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物资能源第一节 物资 一、机构 1964年10月,松岭林业公司在加格达奇筹建物资科,设科长1人,科员1人。
1965年2月,正式建立松岭林业公司物资科。3月,接管加格达奇林业物资仓库。下设采购组、调运组、保管组、发放组,配科长1人,配件计划员1人,材料计划员1人。所需各种款项结算均由林业局财务科管理。
1966~1968年,物资科实行军管,成立物资科革命委员会,一切工作由军代表负责。1968年10月,物资科由加格达奇迁址小扬气。
1969年5月,增设装卸班,财务股。科里主要负责人是军代表,设1名副科长主抓业务工作。
1970年,物资科革命委员会撤销,改名为物资供应组,隶属于松岭区后勤部。
1972年,军代表撤出物资科,科内各组改为股。
1973年,增设修旧利废股。
1975年,物资科职工83人,其中,干部31人,工人52人。下设机构有材料股、配件股、财务股、行政股、储运股、采购股、装卸队。9月,增设燃料股和修旧厂。
1979年,区商业局燃料公司归属物资科管理,增设煤建组。全科83人,其中,正、副科长5人,行政管理人员7人,储运股3人,材料股6人,财务股4人,配件股8人,协用办9人,修旧厂5人,煤建15人,保管10人,汽车司机5人,更夫6人。
1981~1982年,物资、能源分开,成立能源科,撤销修旧厂,成立综合股。
1983年7月,物资与能源合并,机构设有政工股、行政股、财务股、材料股、配件股、储运股、综合股、回收股、能源股(包括油库)、家属队。12月,物资与能源再次分开,物资科增设化建股。物资仓库设主任,负责仓库管理的全面工作。区“三电办”归属能源科,由1名副科长兼任“三电”办主任,能源科职工38人。
1986年,撤销化建股,成立物资销售门市部,经营建材、汽车、拖拉机等机械配件、五金、化工、电料等商品,负责收购旧轮胎、废水箱和废钢铁。
1987年,撤销物资仓库主任。
1989年,物资科内设立计量工作小组,配备计量员2人和质量管理员2人,负责全区物资部门的计量和质量工作。
1990年,物资科有职工67人,其中,干部26人,工人41人。下设政工股、行政股、财务股、材料股、配件股、储运股、废旧回收股、综合股(包括采购、标准化管理机构人员)门市部和家属队。各场、厂、处、队有物资供应人员64人,其中,干部12人,工人52人。全区物资部门担负各项生产、建筑、生活、机械检修、技术改造的物资计划、管理、供应工作。
1991年,物资科有职工64人,其中,干部9人,代干21人;全局物资系统有职工184人。物资科下设材料股、配件股、综合秘书股、财务股、门市部、物资再生利用公司、5个林场分库及3个直供单位。5月,物资再生利用公司成立液化气站。
1993年2月9日,松岭林业局物资科改名为松岭林业局物资供销公司。建立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利润上缴的经营实体,公司有职工61人。公司开办第三产业,聘请科技人员3人,知青15人,家属10人。机构设有供销公司、财务股、储运股、政工保卫股。供销公司开办第三产业有配件门市部、材料门市部、旅店、饭店、物资回收、废旧物资维修及液化气站。
1994年4月,物资供销公司成立经警队,配备10人。
1995年2月,松岭林业局物资供销公司改名为松岭林业局物资科。同年,液化气站用户发展到2000户,林业局总投资35万元。
1996年1月,物资科对下属的再生利用公司、液化气站、东风物资供应站、旅店实行承包责任制,承包期限1年。采取单独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利润上缴、风险抵押的全员承包责任制。物资科下属单位经警队职工增加到12人。同年,物资科转为经济实体,保留行政职能,原物资科改名为松岭林业局物资公司。物资公司内设配件股、材料股、财务股、人保股、行政股、储运股、东风物资供应站、再生利用公司、液化气站、综合股、协作办11个股。人员编制50人,其中,事业编制16人,企业编制34人,设经理1人,副经理2人,股级干部11人。
1997年9月,物资科有职工61人。
1999年5月,物资科、能源科合并,更名为松岭林业局物资能源科。“三电”办分离到机电科。
2000年,物资能源科有职工108人。下设配件股、材料股、石油股、统计股、政工股、财务股、运输股、行政股和再生利用公司。
2002年,物资能源科有职工74人。
2003年,物资能源科下设政工股、行政股、材料配件股、储运股、财务股、石油股、煤炭供应中心、桥西加油站、桥西油库、壮志油库、保卫股11个股。
2005年,物资能源科有职工73人,其中,干部10人,工人63人。
二、统配经营 (一)物资管理
经营物资分为国家统一分配物资、部管物资和地方管理物资,统称为一、二、三类物资。
1965年,全局林业生产、基本建设所需的一、二类物资,均由林业部按总体设计规划给林管局物资局供货,三类物资在齐齐哈尔采购进货。
1968年,一、二类物资进货量增大,如钢材、钢丝绳、铁线、水泥、玻璃、油纸、汽油、柴油、机电产品、零配件等,依靠物资局分配。尚缺部分和三类物资,由物资科派出部分采购人员,在全国各地采购进货。
1970年,物资科派出2个采购组,分别驻哈尔滨、泰来县、讷河县、富裕县等地,采购水泥、白灰、红砖等供全区各建筑部门用料。在此期间,三类物资划归商业综合批发站进货。
1976年,物资科加强计划、进货、保管、分配和使用“五统一”管理工作。在进货过程中严格执行按需进货,以销定进、少进、勤进的原则;严格执行路途就近不就远的原则;严格执行价格就低不就高,坚持经济核算的原则;严格执行择优购货,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1978年,物资科成立协作办公室。每年拨出3000立方米协作木材指标,由物资科与外地单位协作一、二类缺口物资,以缓解主要物资的紧张局面。
1987年4月,重新制定物资进货的审签制度,计划员、业务科长层层把关,采购员按计划进货,保证各项生产建设的需要。
至1990年,全区累计进货金额25680万元。
1991年,坚持一、二类物资以地区物资局供应为主渠道,三类物资在原有23个资源基地外,又开辟5个新的资源采购基地。
1993年,沿用以木易物、以木替资的办法,在辽宁的沈阳、鞍山钢铁厂、本溪与河南等地,建立稳定的木材协作基地,共协作钢材850吨、水泥4500吨、红砖485万块、各类机械配件425万元。
1994年,坚持比价格、比质量、择优选货的标准,坚持从近采购原则以降低运输费用。全年购进物资2971万元,节约流通费用15万元。
1995年,物资科与河南、河北、辽宁以及省内的几家木材经销公司或物资经销处,建立稳定的木材协作友好关系,以木易物876万元。在物资管理上,把责任制层层落实,严格出入库的手续管理。
1996年,采取直接采购、配送采购、分散采购等形式,大宗物资直接从厂家采购、物资局配送、零散物分散采购,搞好搞活物资采购供应工作。
1998年,对货物管理实行自检、专检、互检。产品入库时,明确检验内容、项目、标准以及检验方案。实行,分库、分区管理,每季度进行抽检,物品按三消、二齐的管理办法,确保物品不锈蚀、变质。
2003年,设物资管理总库1处、各林场分库5处。加大库存物资的促销和调整力度;组织清欠队伍清理应收账款,收回账款30多万元。
2005年,物资科建立健全总库和分库的物资管理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调整库存物资结构,杜绝超贮积压。
(二)物资储备
1965~1966年,物资进货直接分配给绿水林场、环宇林场、壮志林场、望峰林场、白桦排林场、工程处、机械筑路队、人工筑路队等13个分库储存,零星中转物资暂利用加格达奇林业局的老仓库存放。10月,物资科由加格达奇车站搬到北山根,临时搭4栋苫布、席棚仓库存放物资。
1968年10月,物资科由加格达奇搬迁至小扬气后,利用1965年建局时的备战仓库储存物资。
1974年,学习商业百货站“四号定位”即库区号、排号、架号、位号和“五五摆放”经验。要求保管人员做到“三清、两齐、三相符”,即数量清、材质清、规格清;库容整齐、堆码整齐;账、卡、物相符。
1978年,开展学大庆活动,加强保管人员岗位练兵,使其做到“五知、九不”,即知名称、知产地、知规格、知质量、知数量;保管物资不潮、不锈、不霉、不变、不漏、不混、不串、不坏、不丢。露天物资做到上有盖、下有垫,妥善保管。对易燃易爆物资进行单位保管,专人负责。
1979年6月30日,开始清查仓库,清点库存实数810.9万元,账面库存954.2万元,清查亏损143.3万元,处理报废56.7万元。
1980年,大兴安岭地区核定物资科库存储备资金450万元。
1983年,对国家处理报废的化工产品进行销毁,报废的机电产品进行单库保管,单独立账。入库物资做到小件不过天、大件不过“三”。
1984~1989年,建水泥库1栋,存放大型配件、总成敞棚库1栋,修建钢材库2栋。修建仓库围墙和铺设库水泥路面。
至1990年,物资科仓库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办公楼面积686平方米,库外砖围墙720延长米,水泥路面7200平方米,占地总面积38248平方米。各场、厂、处、队库房建筑面积1936平方米,全区总库存487万元。
1991年,建立健全物资储存验收制度,对不合格产品、有质量问题产品,按制度和标准检验或退货或索赔或拒收等措施及时处理,保证入库物品的质量。
1994年,调整验收队伍,提高验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严把进货及存储关。
1995年,开展创文明仓库、标准化仓库活动。在物资存储中,层层落实责任制。铺设水泥地面10000多平方米,修建仓库800平方米,建铁围墙2000延长米,并增添防火和安全设备设施。
1996年,对物资储存的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做到账、卡、物一致,保证各类物品存放合理,库房整洁。库房达到防火、防盗、防事故和不透、不蚀、不乱、不冻、不脏、不湿、不串、不漏、不坏、不丢的“三防、十不”要求。
1998年,开展盘查积压、降低库存,进行物资余缺的调剂。
1999年,按各林场生产任务每立方米按规定10元钱核定各分库储备资金,超储部分退回总库,避免私放、乱放、乱挂账等现象发生。
2000年,储存物资按照类别、形态、特点、用途和易燃易爆、露天存放等分别摆放,加强物资的监护和管理。
2002年,拓宽储存物资库库区防火隔离带1500多平方米,库区防范围墙架设500延长米铁刺防护网,增添灭火器等防火用具70余套件。
2005年,库存物资有民用、生产用等物资,有易燃易爆、易腐易蚀物品。储备物品3000万元。
(三)物资供销
1965年,物资科设有业务计划员、调拨员。调配的物资在企业内部转账结算,月末一次算清。对企业外调拨物资,利用实物收据通过银行办理托收承付。对地区物资局每年申报一次物资计划,基本按计划拨货。
1973年,备用物资单位,需提前报月份用料申请,经物资科平衡后按计划分配,调拨供应。
1974~1978年,对基层用物资单位要求申报年度计划,物资科根据计划对木材生产、基本建设、营林、大修理和其他各项进行物资供货。如中途发生变化,用料单位需提前申报变更计划,经物资科批准后实施。对基本建设单位实行按进度拨料制。
1979年,物资科执行定额供应,限额领料制度。
1981~1983年,深入到林业局5个林场的各工段伐区,对运材三道工序、贮木场六道工序和木材生产的三个阶段231种材料消耗逐项进行实地考核、标定,并参照历年的实际消耗重新制定标准用料定额,建立定额限额领料卡、节约奖、超耗罚等规章制度。
1988年10月,实行计划员—调拨员—保管员“一条龙”的管理制度,减少层次,方便用料单位。
1993~1994年,实行按生产所需制定季度和年度消耗定额供应物资,防止超额领料。组织服务队送货上门,送达货物500多种。
1995年,在物资供销管理上发挥资金优势、仓库优势,力争优质服务,年创利润7.4万元。
1996年,按照“保证适时、适量、成套、经济适当、合理供应”的原则,补充和完善物资供应管理制度,掌握市场行情,做好预测和采购决策。坚持按计划、按标准、按管理制度、按财务制度、按质量规格采购物资。
1998年,制定物资供应与管理的规则,编制《物资能源供应计划》。调整库存余额,核定供应指标,清点库存,做好供应工作。
2000~2005年,区(局)物资科利用资源优势、资金优势、仓储优势开展优质服务,发挥主渠道作用,保供促销。
1965~2005年松岭区物资购销存情况表 表11-46
单位:万元 年度 | 前期结存 | 本期购入 | 本期支出 | 本期结存 | 1965 | - | 458 | 434 | 24 | 1966 | 24 | 642 | 511 | 155 | 1967 | 155 | 726 | 653 | 228 | 1968 | 228 | 797 | 766 | 259 | 1969 | 259 | 863 | 792 | 330 | 1970 | 330 | 764 | 753 | 341 | 1971 | 341 | 988 | 926 | 403 | 1972 | 403 | 839 | 801 | 441 | 1973 | 441 | 1123 | 1032 | 532 | 1974 | 532 | 1056 | 933 | 655 | 1975 | 655 | 1142 | 1050 | 747 | 1976 | 747 | 1214 | 1236 | 725 | 1977 | 725 | 1135 | 1122 | 738 | 1978 | 738 | 1336 | 1120 | 954 | 1979 | 954 | 852 | 945 | 861 | 1980 | 861 | 748 | 990 | 619 | 1981 | 619 | 924 | 948 | 595 | 1982 | 595 | 937 | 1038 | 494 | 1983 | 494 | 1269 | 1276 | 487 | 1984 | 487 | 1340 | 1338 | 489 | 1985 | 489 | 1166 | 1194 | 461 | 1986 | 461 | 978 | 946 | 493 | 1987 | 493 | 1240 | 1278 | 455 | 1988 | 455 | 1034 | 1028 | 461 | 1989 | 461 | 1123 | 1125 | 459 | 1990 | 459 | 986 | 958 | 487 | 1991 | 487 | 1572 | 1678 | 381 | 1992 | 381 | 1847 | 1625 | 603 | 1993 | 603 | 2148 | 1969 | 782 | 1994 | 782 | 2971 | 2367 | 1386 | 1995 | 1386 | 1861 | 2000 | 1247 | 1996 | 1247 | 1789 | 1586 | 1450 | 1997 | 1450 | 1622 | 1562 | 1510 | 1998 | 1510 | 1981 | 2068 | 1423 | 1999 | 1423 | 2495 | 1923 | 1995 | 2000 | 1995 | 1416 | 966 | 2445 | 2001 | 2445 | 1446 | 1045 | 2846 | 2002 | 2846 | 517 | 598 | 2765 | 2003 | 2765 | 263 | 363 | 2665 | 2004 | 2665 | 283 | 293 | 2655 | 2005 | 2655 | - | - | - |
|
三、自产自修物资经营 (一)自产物资
1973年,利用烘炉生产加工钩圈1540个、扒钩子3200个、穿钉1100个。
1976年,生产钩圈3060个、扒钩子3340个、穿钉645个。
1979年,生产钩圈1457个、扒钩子1160个、穿钉869个。
1983年,生产钩圈2165个、扒钩子1900个、穿钉1850个、罗径1592个。
1988年,生产钩圈1905个、扒钩子280个、穿钉810个、捆车器1160个。
1991年,生产钩圈1950个、扒钩子1420个、穿钉950个、捆车器11万个、废铁回收200吨。
1995年,生产捆车器11万个、废铁回收310吨。
2000年,生产捆车器6万个。
2003年,生产捆车器2万个。
2005年,生产捆车器2万个。
1973~2005年松岭区自产物资统计表 表11-47
单位:个、吨 年度 | 钩圈 | 扒钩子 | 穿钉 | 罗径 | 捆车器 | 废铁回收 | 1973 | 1540 | 3200 | 1100 | - | - | - | 1974 | 1862 | 2630 | 800 | - | - | - | 1975 | 2315 | 2780 | 930 | - | - | - | 1976 | 3060 | 3340 | 645 | - | - | - | 1977 | 1376 | 1850 | 783 | - | - | 114 | 1978 | 538 | 2620 | 524 | - | - | 52 | 1979 | 1457 | 1160 | 869 | - | - | - | 1980 | 1233 | 1865 | 1560 | - | - | - | 1981 | 3268 | 3400 | 2200 | 1602 | - | - | 1982 | 3025 | 3600 | 2150 | 1700 | 450 | 320 | 1983 | 2165 | 1900 | 1850 | 1592 | 530 | 240 | 1984 | 2486 | 950 | 1670 | - | 680 | 360 | 1985 | 2329 | 780 | 1864 | - | 1420 | 410 | 1986 | 2256 | 510 | 687 | - | 734 | 502 | 1987 | 2080 | 630 | 1528 | - | 940 | 490 | 1988 | 1905 | 280 | 810 | - | 1160 | 230 | 1989 | 2231 | 80 | 1725 | - | 300 | 308 | 1990 | 1608 | 160 | 1654 | - | 600 | 210 | 1991 | 1950 | 1420 | 950 | - | 110000 | 200 | 1992 | 1920 | 1350 | 886 | - | 100000 | 150 | 1993 | 1500 | 4000 | 742 | - | 120000 | 150 | 1994 | - | - | - | - | 110000 | 150 | 1995 | - | - | - | - | 110000 | 150 | 1996 | - | - | - | - | 110000 | 310 | 1997 | - | - | - | - | 100000 | 300 | 1998 | - | - | - | - | 90000 | 100 | 1999 | - | - | - | - | 80000 | - | 2000 | - | - | - | - | 60000 | - | 2001 | - | - | - | - | 40000 | - | 2002 | - | - | - | - | 20000 | - | 2003 | - | - | - | - | 20000 | - | 2004 | - | - | - | - | 20000 | - | 2005 | - | - | - | - | 20000 | - |
|
(二)修旧利废
1973年,物资科成立修旧组,配技术工人5人,对废水箱、废电瓶等进行修复,使其可投入再使用。
1977~1982年,物资科组织家属收购废钢铁,补充松岭区机修厂炼钢铸件原料。
1986年,物资科撤销回收股,成立物资销售门市部,经营建材、机械零配件和五金商品,并负责全区废旧物资回收工作。年回收废旧物资200吨以上。
1991年,设立有修补轮胎、修理电机、白铁加工和烘炉等车间。招聘3名退休技术人员、配备2名懂业务会管理有技术的人员任经理,坚持回收的废旧物品“先利用、后回炉”原则,增强废旧物资再生能力。
1993年,初步形成收购、修旧、加工、服务一体化。同年,收废钢铁150吨,利用废钢筋头加工钩圈1500个,修复废旧电机55台,白铁加工22520件;加工制造锅炉烟筒5套,杈捆木索485根。
1996年,改造电机12台。
1999~2005年,物资与能源管理机构合并,依据生产成本指标,合理制定消耗,加强增产节约、修旧利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