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林密线

第六节 林密线


  林密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由图(们)佳(木斯)线林口站出岔,经麻山、滴道、西鸡西、永安、连珠山至终点站密山(东安)站。1986年,营业里程170.8公里。其中:林口—大庆岭、滴道—鸡西为复线。本线是伪满时期修建的虎(头)林(口)线西段。在西鸡西站与城鸡线相连,在鸡西站与恒山线交会。本线西段在牡丹江东岸的黑山岭、龙爪沟与完达山交错地带。主要河流为穆棱河。自林口至滴道,线路倚山靠河,通过鸡西后,地势逐渐平坦,向东高度逐渐降低,海拔600~750米。继续延伸到兴凯盆地,为起伏平缓的丘陵性台地。沿线地质较为复杂,由林口至麻山间地层为结晶片岩和结晶质石灰岩所构成,在杨木隧道山地一带,风化较为严重。麻山至滴道区段为中生代构成夹煤层的砂砾岩、砾岩、页岩等块状岩。滴道至黑台大部为新生代的砂砾黏土层。花岗岩、玄武岩、砾岩、页岩,表层为砾砂及黏土。沿线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差异大,春季少雨干旱,夏季多雨内涝,秋季低温早霜,冬季少雪干冷,年平均气温3℃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4.8℃,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6.1℃,年均降水量541毫米。
  林密线鸡西煤矿是中国东北四大煤炭基地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煤炭外运任务急剧增加。这条线最大的编组站西鸡西站,仅有17股道,有效长650米左右,既有设备难以承担日益增长的运输任务,经常发生堵车现象,西鸡西站场改造扩建势在必行。1988年年初,哈尔滨勘测设计院提出西鸡西站技术改造方案,增加9股道,股道有效长850米,新铺或改铺道岔104组,铺轨17.5公里,改善信号设备,并相应增加生产房舍,需填挖土方10.5万立方米。投资1058万元。该项工程站场扩建部分由牡丹江铁路分局鸡西工务段劳动服务公司线桥工程队承担施工;哈尔滨电务工程段负责站场电务施工。1988年5月20日开工,1989年10月20日全部完成施工任务。
  1994年,林密线全线均换成50千克/米钢轨。在205.154公里线路中,木枕7.449公里,其余皆为混凝土轨枕。碎石道床202.410公里,砂子道床1.797公里。道岔全部更换为锰钢道岔。1998年,对林密线下行林口—大庆岭间0.927公里至16.010公里和大庆岭—滴道单线16.010公里至69.894公里,更换60千克/米钢轨。1999年,对林密线上行线林口—大庆岭间—1.034公里至16.010公里和滴道—鸡西上、下行69.894公里至84.153公里,更换60千克/米钢轨。
  截至2005年年末,营业里程170.8公里,延展长度200.8公里,平均轨重55.6千克/米。其中:60千克/米钢轨113公里,50~59千克/米钢轨87.8公里。道岔139组,共有桥梁75座1910延长米。其中:大桥2座,中桥15座,小桥58座;隧道1座(相木—奎山站间)1858延长米;涵渠195座3422延长米。牵引定数:林口—西鸡西站间货车上行3550吨,下行1500吨;客车700~750吨;西鸡西—密山站间货车上行4000吨,下行2000吨。客车650吨。牵引动力:旅客列车使用东风4D内燃机车;货物列车使用东风4型内燃机车。闭塞输送能力:林口站—西鸡西站间为2810万吨,西鸡西站—密山站间为710万吨。列车运行允许速度:70~85公里/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