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存款
第二节 存款
一、居民储蓄存款
(一)工商银行
1970年,工商银行在行内设中心储蓄所,开展储蓄业务。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2万元。
1976年,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3.1万元。
1978~1986年,工商银行储蓄所先后开设“三个定期定额零存整取”“五或八年定期储蓄”“定、活两便储蓄”“小额储蓄”等储蓄业务,开办有奖储蓄,先后5次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储蓄所内实行节日、假日、中午和办公室小型维修时“四不关门”工作制度,以延长工作时间,方便储户。开展所容、所貌、所风建设,并从“严、细、准、快、好”五个方面着手,开展争当“最佳储蓄员”活动。
1987年,在中心储蓄所进行经济责任制承包试点。承包方案从责、权、利三方面,把储蓄额的升降同承包人及储蓄员的个人利益挂钩。
1989年,年末工商银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67万元。
1990年,年末工商银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74万元。
1993年,年末工商银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07万元。
1997年,工商银行松岭支行业务量持续增长,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399万元。
1998年,年末工商银行松岭支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321万元,同比增长8%。
1999年11月1日,工商银行松岭支行对个人储蓄存款所得利息代扣20%的个人利息所得税。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959万元。
2000年,工商银行松岭支行增加教育储蓄卡折通、异地通存通兑业务。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931万元。
2002年,工商银行松岭支行新增个人理财、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汇款直通车业务,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007万元。
2005年,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973万元。
(二)建设银行
1988年,开办定活期储蓄,大额有奖储蓄和零存整取等业务,年末完成储蓄额112万元。
1989年末,建设银行完成储蓄任务332.3万元。
1990年末,建设银行绿水储蓄所完成储蓄存款11.2万元,全年建行中心储蓄所完成储蓄额498.8万元。
1991年,建设银行第一储蓄所年末存款余额76.72万元。
1996年,建设银行年末储蓄存款余额4449万元。
1997年,建设银行年末储蓄存款余额5005万元。
1998年,建设银行年末储蓄存款余额5043万元
1999年,建设银行年末储蓄存款余额5549万元。
2000年,建设银行年末储蓄存款余额6009万元。
2001年,建设银行年末储蓄存款余额5628万元。
2002年,建设银行年末储蓄存款余额6447万元。
2003年,建设银行年末储蓄存款余额7349万元。
2004年,建设银行年末储蓄存款余额7534万元。
2005年,建设银行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1316万元。
二、企业存款
(一)工商银行
1970~1976年,全区企业各项存款累计315.9万元,机关团体存款12.4万元,地方商业存款16万元,财政存款150.7万元。
1978年,在全区各经济独立的单位设协助储蓄员,既做储蓄政策宣传、又代办储存业务。
1980年,实行“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制度,扭转过去“重贷轻存”的倾向。对企业单位的现金检查重新核定库存限额,协助企业清仓理库,处理积压物资,清理外欠,收回职工欠款。对集体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新开立账户,广泛吸收存款。
1982年6月,工商银行开办单位定期存款业务。年底,企业存款685.7万元。
1983年末,企业存款额841.3万元。
1984~1989年,企业各项存款余额平均为150.7万元。企业专用基金存款42.2万元。地方商业存款2万元。集体工业存款10万元。
1993年,工商银行松岭支行通过柜台服务和上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存款,年末对公存款余额2777万元。
1995年,工商银行松岭支行对公存款余额较上一年度增加633万元,达到3280万元。
1997年,工商银行松岭支行对公存款余额2634万元,较上年略有提升。
1998年,对公存款余额3439万元。
2001年,工商银行松岭支行重点推进新兴业务,对公存款余额3616万元,较上一年增长33.58%。
2003年,工商银行松岭支行梳理客户关系,打通客户上下游资金链条,实现资金的体内循环,对公存款余额3059万元,较上一年增长20.81%。
2005年,对公存款余额3384万元。
(二)建设银行
1992年,对公存款年末结存550万元。
1995年,对公存款年末结存1280.78万元。
2000年,对公存款年末结存3062.47万元。
2004年,对公存款年末结存4948.78万元。
2005年,对公存款年末结存4174.7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