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第四节 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一、科协组织
1982年9月29日,召开松岭区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简称科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54人,特邀代表10人。会上听取并审议《松岭区“六五”期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传达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关于大力加强科学技术工作的决定》,通过向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书。民主选举产生区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3人。召开区科协一届一次全体委员会,选举产生区一届科协主席1人、副主席1人。会议表彰奖励4个科协工作先进集体和12名先进个人。
1987年1月,成立松岭区青少年辅导员学会,有理事16人,会员49人。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3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3月26日,召开松岭区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56人,特邀代表12人。会议听取并审议题为《坚持改革、团结奋斗,为振兴松岭经济贡献才智》的工作报告。会上民主选举产生区科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21人。召开区科协二届一次全委会,选举产生区第二届科协主席1人、副主席3人和秘书长1人。8月,成立松岭区珠算学会,理事14人,设名誉理事长1人,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1人,秘书长1人。
1991年9月17日,召开松岭区科协第三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68人,特邀代表15人。会议选举产生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并在区科协三届一次全体委员会上选举出第三届科协主席1人(林业局副局长兼任),专职科协副主席1人和秘书长1人。
1996年10月,区科协并入科学技术委员会,区科委主任兼任科协主席,单设科协秘书长1人。
2002年,区科协没有专职人员。
2005年,区科技与信息产业局局长兼科协主席,副局长兼科协秘书长。
二、主要活动
1983年,5幅青少年书法作品在大兴安岭地区书法作品评比会上获奖。
1985年,有54名优秀知识分子经推荐考察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共党员。
1984~1985年,全区为知识分子解决住房129户,安排其子女就业54人。
1988年,举办食用菌培训班,学习培训87人。
1989年,开展首届“科普之冬”活动,印发科普资料2400份。
至1990年,区科协主持全区科技人员从事各种科学技术的试验、引进、推广、改造等41个项目。组织科技人员撰写专业学术论文239篇,在地区级学术会上交流18篇,获一、二、三等奖科技学术成果37篇。建立青少年兴趣科技小组482个。举办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81期、2549人次参加,举办各类科协专题讲座10余次,参加听课300余人次。撰写科普文章400余篇。累计召开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研讨会13次,科技人员座谈会41次。
1992年,开展第四届“科普之冬”活动,举办科普讲座9期,培训人数700多人。区妇联被评为地区“科普之冬”先进集体。
1997年,区科协教育学会被地区科协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1998年,开展第十届“科普之冬”活动,聘请地区有关专家和区内有经验的养殖种植专业户讲座20场,培训1000人,发放图书400册。区科协被地区评为“科普之冬”先进单位和“科普之冬”播种奖。同年,科技工作人员撰写科普文章在地级以上媒体发表7篇。
1999年,举办食用菌种植、家畜和家禽养殖技术以及菜果培育技术培训班5期。区科协获地区“科普之冬”活动金桥奖。
2002年5月,在区时代广场举办“科技活动周”,展出科普图片50多幅,赠送和售出科技知识图书4000多册。同年,区科协被评为地区系统先进集体和黑龙江省第十四届"科普之冬"活动金桥奖。
2004年,举办袋栽木耳、蘑菇种植技术和家禽养殖技术培训班、科普知识讲座8期。区中心苗圃被选作大兴安岭五大食用菌基地之一。
至2005年,松岭区先后成立林学会(下设营林、采运、机械、土建、经济、财会6个分会)、医学会、教育学会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协会、珠算协会等学术组织,并在新天、小扬气、大扬气、古源、劲松建立基层科协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