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红外线检测

第四节 红外线检测


  车辆燃轴是车辆部门的惯性事故。1986年,路局在45个列检所、11个轴温检查站安装描笔下探式红外线轴温探测仪110台,投产使用105台。发挥红外线轴温探测仪防止车辆燃轴把关作用:使用率达98.2%,准确率达100%,兑现率达81.4%。1987年,全局安装64处138台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初步形成探测网点。1989年,全局安设66处146台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经探测发现车辆热轴故障129895件。1990年,为贯彻落实铁道部《防止客货车燃轴、切轴事故的紧急措施》,全局车辆部门狠抓防燃、防切措施落实。为加强第一代红外线轴温探测布局及预报标准,对全局186台次红外设备进行重点检测,处理故障579件。1991年,全局检修定检货车107635辆,发生热轴故障3874件,热轴率为3.60%,比上年降低0.82%,比全路平均降低0.63%,由上年全路第8位跃居第2位,开创防止热轴新局面。1992年,突出防燃、防切重点,把防燃、防切保安全思想渗透到各岗位、各工种中,使职工充分认识到燃轴、切轴危害性、重要性。采取有效技术组织措施、超前防范、监督联防和奖优罚劣四条措施。加大质量检验力度,明确段修是基础,站修是关键,列检是前哨,把检修和运用融为一体,既注重抓检修车辆质量的提高,又注意改善列车运行技术状态。在检修方面,加强工序控制,搞好质量会诊,认真执行“三检一验”制度,严格要求工作者做到自检、互检,充分发挥验收员、检查员和工长检验堵漏的把关作用。在开展防燃、防切、降低热轴率攻关活动中,针对燃轴、切轴高峰期,组成技术指导组,共检查发现热轴车43639辆,处理燃轴车2149辆,更换轴瓦1738块。1993年,针对运输生产需要,采取在主要干线上以第二代机探测为主,逐渐向支线延伸的方针,完善哈尔滨至陶赖昭区段第二代红外线网络,整修哈分局监测中心、陶赖昭小中心及哈尔滨枢纽、安西、双城堡、蔡家沟、老公屯、新陈山等11个监测站,全部更换289型机。1994年,滨洲线新建齐齐哈尔红外线轴温探测调度中心,让湖路、三间房、车辆段小中心,安达、富拉尔基、免渡河复示站,共31个探测网点,安装40套监测设备,全线调通,投入运用。

1994年哈尔滨铁路局部分分局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安装情况表 表3—22

单位:台

分局

单位

第一代机台数

第二代机台数

合计

安装

拆除

红调中心

小中心

复示站

探测站

小计

哈尔滨


哈尔滨
绥化

28
15
13

18
10
8

3(2)
3(1备用)
(1)备用)

4
2
2

3

3

41
26
15

51(2)
31(1)
20(1)

79(2)
46(1)
34(1)

佳木斯


南岔
佳木斯
鹤岗

29
14
9
6

4

4

3(2)
(1备用)
3(1备用)

2
2

2

2
2


18
10
8

25(2)
14(1)
11(1)

54(2)
28(1)
20(1)
6

牡丹江


牡丹江
西鸡西
七台河

38
13
14
11

8
8


3(1)
3(1备用)


3
2

1

3
2

1

22
17

5

31(1)
24(1)

7

69(1)
37(1)
14
18

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南
让湖路
三间房

24
8
9
7

 

3(3)
3(1备用)
(1备用)
(1备用)

4

2
2

4

2
2

20
2
8
10

31(3)
5(1)
12(1)
14(1)

55(3)
13(1)
21(1)
21(1)



  1995年,路局新建牡丹江至鹤岗站、林口至西鸡西站红外线轴温探测网络;在缸窑沟、桦南、鹤立、鹤岗、勃利、西麻山、兰岭、西鸡西8个站设置18个探测站;鹤岗、七台河、勃利、西鸡西、西麻山设置复示中心;西鸡西、七台河、鹤岗3个车辆段设置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维修中心。
  1996年,路局建设加格达奇、塔河站红外线轴温探测小中心,富裕、北安、绥棱复示中心和26个探测站。至此,全局所有车辆段推广应用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二代机。
  1999年,路局加速红外线探测网建设,完善红外线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全局红外线二代化,“干线391型、支线289型、探测网密度30公里/处”,开展Windows95为核心的红外软件换代工程,将红外线软件技术水平提高一个等级。开通长期未用的19个探测站,全局红外线探测站达161处(其中双向64处、单向97处),对全局二代红外线设备更新软件287台。对哈、牡、佳分局二代红外线设备换型,更换设备79台。全局共有二代红外线设备287台。
  2001年,路局货车运用下发P65、P64B、行包专列整修、运用管理办法,编制《哈尔滨铁路局红外线轴温探测预报标准》,完成分局分界处红外线轴温信息互传联网,实现全局跟踪监测,是全路唯一实现分局间互传联网的铁路局。同时,对哈长线光子提速探头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初步运用考核,是全路第一家全部完成工程并投入运用考核的铁路局。
  2002年,路局红外线轴温探测网建设,完成红外线大修工程建设,取消一代机,实现全局红外线轴温探测网络化,实现全部二代机。
  2003年,路局为解决红外线轴温探测“盲区”,在牡丹江至穆棱、佳木斯至勃力、富裕至加格达奇间加密12处15台探测设备;为提高红外线设备性能,淘汰33台289旧型设备,更型为391型;为确保铁路第5次提速的顺利实施,哈齐提速区段加装红外线光子提速探头设备19套;路局红外线检修所通过铁道部组织的红外线设备大中修资质认证的验收。
  2004年,路局新建车辆运行安全监测中心1处,设红外线监测主机12台(备机12台),红外线列调复示终端15台,完成新增探测站点对点传输通道195条,局间互传通道3条,形成以路局监测中心为核心的星形网络,于3月25日平稳顺利切割,实现以路局为中心的红外线监测预报网络。以局内四大干线为重点,加密红外线探测站26台,红外线覆盖率提高8%。全年,完成红外线探测3100162列10881157辆。
  2005年,路局哈兰、哈齐提速区段安装红外线轴温探测故障跟踪装置25套。将滨洲线19处区间探测站上下行设备分设在车站两侧,将预报激热的车辆拦停在车站内,减少热轴车检查处理难度和对运输的影响。将17台289型设备更型为391型;对滨洲、滨绥线46台红外线探测设备配套安装车号智能跟踪装置,提高红外线预报的准确率和兑现率,实现无车辆热切事故6周年。按照全路六大干线提速安全标准线总体部署,加快“5T系统”建设,在哈南上、下行到达场安装TFDS二套、TADS二套,哈南下行到达场安装TPDS一套;三棵树车辆段TCDS系统满足地面数据传输网络要求,并相应改造25T、25K和25G型客车26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