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组织工作

第四节 组织工作


  一、干部管理

  1965年3月,松岭林业公司党委政治部下设干部部,负责公司副科级和股(段)级干部的任免工作,正科级由大兴安岭特区干部部负责任免。区(林业公司)有科级以上干部104人。
  1967年后,“文化大革命”期间,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副科级和股(段)级干部由革命委员会下设的组织组任免。
  1976年,区(局)有科级以上干部223人。
  1981年,首次在人民代表大会上采取选举方式选出人大常委会及一府两院组成人员。
  1985年,区委、区政府对年龄大或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副科级以上干部,部分实行退长当员。
  1986年,区(局)有科级以上干部332人。
  1987年,区委印发《松岭区(局)中层干部管理方案(试行稿)》,将全区(局)中层干部分为四个部分,分别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和林业局任免。方案规定由区委任免的干部有区委所属党委(总支、直属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林场场长,区委各部门的负责职务及各群团组织负责职务;由人大常委会任免的干部有人大常委会各办公室主任、副主任,政府部门各科室(含政企合一的科室)正职,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由区政府任免的干部有政府机关各部门负责职务中的副职,文教、卫生等事业单位的行政负责职务。由林业局任免的干部有企业内的科室负责职务,场级纯企业单位的行政负责职务,各林场的副场长。同年,实施《对现职科级干部实绩考核的方案》。
  至1990年,全区退长当员干部处级1人、副处级3人;正科级16人、副科级26人。
  1992年,全区(局)有科级以上干部462人。为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区委制定《1991~1995年松岭干部培训规划》,对全区(局)593名干部通过不同渠道进行培训。举办科级干部培训班1期,培训40人;科级后备干部理论培训班1期,培训35人;党支部书记、政工干部轮训班1期,培训80人;非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期,培训80人;团干部培训班1期,培训40人;基层工会干部岗位培训班1期,培训40人。
  1994年,区委、区政府、林业局制定《培养选拔女、少、非干部五年规划》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三年规划》,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公开招考年轻干部。通过考察28人走上领导岗位。同年,制定《基层班子思想作风建设若干问题的规定》《基层班子分类标准》《班子成员抓思想作风建设责任制》,调整25个领导班子,交流30人,28名年龄大的科级干部退长当员。
  1996年,副科级以上干部438人。全年举办新提职科级干部培训班1期,培训35人;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1期,培训47人;团干部培训班1期,培训20人。
  1997年,区委选派12名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任镇(场)副书记、副镇(场)长、企业的厂长或经理助理。8月,区委对新天林场、大扬气林场、古源林场领导干部进行制度改革,副职实行竞聘上岗。全年科级干部393人,企业管理人员210人。
  1998年,在干部制度改革中,领导班子竞争上岗,原镇(场)70个职位压缩到48个职位。下岗6人、退居18人、原干部上岗29人、普通干部聘为领导岗位9人。交流干部41人,并对政法队伍进行考核整顿,其中,8个公安派出所所长从报名的21人中竞争上岗。按《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关于解决干部能下问题的暂行规定》,办理离退休干部207人。其中,离休干部75人,退养干部132人。对不称职和不胜任或年龄、身体等原因不适合担任领导职务的现职领导干部按照相关规定给以离、退或改任调研职务。同年,林业局对直属企业单位副科级以上以工代干人员实行“双聘”管理,有47名符合聘用条件人员履行聘用手续。
  1999年,举办新提拔科级干部培训班,培训36人;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培训40人。通过自学、集中辅导等方式,开展公务员科技知识培训,培训209人。同年,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
  2000年,区委制定《关于在科级干部实行任前公示制度》《科级干部实行试用期的暂行规定》等28项制度、规定。8月,对全区12所中、小学校及教科研中心、幼儿园科级岗位实行竞争上岗,有23名干部通过述职、答辩后竞争上岗,有1名副科级干部在竞争中下岗。10月,区委通过公开选拔,从应届大专以上毕业生中选拔5名干部,有4名任副镇长,1名任副科级督办员。有2人参加地区公开选拔镇长助理时,考取镇长助理职务。同年,举办科级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2期260人,派出2名处级干部和5名科级干部参加省、地培训。
  2001年,实行干部考察预先制、任用干部失误惩戒制。松岭区委、区政府、林业局健全完善干部作用公示、推荐、考核、诫勉谈话等规章制度,提拔干部65人,其中,有18人由副职提为正职,有47人由一般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
  2003年,制定5年内在职干部全部轮训规划,每年抽五分之一干部参加培训,形成党政、企业管理干部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模的教育培训。制定《科级领导干部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度》《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暂行办法》。同年,开展创建发展型、学习型班子活动。
  2005年,实行领导干部考核末位淘汰制度。区委拓宽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下”的途径和渠道。坚持离退休制度,因年龄、身体等原因不适合担任领导职务的,按照相关政策,办理离退休手续或改任调研员职务。

  二、基层党组织

  1965年,中国共产党松岭区(林业公司)委员会建立后,按照筹建的时间先后,基层乡镇(林场)、企事业单位相继建立党组织。年末,松岭区(林业公司)建立基层党总支11个,党支部8个,有党员388人。
  1968年10月,松岭区革命委员会在平岚农场成立“五七”干校。开展落实党的干部政策,解放“靠边站”干部,逐步恢复党的基层组织生活。
  1969年7月24日,中共松岭区(林业公司)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成立,所属基层党组织有16个,其中,党委1个,核心组5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5个。
  1970年3月,成立“五七”二场党支部。全区有基层党组织84个,党员913人。
  1971年3月,撤销“五七”二场党支部。5月,成立区粮食局党总支。6月,成立平岚农场党支部。全区有基层党组织118个,党员996人。
  1972年11月,成立翠峰经营林场党总支。全区有基层党组织128个,党员996人。
  1973年3月,重新成立森林调查设计队党支部。8月,成立酒厂、绿水经营所、古源经营所、环宇经营所、壮志经营所5个直属党支部。12月,建立松岭镇党委。
  1974年3月,设纪律检查部。6月,成立大子扬山防火站党支部和白灰厂党支部。
  1975年3月,成立区一中、区砖厂直属党支部。
  1976年,所属基层党组织有机关党委、松岭镇党委、绿水林场党委、古源林场党委、环宇林场党委、壮志林场党委、望峰林场党委7个直属党委;翠峰经营林场党总支、汽车队党总支、筑路队党总支、工程处党总支、机修厂党总支、商业局党总支、粮食局党总支7个直属党总支;绿水经营所等28个直属党支部。
  至1977年,全区发展新党员488名。
  1978年,全区有基层党组织171个,党员1270人。
  1980年,把发展党员纳入“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轨道,增加党内知识分子的比重,发展新党员37名。
  1981年,所属基层党组织有党委6个,党总支12个,基层党支部175个,党员1380人。
  1983~1986年,成立区二中、职业高中、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
  1986年9月,成立区武装部党委。全区有基层党组织187个,党员1566人。
  1987年,发展党员的重点是生产一线工人、教育、科研的专业技术人员,引导和培养优秀青年入党,发展党员78人。
  1988~1990年,相继成立教育党委、公安局党委和红光煤矿党支部、建设银行党支部、保险公司党支部、北方木器厂党支部、大黑山经营林场党支部。同时,调整理顺部分基层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将劳动服务公司党支部、多种经营党支部并入机关党委;古源、大扬气、壮志、绿水4个经营所党支部并入所在林场党委;区一中、二中、职业高中、教师进修学校4个党支部并入教育党委。
  1993年4月,区政府监察局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
  1994年,基层所属党组7个,党委8个,党总支5个,基层党支部189个。
  1998年,区委所属党组6个,党委8个,党总支8个,基层党支部183个,党员1689人。
  2003年,区委所属基层党组9个,党委9个,党总支5个,基层党支部166个,党员2337人。
  2005年,区委所属基层党组织有党组11个,党委9个,党总支5个,基层党支部194个,党员2505人。

1965~2005年部分年度松岭区(局)党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13-2

单位:人

年度

基本情况

党员总数

性别

民族

年龄

文化程度

少数民族

25岁以下

26~35岁

36~45岁

46~55岁

56岁以上

大专以上

中专

高中

初中

小学

文盲

1965

388

355

33

357

31

3

195

178

8

4

6

17

112

241

12

1970

913

831

82

823

90

192

444

237

40

1971

996

882

114

926

70

74

614

303

5

12

53

463

468

 

1972

996

871

125

909

87

644

343

9

18

54

569

355

 

1973

1042

897

145

943

99

59

593

375

15

26

84

420

512

 

1974

1114

954

160

1023

91

58

607

343

90

16

1975

1162

988

174

1070

92

45

623

379

100

15

1976

1177

982

195

1083

94

46

577

528

26

1977

1255

1047

208

1166

89

48

632

546

29

1978

1270

1060

210

1178

92

46

596

599

29

44

97

512

557

60

1979

1273

1070

203

1172

101

52

599

3

592

27

42

97

522

552

60

1980

1312

1107

205

1206

106

27

418

553

299

15

46

60

64

564

529

49

1981

1380

1168

212

1279

101

35

329

695

302

19

46

70

78

635

503

48

1982

1408

1194

214

1310

98

28

300

713

341

26

49

65

88

668

476

62

1983

1431

1205

226

1342

89

41

292

748

274

79

59

75

95

645

502

55

1984

1478

1248

230

1380

98

32

245

779

325

97

65

82

122

680

481

48

1985

1520

1279

241

1425

95

46

247

753

372

102

91

118

120

670

469

52

1986

1556

1303

263

1466

100

43

245

739

389

150

106

130

134

711

429

56

1987

1637

1359

278

1525

112

47

277

741

414

158

154

139

146

776

376

46

1988

1689

1404

285

1550

139

50

315

751

436

137

163

151

203

759

363

50

1989

1743

1436

307

1621

122

79

256

676

493

239

174

172

231

784

332

50

1990

1785

1485

300

1665

120

131

259

677

492

226

190

169

237

825

318

46

1991

1768

1472

296

1650

118

144

271

672

451

230

198

166

234

827

298

45

1992

1789

1495

294

167

117

110

293

655

455

276

213

177

245

822

290

42

1993

1866

1568

298

1752

114

105

344

682

459

276

101

218

365

846

293

43

1994

1946

1636

310

1823

123

137

376

697

462

274

225

195

314

890

283

39

1995

2048

1719

329

1921

127

159

435

728

465

261

243

218

332

948

271

36

1996

2113

1771

342

1983

130

164

486

743

459

261

276

232

355

953

267

30

1997

1637

1359

278

1525

112

47

277

741

414

158

154

139

146

776

376

46

1998

1689

1404

285

1550

139

50

315

715

436

173

163

151

203

779

363

30

1999

2188

1873

315

2047

141

58

563

508

534

525

540

287

244

894

216

7

2000

2212

1862

350

2085

127

38

583

562

501

528

550

300

271

906

178

7

2001

2236

1815

421

2125

111

25

418

557

522

714

584

549

224

694

172

13

2002

2276

1848

428

2168

108

27

517

517

486

729

686

403

286

730

158

13

2003

2337

1924

413

2242

95

28

580

580

418

731

788

290

340

767

141

11

2004

2423

1937

486

2293

130

598

682

402

741

872

247

285

1019

2005

2505

1990

515

2361

144

645

710

415

735

945

257

289

1014


  说明:1996年之后“文化程度”一栏中“文盲”为“识字较少”。

1970~2005年松岭区(局)党组织分行业统计表 表13-3

单位:个

年度

基层党组织

合计

工业

交通

农林水

财贸粮

文教卫生

基本建设

机关

其他

1970

支部

76

3

53

8

2

10

总支

3

2

1

党委

5

4

1

1971

支部

107

63

3

7

7

3

20

4

总支

6

3

2

1

党委

5

4

1

1972

支部

115

78

5

9

4

14

5

总支

7

4

1

2

党委

6

5

1

1973

支部

118

49

11

3

15

6

28

6

总支

7

3

1

1

2

党委

6

5

1

1

1974

支部

134

56

13

4

15

8

25

13

总支

6

2

1

1

2

党委

7

5

1

1

1975

支部

141

62

8

3

17

8

27

16

总支

7

3

1

1

2

党委

7

5

1

1

1976

支部

117

61

3

16

5

19

13

总支

7

4

1

 

2

党委

7

5

1

1

1977

支部

217

76

67

2

20

13

31

8

总支

5

3

2

党委

8

6

1

1

1978

支部

157

76

1

2

20

13

6

31

8

总支

6

2

2

1

1

党委

8

6

1

1

1979

支部

157

72

2

21

12

11

31

8

总支

8

2

1

2

1

2

党委

8

6

1

1

1980

支部

166

77

1

9

17

10

14

31

7

总支

6

1

2

1

2

党委

8

6

1

1

1981

支部

175

66

1

19

18

14

14

33

10

总支

12

5

2

1

2

2

党委

6

6

1982

支部

180

69

2

17

18

16

12

34

12

总支

11

1

5

2

1

2

党委

6

5

 

1

1983

支部

163

65

1

26

15

10

12

29

5

总支

10

1

4

2

1

2

党委

8

4

2

1

1

1984

支部

164

64

1

21

16

8

12

37

5

总支

6

1

1

2

2

党委

8

4

2

1

1

1985

支部

164

64

1

21

12

8

11

41

6

总支

8

1

1

2

2

2

党委

8

4

2

1

1

1986

支部

170

68

1

19

10

12

13

38

9

总支

9

1

1

2

1

2

2

党委

7

4

1

1

1

1987

支部

176

69

1

21

13

11

12

41

8

总支

9

1

1

2

1

2

2

党委

7

4

1

1

1

1988

支部

183

71

1

24

14

10

10

46

7

总支

8

1

1

2

1

2

1

党委

8

4

1

2

1

1989

支部

183

76

1

18

14

12

12

42

8

总支

6

1

1

2

2

党委

8

4

1

1

1

1

1990

支部

183

76

1

19

14

10

12

43

8

总支

6

1

1

2

2

党委

8

4

1

1

1

1

1991

支部

182

57

1

22

18

19

13

50

2

总支

5

1

2

2

党委

8

4

1

1

2

1992

支部

180

65

1

9

18

18

13

55

1

总支

5

1

2

2

党委

8

4

1

1

2

1993

支部

180

65

1

9

18

18

13

55

1

总支

5

1

2

2

党委

8

4

1

1

2

1994

支部

189

70

1

11

14

18

15

56

4

总支

5

1

2

2

党委

8

4

1

1

2

1995

支部

189

70

1

11

14

18

15

56

4

总支

5

1

2

2

党委

8

4

1

1

2

1996

支部

188

70

1

10

9

12

13

70

3

总支

5

1

2

2

党委

8

4

1

1

2

1997

支部

176

69

1

21

11

11

13

41

9

总支

9

1

1

2

1

2

2

党委

7

4

1

1

1

1998

支部

183

71

1

24

11

10

11

46

9

总支

8

1

1

2

1

2

1

党委

8

4

1

2

1

1999

支部

164

16

2

85

3

10

7

41

总支

4

2

0

2

党委

9

5

1

3

2000

支部

156

12

2

58

12

12

12

43

5

总支

5

2

2

1

党委

9

5

1

3

2001

支部

144

9

2

58

2

17

51

5

总支

5

1

2

1

1

党委

9

5

1

3

2002

支部

151

6

2

67

5

10

7

50

4

总支

5

1

1

1

2

党委

9

5

3

1

2003

支部

166

29

1

50

5

10

10

55

6

总支

5

1

2

1

1

党委

9

5

1

3

2004

支部

150

2

37

1

7

9

76

18

总支

5

1

1

2

1

党委

9

3

5

1

2005

支部

194

2

36

2

6

9

69

70

总支

5

1

1

2

1



  三、老干部管理

  1980年,成立区老干部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有70平方米的活动室和各20平方米的办公室、库房。
  1984年,老干部办公室改名为老干部科,设副科长1人、干事2人、财务2人、更夫2人。配有娱乐室、游艺室、图书室、医务室、台球室、室外门球场等。同年,与区科委组成中草药种植研究小组,试种贝母、红花、党参、天麻等并获成功。
  1985年,设保健室,配备主治医师1人,护士3人;设置输液床位4个。建立节、假日值班,为行动不便的老干部上门服务等制度。开展宣传保健知识、播放保健和老干部发挥余热等影片。同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
  1986年开始,组织老干部每周学习1次,从事种植、养殖、采集等适宜老年人的活动。
  1990年,被省老干部局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
  1993年,老干部保健室并入区医院。
  1995年,再次组建老干部保健室,配医生1名,护士2名,为老干部提供医疗保健、健康咨询、疾病康复等项目服务。
  1996年后,针对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购置300余种的药品,保证老干部、老工人医疗保健需要。对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老干部、老工人主动送医送药到家,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适时提出住院或转院治疗。
  至1999年,老干部娱乐用品有钢琴、手风琴、扬琴、二胡、木琴和乒乓球、康乐棋、麻将、象棋等。组建老干部秧歌队、歌咏队,组织老年干部观光旅游,开展健康表演等。同年,松岭区老干部科被地区老干部局评为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
  2000年,成立驻加格达奇老年人活动室和夕阳红老年福利事业服务中心(集树葬、果木园、种植养殖、加工业于一体)。同年,为老干部订书刊等用费1.6万元,投资3万元修缮老干部活动室,发放福利费6535元。
  2001年,举办老干部佩戴跨世纪健康老人纪念章活动。
  2003年,老干部科被黑龙江省评为先进老干部之家。
  2004年,组织老干部10人到内蒙参观考察。同年,更名为松岭区老干部局。
  2005年,老干部局设有棋牌室、台球室、学习活动室、输液保健室、图书阅览室和4个办公室,增置按摩椅4张、健身车2辆和家庭影院1套。
  截至2005年,先后举行老年人大型运动会2次,参加地区和区内活动会5次,旅游19次,秧歌队表演12次,歌咏赛9次,组织棋类、球类、游艺等活动80次,参加棋、球类比赛54次。老干部代表队参加地级以上老年门球、台球、乒乓球等比赛66次,13次取得前三名好成绩。

  四、党员培训

  1968年10月,先后有200多名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靠边站”的干部进入“五七”干部学校学习,走“五七”道路。
  1977年7月,中共松岭区委的职能部门——松岭区党员干部培训学校,承担的任务是对全区副科级以下的党员和干部进行不定期培训。党校的书记、校长均由区委常务副书记兼任,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
  1982年,党员培训学校校址迁到红星路东,松岭大街东段南侧1栋建筑面积1330平方米的二层楼内。校内设大小教室各1个,可容纳单人单桌学员120人。校园总占地5670平方米。
  1983年,党员培训学校更名为松岭区党员干部学校(党校)。在办公楼南侧新建砖木结构食堂1栋,330平方米。党校负责对全区党员干部正规化轮训和行政业务干部培训的双重任务以及区属各乡、镇党员、干部教育及培训的指导工作。党校的工作机构设教研室(政治、业务各1个)、教务、总务、财务、资料室5个职能部门;有教职员工22人,其中教师8人。
  1986年,党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严谨求实”作为校训制成横匾,悬挂在党校正门的上额。主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形势需要制订教学计划。年初,向区委和宣传部、组织部申报全年教学计划,后按审批后的教学计划安排办班授课。坚持以教师独立备课为主、集体把关。教学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组织原则、性质、党的作风、纪律和业务知识为主,辅之以形势教育。采取正规教学和轮训相结合、长班和短班相结合、集中授课和到基层辅导相结合、党的理论教育和业务培训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法。
  1987年9月,党校同省党校纵向联系,成立函授教育工作站,代办大专和本科函授班。函授站设站长1人,由副校长兼任。同年,派送党校干部到地委和省委党校进修或函授学习。
  1988年,在区委举行的全区学术论文评比会上,区党校教研室的几位教师合写的调查报告《关于松岭区南部地区开发建设的设想》获一等奖。
  1990年,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联系实际,增强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建校以来,累计办班72班次,培训干部、党员4320人次。
  1991年,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七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基础知识和党章。
  1992年,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论述及《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文件。举办“十四大”理论骨干培训班2期,参加培训185人次。
  1996年,全区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举办6期理论培训班,培训理论骨干480人次,各级领导干部撰写理论文章108篇。
  2001年,举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理论骨干培训班各1期。组织编发《松岭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2002年,开展送WTO知识下基层活动和党委书记讲党课活动,组织全区党员干部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高墙内的钟声》,编写《松岭区领导干部警示教育文集》。
  2003年,开展“两个务必”“十六大”精神、“两风”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内容的专题学习活动。印发《松岭区创建学习型区局实施方案》,成立松岭区学习型区局创建指导委员会,通过广播、电视、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创建学习型区局活动的目的、内容、意义,引导职工群众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新理念。全区32个领导班子、16家企业、42个机关党支部、近5000户居民参加学习区局创建活动,分别占区单位和个人总数的85%和65%。
  2004年,组织全区党员干部重点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胡锦涛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讲话和在邓小平100周年诞辰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等内容。邀请地委“两个条例”学习报告团给全区科级以上干部做专题辅导,组织区委中心组成员每人撰写1篇体会文章。组织全区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理论骨干培训班8期,召开座谈会12次。
  2005年,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对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纲要》《干部任用条例》、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等内容进行重点学习。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发展意识,树立良好精神状态”大讨论活动和松岭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