守,取得了抗洪抢险决定性的伟大胜利,保护了齐齐哈尔、哈尔滨和佳木斯等沿江重要城市,保住了大庆油田,保住了人民生命安全,这是了不起的成绩。他指出,当前,在巩固抗洪斗争成果的基础上,要及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组织和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上来,这要成为当前三省区特别是灾区的头等大事。
在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江泽民总书记亲临视察,对于战斗在抗洪救灾第一线的黑龙江广大军民,是一个极大地鼓舞,对于在取得抗洪抢险决定性胜利之后,及时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组织和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上来,是一个有力地促进。
2000年8月22日至25日,江泽民总书记在温家宝、曾庆红等同志的陪同下,再次到黑龙江省考察工作。省委书记徐有芳、省长宋法棠陪同考察。江泽民先后到佳木斯、三江平原和大庆等地,下地头、访农户、进工厂、看企业,召开座谈会,亲切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江泽民此行的第一站便来到三江平原,考察黑龙江垦区建设情况。8月22日下午,江泽民在佳木斯接见了老军垦、老农垦、老知青和青年农垦代表,与他们进行了座谈,并听取了省农垦总局领导的汇报,然后发表了重要讲话。江泽民指出:“北大荒的沧桑巨变,是三代人艰苦奋斗的结果。你们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缩小了城乡差别,小城镇建设也初具规模。你们生产了大量粮食等农产品,更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希望黑龙江垦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他要求深化改革,依靠科技,面向市场,推进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他对垦区创造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同时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改革路子,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实现农业现代化,重要的是要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这个精神财富是几代人创造的,它的作用是物质财富所不能代替的。”江泽民先后视察了二道河农场、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和佳木斯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等单位,并访问了农垦职工家庭和农场幼儿园。江泽民为黑龙江垦区和佳木斯市分别题词:“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化。”“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建设美丽、富饶、文明的佳木斯。”
8月24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来到大庆油田考察,这是他第三次来到大庆。江泽民对大庆油田寄予厚望,1990年第一次到大庆时指示大庆要“未雨绸缪”,1995年第二次视察大庆时亲笔题词:“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这次到大庆,他先后考察了中十六联合站、萨中Ⅱ聚合物配制站和铁人王进喜生前所在的1205钻井队,会见了油田的老劳模代表和铁人王进喜的亲属。江泽民反复叮嘱油田职工:“一定要继续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我国石油工业再立新功。”24日下午,江泽民在大庆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三个代表”在基层党组织的落实情况汇报,大庆市委书记刘海生等15位来自全省各地、在不同战线上工作的代表出席座谈会。省委书记徐有芳首先汇报了黑龙江省党建特别是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做法,与会代表汇报了各自的工作。听了大家的发言后,江泽民发表了讲话,强调要大力培养选拔一大批政治上坚定、具备抵御各种风险能力、善于驾驭复杂局面的优秀年轻干部。他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加强青年工作,要了解青年人,理解青年人,要不拘一格选人才,为人才辈出创造条件。青年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