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货运管理

第四节 货运管理


  一、货运安全管理

  1986年,继续执行上年路局开展以反盗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货运安全工作有明显好转。1987年,路局根据铁道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7〕353号文件精神,自7月1日开始,铁路开展货物代办保险业务,保险运输的货物发生损坏和丢失,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货运事故一度呈现下降趋势。1987年发生货运事故1155件,赔款36.1万元;1988年,为强化货场安全,在主要站推广齐齐哈尔站警工联防和香坊站一条龙交接经验,组织四大货场开展货件安全攻关活动,在富拉尔基站货场试验了警犬保卫,使货运一般事故减少29.3%。1989年发生455件,赔款24.9万元;1990年货运事故下降到246件,赔款减少到20万元。


1988年,哈尔滨铁路局公安派出所开展货场安全检查工作

  1989年,为消灭货运事故,保证货件安全,路局货运处组成攻关组深入基层车站货场,北攻佳木斯、南取哈尔滨货场,带动东(牡丹江)西(齐齐哈尔)两大货场,全面开展安全攻关活动。与公安部门配合,在21个站货场配属41条警犬,增强货场治安防范能力,制定货运员劳动安全10项作业守则,组织主要装卸工种584人观看标准化作业录像带15场;对全局装卸系统1440名各种吊车司机进行考核,收回不合格人员驾驶证81名;为防止吊机溜走翻倒,在吊机上增设安全防风设备和40台吊机上修复和安装风速仪,并在吊机走行线端部设沙槽端档75处(占应设数88.2%)、设钢性地锚54个(占应设数51.4%),起了防风保护作用,防止吊车脱线翻倒事故的发生;对路局139台内燃叉车灭火装置进行检查,会同公安消防人员逐台进行消防安全鉴定,做到台台符合防火要求。全年货运系统实现安全生产4003天,消灭货运重大、大事故。
  1992年,路局推行安全管理工作法,于10月18~19日,在齐齐哈尔召开全局货运安全工作会议,参加会议人员有各分局货运科长及10个货运安全标杆单位和个人。会上传达全路货运处长会议精神,学习铁道部运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货物装载加固工作的通知,确定抓好煤炭运输4条措施:有衡单位要车车过衡,铁路要拨配良好的车辆,加强监装、验收和交接工作,要做到机械、人力装煤不划线不装车。
  1995年,全局消灭装卸机械重大、大事故,消灭货场火灾事故;货车甩修率控制在0.6‰以下,木材甩修率控制在0.15‰以下。
  1996年,全局集中全力抓好安全基础建设工作,至年末,实现无货运责任重大、大事故6758天,消灭机械重大、大事故,消灭火灾事故,消灭人身重伤及以上事故。
  1997年,召开路局货物安全装载工作会议,会后各级货运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为确保实现安全年,扎扎实实地抓好货物安全装载工作,做到严格卡控,严格管理,到年末实现无货运责任重大、大事故7123天,消灭机械重大、大事故,消灭火灾事故,消灭人身重伤及以上事故。
  1999年,路局为实现连续21年无货物装载责任重大、大事故,再创货运安全年。集中全力抓好货物安全装载工作,下发《货运保安全促营销措施》,确定货物安全装载工程,严格管理,严格卡控,严肃处理,到年末实现无货运装载责任重大、大事故7853天,消灭机械重大、大事故和人身重伤以上事故。是年,从严管理,逐级负责,狠抓落实,确保铁路货物运输安全。抓好货物装载加固方案的落实;抓好货物运输装载质量签认制度的落实;抓发站从严管理;抓好危险货物运输;抓好苫蓬布货车的捆绑加固;抓好商检工作;抓好装载加固材料。攻木材装载关;攻煤炭超重关。
  2001年,路局为认真贯彻铁路局“调整自我,适应挑战,占领市场,服务人民”的经营战略和“新世纪安全元年”活动的要求,立足改革,努力开创货运工作新路子、新方法、新模式。全面推进安全专项整治,组织木材、危货装载攻关;千方百计组织货源,开行“夕发朝至”货运快车;灵活运用价格政策,抢占运输市场;改革集装箱和装卸组织,扩大集装箱和装卸工作量;强化货运管理,开展小货场承包、提高服务质量。经过全局货装系统干部职工的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实现连续23年无货运责任行车重大、大事故,创造历史最高水平。是年,加大安全控制力度。为保证新世纪元年开好头、起好步,针对货物安全装载的薄弱环节,出台货运系统2001年安全装载的具体措施,制定木材、煤炭、废钢铁、超限货物、液化气等五大品类货物的装载实施细则,以局电下发局管内换装整理费的清算办法,规定由责任单位承担换装整理费用,加大货物装载质量的控制力度。
  2003年,路局以“货运安全为重点、以市场营销为主线、以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宗旨,全面贯彻落实“以货补客,增运增收”的总体战略。组织全体职工在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上下功夫,抢占市场,务实求真,强化基础,夺取“抗击非典”和增运增收的双胜利。于10月31日公布《哈尔滨铁路局货车超载处理办法》,该办法按超载吨数将货车超载分为一般超载、严重超载和重大超载三种,对各种超载提出相应处理规定,使货车超载处理有了依据,对控制超载现象起了积极作用,使全局货运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连续25年无货运装载责任的行车重大、大事故,消灭装卸机械重大、大事故和人身重伤及以上事故。
  2004年,路局按照跨越式发展以及全路第五次提速调图的总体要求,组织全局货运系统干部职工更新观念、求真务实,以货运安全工作为重点,通过开发完善货车装载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货车装载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在系统中能随时查阅装车站的监装货运员姓名、货车装载状况、重点货物及危险品运输签认情况及相关图片等信息。货运处每日早交班会通过该系统及大屏幕投影,播放一昼夜管内重点商检站甩修车及产生的主要原因等情况,对一些具有倾向性的装载问题,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处理并分析原因。这一系统的开发在全路领先,受到铁道部领导的好评,被路局列为开发项目之一。
  2005年3月18日,哈尔滨铁路局实施直管站段新体制,积极优化货运资源配置,强化信息管理手段,不断提升货运管理水平,较好地发挥货运系统在释放和发展运输生产力中的作用。积极创新管理方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置于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之下,牢牢把握货物运输安全的主动权。是年,货运责任途中甩修率下降到0.75‰。

  二、货场管理

  1986年,在哈尔滨、滨江、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站货场建立聘请路外监督员的制度。5个站共聘请路风监督员44名,把货运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是年,在货场管理方面,重点落实责任制,全局特、一、二、三等站货场普遍制定《货场管理细则》,做到“工作有要求、作业有秩序、管理有制度”,在货场推行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针对货场管理薄弱环节,组成QC小组,开展攻关活动。牡丹江站货场内勤QC小组,坚持PDCA循环制度,提高服务和运杂费计算质量,运杂费计算总检错误率不超过1‰,参加铁道部运输成果发表会,获铁道部奖状。滨江站八区货场集装箱QC小组,运用网络技法,提高装箱率,使外局和本局17500个空箱,组织货源,全部装货,消灭返空箱。
  1991年,路局下发《关于在货运部门开展评定星级职工的通知》,明确组织领导、评定范围、星级划分、评定条件和评定程序等要求。各站货场根据文件精神,细化考核条件,坚持认真考核。经过车间、站段、分局层层评选,全年评出货运部门四星级货运员69人,四星级装卸工96人。一、二、三、四星级的货运员和装卸工人都挂牌上岗。是年7月,全局货运系统首届劳模现场经验交流会,在牡丹江分局鸡西站召开。
  1994年,全局重点加强货场管理基础工作,各站货场在整顿安全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落实了货场十项基本作业制度,不断完善货运规章制度。铁路局评比的15个特、一等站货场,都超额完成全年货运任务。杜绝货运重大、大事故,货运一般事故比1993年减少7%,保价赔付率比1993年减少0.5%。
  1995年,路局为适应铁路运输改革及危险货物装运集装箱的需求,及铁道部对危险货物办理站要相对集中的要求,对无专门仓库、运量小的危险货物办理站进行关闭,总共关闭217个车站,关闭后路局办理危险货物站共41个。危险货物办理站如下:绥化、鸡西、北安、林口、新香坊、绥芬河、卓山、齐齐哈尔、亚布力、大杨山、富拉尔基、八面通、加格达奇、卧里屯、佳木斯、呼中、嫩江、伊春、劲涛、让湖路、南岔、哈力图、冯屯、鹤岗、达拉滨、讷河、双鸭山、塔河、富裕、汤源、泰康、富锦、牡丹江、五营、拉古、朗乡、勃利、桦南、密山西、龙江、虎林。
  1996年,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滨江、加格达奇等6个站货场,根据铁道部《关于铁路车站货场实行内部企业化经营管理的实施意见》和铁道部《关于货物运输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的批复》,哈尔滨等8个试点站货场在组织调查、制订方案、完善制度基础上,先后于1月1日正式挂牌营业。全年各站货场经营收入都取得较好成效,哈尔滨站货场营业收入完成664万元,齐齐哈尔站货场营业收入完成288万元,牡丹江站货物营业收入完成679万元,佳木斯站货场营业收入完成471.8万元,滨江站货场营业收入完成773.49万元,加格达奇站货场营业收入完成154万元。齐齐哈尔、加格达奇、牡丹江、滨江、香坊、七台河等6个站被铁道部评为全路货运深化化建线达标示范站。
  1999年,路局管内齐齐哈尔、哈尔滨站两大货场,在创星级优质货场活动中,加大货场硬件投入,应用新技术;软件上落实规范管理、强基达标。通过几年的努力,齐齐哈尔站货场首次获铁道部四星级优质货场,哈尔滨站货场首次获部三星级优质货场。2000年,铁道部公布齐齐哈尔站货场为四星级优质货场称号,这是全路货场评比的最高星级,全路只有6个货场获此称号。2001年,齐齐哈尔站货场在四星级优质货场的基础上,加速窗口革命,加大硬件投入,引入竞争机制,强化货运管理,深入开展“树立新理念,推动新服务,塑造新形象”活动。窗口革命推出7项新措施,硬件投入做5件实事,优质货场建设又创出新水平。在铁道部2001年星级优质货场评比中,齐齐哈尔站被铁道部授予五星级优质货场称号,成为全路货场管理的排头兵。
  2004年,路局组织内陆港搬迁工作。在哈尔滨市政府、海关、检验检疫、铁通等部门协助下,内陆港由香坊站马家沟货场搬迁到香坊站先锋路货场,实现路局提出的“内陆港搬迁必须期到必成的要求。9月1日内陆港正式对外营业。内陆港如期实现搬迁意义深远,兑现了部领导要求“迅速启动新场区”的批示,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是年,为落实跨越式发展规划,创精品、树品牌,路局星级优质货场建设再创佳绩。在铁道部运输局2004年度全路星级优质货场评比中,齐齐哈尔站货场再次荣获全路“五星级”优质货场;佳木斯、牡丹江站货场再次连续荣获全路“四星级”优质货场;哈尔滨、滨江站货场再次连续荣获全路“三星级”优质货场;哈尔滨东站货场再次荣获全路“一星级”优质货场;海拉尔站货场首次荣获全路“三星级”优质货场。
  2005年,全局年货物到发量不足10万吨的货运站有108个,占全局货运站的33.4%,普遍存在着“三大、两低、一不适应”问题。“三大”,就是运输能力浪费大,货车停时长达27.3小时,是全局平均值的1.7倍;设备设施浪费大,闲置、半闲置的仓库、货场面积117.6万平方米,占全局的37.1%;人力浪费大,这些车站货运人员占全局货运职工总数的13%,但完成工作量却不足1%。“两低”,就是货物发送量低,仅占全局1.65%;货运收入低,仅占全局1.63%。“一不适应”,就是装车条件不适应成组、直达运输组织要求。货运站布局严重制约着运输生产力的释放和发展,对此,货运处按照“统筹规划、详细核实、积极协调、稳步推进”的原则,先后3次对全局货运站布局进行调整,货运站已由325个减少到280个。是年,铁路局直管站段后,对全局362个货场进行全面调查,制订滨州线、滨绥线、平齐线、绥佳线4条干线152个优质货场打造方案,细化7个方面77项423条创建标准。选择齐齐哈尔站货场等5个等级货场作为试点单位,召开全局优质货场创建现场推进会,使全局学有样板、干有示范。推进中,局货运处先后19次对152个车站货场进行平推检查,完善设计123项,解决基层困难277个。筹集资金840万元对全局货场服务设施进行改造,整修站台38万平方米,更换彩钢瓦1.4万平方米,绿化21.7万平方米,新上电子查询系统、闭路监控等服务设备289套,使货场环境焕然一新。

  三、货物装载

  为提高运输效率,货运部门与有关部门研究改进货车装载方法,千方百计搞好货车满载,提高货车载重量。在木材装载中,通过多年对木材装运方法探索及经验积累,自1986年,路局与有关林业部门协商,决定每年各地要进行两次各类木材立方米比重的测定。随着林业部门木材运量逐年减少,板材和其他木材半成品增加,各铁路分局组织进行试装,规范统一标准,给板材和半成品材的装运提供了依据。是年,组织各站严格执行轻浮货物“捆包机械化、包装规格化、装载定型化”的要求,提高轻浮货物装载量。经过各装车站的努力,全年轻浮货物静载重每车平均达到22.5吨,全局共装21037车,多运轻浮货物1.3万吨,节省运用车575辆。
  1986~1994年,全局装运甜菜,仍然沿用围帘装运方法,不仅给甜菜发运单位节省运费,铁路也节省运输车辆,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1986~1990年,共装运甜菜7710车,平均每车静载重达到52.9吨;1991~1994年共装运甜菜5919车,平均每车静载重达到54.9吨。随着焦炭运量开始增加,1986~1990年,全局共装焦炭91235车,每车平均静载重达到54.4吨;1991~1994年共装焦炭103774车,每车平均静载重达到57.1吨。经过测算使用围帘装运焦炭,平均每车可多装焦炭8吨。
  1987年,哈尔滨铁路局与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轻工业厅、烟草公司联合召开提高轻浮货物装载量会议,联合下发《关于加强轻浮物资运输质量管理的通知》,确定芦苇、麦秆、谷草、稻草、破布、烤烟、纸壳、鞋底、废塑料等11种货物捆包规格和装载高低线标准,实行择优装车办法,使轻浮货物静载重每车平均达到24.4吨,每车比1986年提高1.9吨。1986~1990年共装轻浮货物89144车,每车平均静载重达到24.4吨;1991~1994年共装轻浮货物83794车,每车平均静载重22.1吨。
  1989年,路局组织各站选用增载车辆装重质货物,按货车增载吨数装足,全年共增载311.6万吨,使全年货车静载重达到54.5吨,多运267.1万吨货物,节省运用车4.9万辆,增加货物周转量117524万吨公里。1990年,为充分利用货车增载的规定,要求全局管内各站,装运重质货物必须按货车允许装载量组织装载,充分利用装载量,避免运力浪费。
  1992年,为贯彻铁道部3月30日召开的提高货运质量电话会议精神,路局成立领导组,下发《关于在全局货运部门开展文明装卸、提高货运质量,让货主放心、满意活动的通知》;修改哈、齐、牡、佳四大货场竞赛办法,将装车质量纳入竞赛条件,作为路局文明货场考核评比条件;深入哈、齐、牡、佳、滨江、绥化等站货场明察暗访,检查装车质量及货物堆码标准;组织哈尔滨站货场人员到石家庄、苏家屯等站征求意见,改进装载方法,提高装载质量;路局还组成装车质量检查组,对17个特一等站进行装车质量检查,帮助各站货物制订装载方案。通过考核、评比,铁道部批准牡丹江站货场为全路货场文明装卸标兵。
  1995年,路局根据新的货物装载加固规则规定,对装载加固材料和装置由路局指定厂家生产。齐齐哈尔工务机械厂生产草支垫、稻草垫、稻草绳把、绳网、U型卡、钢板卡具、货物转向架、活动式滑枕或沿台、货物支架、座架、车钩缓冲停止器等。牡丹江风布厂、哈尔滨帐篷厂、齐齐哈尔兴盛帆布制品厂、佳木斯篷布靠垫总厂、扎兰屯帆布制品厂生产的绳网、企业自备篷布。
  1996年,路局根据铁道部《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规定,结合路局具体情况,制定装载加固定型方案。《货物装载加固定型方案》共10大类,26个品种,250个方案。在制订过程中,一方面与管内有关企业密切配合,积极组织方案提报;另一方面组织各分局主管装载加固工作人员,按照基本技术条件,结合近年来路局、分局组织试运以及各类货物长期运输的实践,对所有提报的方案进行审查,通过筛选归纳、整理、汇编成路局定型方案。从而使全局货物装载加固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这是路局抓货运安全基础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为全局货物安全运输起了一定作用。
  1997年,为开发应用货运新技术,路局货运处同齐齐哈尔工务机械厂组织专项工程技术人员,研制运输25米长钢轨两支承式转向架,经过2年多的试制、运行试验,已经试验成功。10月28日,铁道部组织在齐齐哈尔召开全路推广会。两支承式转向架这一科研成果,不仅解决了铁路货物运输安全问题,也给齐齐哈尔铁路工务机械厂增加新的生产项目,为这家工厂的腾飞做出了贡献。是年,在研制25米重轨两支承式转向架的基础上,货运科技人员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多次试运,确定普通平车装运25米重轨使用“两支承式转向架”的货物装载加固方案。该方案做到两支承式转向架均匀负重,车辆不集重,提高货车静载重及转向架使用次数。该方案在全路柳州装载加固材料展示会上展出,被铁道部运输局评为1997年度最佳货物装载加固方案。为适应4月1日列车提速要求,确保货物运输和行车安全,针对路局苫篷布货车多、平车装木材多,重新完善装载加固措施。
  1998年,路局为确保运输25米长钢轨货物运输安全,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在两支承式转向架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积极向全路及局管内推广使用两支承式货物转向架。为加速推广使用,在齐齐哈尔召开由各分局、各线桥及有关站共60多人参加的会议,会上介绍两支承式转向架性能并进行装卸车表演,与会人员掌握了如何使用两支承式转向架装载方法。全年在全路及局管内共推行使用300组两支承式货物转向架,不仅保证货物运输安全,也为齐齐哈尔工务机械厂及工业处创收做出了贡献。是年,为提高木材装载质量,确保货物运输安全,经过3次木材试装,5次调研,经铁道部运输局批准,是年12月1日起实施木材装载新方法。为超额完成集装箱运输任务,确保货物运输安全,在全局普通平车多,10吨箱回空量大、适箱货物运不出去的情况下,由牡丹江、佳木斯分局使用普通平车捆绑10吨集装箱运输货物在局管内试运。为规范普通平车捆绑10吨箱装载技术,货运处组成专项攻关组,继续在牡丹江、佳木斯分局组织捆绑装载攻关,经过4次捆绑运输攻关试运,最后确定普通平车捆绑10吨箱最佳方案,上报铁道部批准试运。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3个分局共捆绑集装箱6953车,多运货物27.8万吨,增加运输收入4000多万元。


1998年,哈尔滨铁路局货运站木材装车作业

  2000年,路局对48辆货车装载进行认真检查,木材车23辆、蓬布车15辆,通过检查货车装载工作做大量工作,但还有死角,要求全局货运部门干部职工,要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当前装载工作的不足,为全局安全生产做出新的贡献。
  2001年,制定《装载加固材料管理办法》。按照一个分局管内每种加固材料只能有一个生产厂家的原则,由各个分局提出具体意见,路局统一审核后,重新指定加固材料的生产厂家。对合格的厂家正式发放路局统一印制的生产许可证,对非定点厂家的加固器材一律停止使用,对不合格加固器材随时进行清理。经过半年的整顿工作,装载加固材料生产和使用得到规范,货车装载质量明显提高。
  2004年,路局为使货车装载不良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控制,使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经过3个月的探索和调研,制定《路局货车装载不良处罚暂行办法》。该办法为进一步建立货运安全控制的长效机制奠定良好基础。7月12日,为确保路局货物运输安全,充分发挥轨道衡、超偏载仪的安全控制作用,消除行车事故隐患,依据铁道部《铁路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哈尔滨铁路局货车超载偏载安全控制办法》。是年,路局大量安装轨道衡控制货车超载,因超载被卸超的货物就成为货运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为规范卸超货物的管理,3月20日铁路局货运处下发《关于加强卸超货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规范货运管理起了积极作用。
  2005年,路局开始对货车装载加固材料使用和生产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和规范,下发电报重新清理定点生产厂家,由107家整顿为23家。对加固器材生产、使用、管理做出具体要求:各定点厂必须有厂房、库房、设备、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一经发现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出厂,或定点生产厂家擅自超范围经营,将取消定点厂的生产资质。局管内各定点生产厂出厂的产品必须有防伪标识(产品名称、代码、生产厂家、生产日期、验收员代码),由路局统一制定标准并印制。

  四、专用线管理

  专用线是企业或其他单位与国家铁路接轨的岔线,用于装卸车等线路,其运输由铁路部门负责。专用铁道属地方自备线路,一般都自备动力和运输工具,在内部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输组织。
  1986年,路局按照铁道部《关于公布专用线共用组织暂行办法的通知》,先在哈尔滨地区试点,由哈尔滨分局与哈尔滨市经委联合组织,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找出一条比较成熟的途径。1988年12月12日,黑龙江省计划经济委员会、黑龙江省物价局,哈尔滨铁路局联合颁布《关于黑龙江省铁路专用线共用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规范路企双方的责任、收费标准及管理制度。本着政府管、企业办、铁路是骨干的原则,对路局所管企业专用线实行有偿共用,从而调动专用线企业、使用单位和铁路的积极性。经过一年多的实践,1989年,全局专用线共用装卸货物作业量达2000万吨。
  1994年,铁道部下发《关于发布〈货车使用费核收暂行办法〉的通知和补充规定》,统一规定全路专用线和专用铁道内货车装卸作业时间标准,据此,在路局管内各站贯彻执行。7月,路局同黑龙江省经委、税务、物价、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对1988年下发的《关于黑龙江省铁路专用线共用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进行修改和补充,调整收费,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联合下发《黑龙江省铁路专用线共用管理办法》,规范企业行为、明确各方责任、收费标准、财务管理及竞赛评比等事项,使专用线共用工作沿着法治化轨道健康发展。是年12月,铁道部针对路产专用线的特殊情况及沿用几十年的不合理租用费率,下发《关于核收路产专用线租费的通知》,把路产专用线租金从每年每米6.60元提高到每年每米80元,改变路产专用线维修入不敷出的现象。
  2001年,路局为充分发挥铁路专用线优势,拓宽专用线营销渠道,年初制定《铁路专用线货物运输营销管理办法》,使铁路专用线营销逐步规范,为社会增加经济效益2000万元。2002年,在加强专用线、专用铁路的管理中,制定规范专用线安全协议、运输协议及共用协议管理工作;明确局、分局、车站专用线管理职责,指定专人负责;专用线货运员和企业运输员持证上岗;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2003年,为进一步加强铁路专用线管理,制定专用线管理7项措施。
  2004年,路局下发对全局1487家专用线管理工作进行清理整顿的电报,提出清理整顿时间、清理整顿的内容、清理整顿的具体要求。清理整顿采取单位自查、分局专项检查、铁路局重点抽查的形式。经过半年多的清理整顿,对查出的9项共性问题全部进行整改、销号处理,达到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