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机床设备

第三节 机床设备


  1986年,牡丹江机械修造厂位于牡丹江市东三条路铁道北,坐东面西、北临东新荣街,东临东四条路,南邻牡丹江市房产工程处第一施工队。南北长194.5米,东西宽185.4米,总面积为3060平方米,场内有180米长铁路专用线。牡丹江机修造厂是维修、制造机床设备的厂家。主要任务是承担哈尔滨铁路局机床、锅炉大修和新制机床、锅炉和压力容器。开发新产品4项:压力容器、球型罐、蒸馏釜、水洗塔。聘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为顾问组,实际开发10立方米球型容器,无须压力加工设备即可制造,特点是占地面积小,容积大,可储水、储油,同年正式投产。哈尔滨工业大学申报专利技术,获得国际尤里卡发明金牌奖。
  1988年,新研制内燃机车直流电机整流子刻线机和12万千卡、18万千卡热水锅炉、快装锅炉,并批量生产。
  1990年,球罐用于存储高压气体和其他石油化工产品。在中国市场上,该类产品需求量逐渐增大,经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心研究,提出“整体无模胀形”新工艺。经过反复实验论证,该工艺稳妥可靠,有理论依据,获得第36届布鲁塞尔发明博览会金牌奖。11月12日,在北京成立哈尔滨东方王氏球罐新技术开发集团公司,以工业为依托,由哈尔滨铁路局工业处处长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组成单位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牡丹江机械修造厂、北京石化工程公司、劳动部检测中心等。集团的宗旨是依靠哈尔滨铁路局工业处的生产经营条件,借助这项先进技术和其他成员单位协助,制造国际水平的球型容器,创造可观经济效益,把集团办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国际性企业集团。哈尔滨铁路局工业处压力容器设计所被铁道部正式批准具有一、二类压力容器的设计权,并由黑龙江省劳动局备案,成为首家获得此项权利的单位,结束哈尔滨铁路局压力容器设计需要外委的历史。
  1991年1月1日,为适应球型罐的技术开发与生产经营的需要,哈尔滨铁路局工业处牡丹江机械修造厂对外启用牡丹江铁路压力容器厂的名称。开发的压力型球型钢和自动焊接配套工程,为铁道部都匀桥梁厂建造的直径为8米、有效容积254立方米、供水量200吨的球水塔,8月3日一次涨型成功。为大庆石油站建造2个300立方米的球型储水罐工程,完成工程基础和下料组板工作。为三棵树铁路液化气公司建造200立方米石油液化气罐,完成技术论证和实验准备工作。
  1992年9月12日,世界第一台运用无模形新工艺制造的直径7米、容积200立方米的液化石油罐,在路局液化石油公司获得成功。标志着工业处合作的东方王氏球罐新技术开发集团公司在高压容器制造方面取得国际性重大突破。无模胀形工艺获得了世界尤里卡发明博览会金牌奖,与各国传统工艺比,不用压力机和模具,只需预先制成接近于球型多面壳体,通过内部打压即可涨成球体,具有成本低、周期短、工艺简单等显著特点。
  1993年12月18日,根据哈尔滨东方王氏球罐新技术开发集团公司《关于撤销东方王氏球罐集团公司各分公司机构的决定》,撤销各分公司机构。
  1994年2月16日,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与锅炉压力容器监察局下发《关于采用“无模涨形新工艺”开发三类压力球罐的情况及下步想法》,意见如下:“无模涨形新工艺”制造的球罐,其球壳板的成型形式目前尚无标准,与现行GB12337—90《钢制球型储罐》标准中第5.1条和7.1条对球壳板形式要求不一致,具体问题请与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系。采用“无模胀形工艺”成形球罐尚处研究开发阶段,对已采用该工艺成形的球罐,应有严格的跟踪检验和搜集球罐使用情况的具体措施。在标准问题未解决前,不宜采用该工艺用于大型球罐制造。
  1997年,将牡丹江铁路机修厂划归牡丹江铁路分局领导,实行属地管理,改称牡丹江铁路分局牡丹江机械修造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