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生产工艺

第三节 生产工艺


  一、制材工艺

  建局初期,制材设备以圆盘锯为主,兼有少量的人力拉大锯。产品主要是供基建所需的自用材。1979年后,制材设备开始以带锯为主。初期大多是跑车带锯破料;主力小带锯加工主产品;辅助带锯把大板皮锯制成中、薄板类的半成品或副产品,适当配置剖圆锯裁边和横截锯截断。
  狭长形制材工艺主要流程是原木—跑车带锯—主力带锯—第二主力或第一辅助带锯—第二辅助带锯—第三辅助带锯—裁边锯—横断锯—选材线—成品材。
  各工艺环节上,要妥当配合,不能积压。以日生产50立方米木材为例,各生产环节需要50~55人。分布为原木从贮木场选材线上选来,由绞盘机送到平台上,经上楞工(2~4人)送到原木传送带上传到车间。卸楞工(1人)配合翻楞工(2人)送到跑车上,经摇尺工(1人)进尺、挂钩工(2人)卡住原木、看车工(1人)进锯。锯下的板皮由横向拨料器送到1号锯进行再加工。1号锯(4人)操作锯下的半成品由搭勾工(1人)搭到室内传送带上送给2号锯(5人)加工成成品材。2号锯下来的板皮等由传送带送至3号锯(4人)加工成成品材。1号锯配有横截锯(2人),便于小材小料加工。所有成品材均由成材传送带传送到车间外的平台上,由选材工(5人)分等筛选后入库。
  使用跑车带锯摇尺误差大,台式带锯的劳动强度大。1993年起,各加工厂点逐步进行设备改造,2005年已使用架杆机归楞,使用皮带式滚台运输机运输锯材和板皮以及锯末等。

  二、胶合板生产工艺

  胶合板生产所用原料多为桦木,配以杨木和落叶松。胶合采用脲醛树脂胶和酚醛树脂胶。

  (一)截段和蒸煮

  截段是按一定规格将原木截成木段。截成后的木段由人力按树种、径级分别放入蒸煮池。蒸煮时,不同径级、不同树种入池蒸煮时间不同。夏季杨木也可不蒸煮,但必须入池泡一段时间。蒸煮后的木段,需要剥皮。

  (二)旋切

  将剥皮后的木段,定好中心,上单板旋切机旋切。旋切成厚度0.9~1.1毫米的单板。

  (三)单板干燥

  旋切出的单板,含水量大,需进单板干燥机干燥。干燥的时间因单板的材料和厚度而定。干燥后的单板,含水率8%~10%,达到热压胶合要求时方可。

  (四)剪切

  干燥后的单板,按所需规格剪切。切出一定宽度的整幅板或窄条板。剪切后的单板要进行整理,再进单板仓库(中间仓库)。放入单板仓库的单板要按表板、中板分类,并按树种及规格整齐堆放,便于压胶取用。

  (五)配板

  在同一张单板上,按同一规格和表板、中板的顺序配板。

  (六)涂胶热压

  单板调度把配合好的单板转入涂胶车间。

  (七)涂胶车间

  涂胶单板,要求涂胶均匀。涂胶后,上热压机热压,压好后的胶合板要在插架上吹风升降温后堆垛。

  (八)锯边

  热压后的板坯,按规格锯割。锯边要求四角方正,板边平直,不得有崩边和毛刺现象。

  (九)砂光

  锯边后的板坯、上刮光机刮光。刮光后再砂光,设有S821型砂光机1台。

  (十)检验

  锯边砂光后的胶合板按标准逐张检验质量,区分等级后在背面右下角加盖检验号印,包装入库。

  三、卫生筷子生产工艺

  卫生筷子生产原料是桦木,生产环节主要有7个。

  (一)截段

  原木由人力抬到楞台上,油锯手墩根去腐后,由人力倒楞,倒至平台上,拨料工拨至传送带传送到液压截锯机,截成46厘米长的木段。

  (二)蒸煮

  截后的木段拨到室内车间装笼后,由天吊吊到蒸煮罐中蒸煮。蒸煮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浸泡2小时;第二阶段,恒温4小时;第三阶段,高温2小时。然后由天吊把吊笼吊出,再用扒皮机或人力工扒皮。

  (三)旋切

  扒皮后的木段,运到旋切台上,旋切成厚度4.2毫米的木片。

  (四)切块

  旋切后的木片,由送料工挑选后送至切机切块,切成卫生筷子的毛坯形状。

  (五)干燥

  切成的卫生筷子毛坯,上传送带从一楼传至三楼传料仓,然后装罐再传送二楼烘干机烘干,干燥时间约5小时。

  (六)磨光

  烘干后的毛坯,下到一楼挑选台上用人工挑选,合格的毛坯上磨光机磨光。

  (七)检验

  磨光后的卫生筷子,经检验、分出等级,装箱入库。

  四、地板块生产工艺

  地板块生产工艺流程:原木加工—精截—干燥板材—截断—刨光—顺剖—截断—双面刨—顺剖—贮料分等(其中一条作业线为分等—人工组装—包装检验入库)—传送—翻转—组装—砂光—开槽开榫—淋漆—验等—包装入库—待销。

  五、削片生产工艺

  木片生产原料主要是利用清林、采伐、木材加工、选材、抚育等剩余物,产品作为造纸和人造板工业的原料。木片生产的工艺流程:加工剩余物—剥皮—剖料—投料—削片—筛选—包装。

  六、机制炭生产工艺

  机制炭生产工艺流程:锯末—自然干燥—挤压成型—炭化—焦油分离—脱水—包装—入库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