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劲松镇(壮志林场)
第三节 劲松镇(壮志林场)
劲松原名“海拉驿”。1964年12月,在筹建林场时,林业部副部长罗玉川根据毛泽东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将林场命名为“壮志”。在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时,为和火车站名相符,将壮志人民公社改成劲松人民公社。劲松镇(壮志林场)位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南坡顶部,北邻新林、呼中林业局,东邻新天、古源林场,南与大扬气林场相接,西邻阿里河林业局。镇(场)址地理坐标为东经123°27′,北纬50°01′。东西长57千米,南北宽46千米。劲松镇总面积675868.5公顷,壮志林场总面积131403公顷,活立木蓄积10255901立方米。镇址面积2.7平方千米,距区(局)址所在地43千米。
区域内地势呈西高东低态势,最高海拔1302米,最低海拔465米。一般海拔为500~800米。地处寒温带,属大陆性气候,冬长夏短,昼夜温差较大。最高温度37℃,最低温度-43.8℃。植物生长期100天左右,初霜在9月上旬,终霜翌年5月下旬,年降雨量约500毫米。镇内可种玉米、小麦、大豆、萝卜、豆角、西红柿、长白菜等。
多布库尔河流经劲松镇,嫩林铁路和加漠公路贯穿南北。运材公路总计320千米。
自然资源以原始森林为主,有少量的次生材,森林腹地遍布兴安落叶松。林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马鹿、黑熊、猞猁、狍子、野猪、雪兔、山鸡、榛鸡(飞龙、岁贡鸡)、狼、狐狸等野生动物;河里有细鳞、华子、柳根、狗鱼等冷水鱼;药用植物包括黄芪、沙参、党参、平贝、百合、桔梗、灵芝、草苁蓉等。境内盛产黑木耳、猴头、蘑菇、蕨菜等。地下蕴藏石英石、铜、铅、锌、钼等矿产资源。
多种经营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农业耕地60公顷,生产土豆、白菜、大头菜等蔬菜,基本自给。生产的木耳不但满足镇(场)需要,还远销外地。木材综合利用有红光木器加工厂、荣华木器加工厂、旭日木材加工厂、玩具厂等。
1968年1月,成立壮志林场革命委员会。6月,壮志林场革命委员会改称壮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3年,增挂壮志林场牌子。
1981年,壮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劲松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5年,撤销劲松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成立劲松街道办事处。
1987年,劲松街道办事处改称劲松镇。
2001年,新天镇并入劲松镇。劲松镇辖2个街道办事处。
2002年,街道办事处改组为社区。
2005年,全镇有劲松和新天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居民2948户,人口8746人。有中学1所,小学2所,有电影院、职工文化活动室、广播站、电视差转台和卫生院等文化和卫生设施。还有商店、粮店、公安派出所、银行分理处、邮电所、法庭、消防队、供电所和工商管理所等附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