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政协松岭区常务委员会及其会议
第二节 政协松岭区常务委员会及其会议
第一届区政协常务委员会 1984年8月,政协松岭区第一届全体委员会议召开,成立首届区政协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由13人组成,设主席1人、副主席1人、秘书长1人,任期3年。工作机构设政协综合办公室。共召开11次常委会议。
1984年11月,一届二次政协常委会议决定,组织部分委员对区内台属侨眷情况进行调查。
1985年3月,一届三次政协常委会议决定,组织部分委员对大扬气街道治理进行调研并提出建议;8月,一届四次政协常委会议决定,组织部分委员针对教学质量采取“听、看、查、访、谈”等形式进行调研考察;10月,一届五次政协常委会议决定,对教师队伍建设开展调研,提出对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的建议。
1986年5月,一届六次政协常委会议决定,协商聘请专业人员举办《大棚黄瓜科学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专题电视讲座;12月,组织部分委员到外地对小学识字教学、电化教学等先进教学法进行参观考察。政协第一届常委会,组织调查调研11次,提出各类意见和建议9件。
第二届政协常务委员会 任期1987年8月至1990年9月,由13人组成,设主席1人、副主席3人(其中2人不驻会)。政协第二届常委会共召开20次常委会议。
1987年8月,二届一次政协常委会议,决定对区内小学识字教学开展调研;11月,二届二次政协常委会议,决定对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加强中学教学工作开展调研;提出提高教师待遇的建议。
1988年7月,二届五次政协常委会议,通过并做出围绕区经济建设及两个文明建设开展专题调研;8月,二届六次政协常委会议,做出对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等情况开展调查;10月,二届七次政协常委会议,做出对知识分子学非所用问题进行专项调研;提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及专业对口安排》的建议。
1989年2月,二届九次政协常委会议,做出《关于松岭区物价情况的调查》;组织政协委员对教育情况、乡镇企业、多种经营情况进行调研;10月,二届十三次政协常委会议,通过每月5日、20日为小扬气镇内委员学习日。
第三届政协常务委员会 任期1990年9月至1993年9月,由12人组成,设主席1人、副主席4人(其中2人不驻会)。工作机构设有办公室、学习委员会、文史提案委员会、科技经济委员会、文卫法制委员会、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第三届政协常委共召开18次常委会议。主要做出小扬气镇内路段改进的建议;赴宜昌考察政协工作“三引进”经验;组织对单一的林业经济向多元化、全方位、立体开发的经济转变和加强木材经销管理开展实地调查并提出木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缓解“两危”等建议10条;研究和筹备松岭区工商联事宜。
第四届政协常务委员会 任期1993年9月至1997年11月,由15人组成,设主席1人、副主席4人(其中2人不驻会)。工作机构增设民族宗教委员会。第四届政协常委共召开17次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政协常委会建议的若干规定》;讨论松岭区(局)“科技双兴”目标修改方案;研究《政协松岭区委员会机构改革方案》;听取讨论清欠工作;考察养殖业情况;协商讨论区经济运转中存在的不足并开展超前性调研;讨论《关于我区中密度板项目上马的建议》。
第五届政协常务委员会 任期1997年11月至2002年11月,由15人组成,设主席1人、副主席4人(其中1人不驻会)。工作机构设有办公室、经济科技委员会、提案法制委员会、学习文卫委员会。第五届政协常委共召开19次常委会议。讨论通过《政协松岭区委员会关于贯彻领会省政协〈关于进一步密切与委员的联系,充分发挥委员作用〉的意见》;召开个体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研讨会;开展鹿场情况调查;讨论《加强对个体诊所、药店管理》;研讨保护野生动物、禁止大量采伐木耳段、大量发展野生浆果、食用菌与中草药采集加工;调研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居民区内污水排放情况;提出对《领导班子集体党性党风剖析材料》修改意见;调研在职职工和下岗职工收入情况及生活状况;研讨禁止公款吃喝、整顿校园周边环境。
第六届政协常务委员会 任期自2002年11月开始,由13人组成,设主席1人、副主席3人(其中1人不驻会)。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召开11次常委会议。通过和做出《关于松岭区火烧迹地基本状况和风倒木利用情况的调查》《关于我区非国有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民营企业调查报告》《关于委员发挥作用情况的调查》《关于袋装木耳发展情况的调查》《关于开展养老情况的调查》《关于开展社情民意的调查》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