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业标准化成效显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各级标准计量部门与农业部门密切配合,在全省开展了农业标准化工作。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省在农业标准化方面已探索出一条路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建立农业标准化队伍。到1985年为止,全省各级标准计量部门已配备了35名农业标准化干部,农林、牧、渔、商业、粮食系统也有300多名农业标准化人员从事这项工作,是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骨干力量。
    二、农业标准化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单抓种子标准化发展到了农业综合标准化。从1984年起,省标准计量局和省农牧渔业厅在宁安、汤原、巴彦、海伦、绥化、肇州、肇源、克山、克东、讷河10个县(市)开展了农业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把种子标准化和耕作工艺、田间管理、施肥、收获标准化一起抓起来,选择各个地区有代表性的作物为对象,制订出成龙配套的推荐性地方标准,由点到面认真组织贯彻执行,使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改观。
    三、制订地方农业标准。到1985年底为止,共制订地方农业标准350项,其中种植业方面的标准259项,农机方面的标准29项,林业方面的标准15项,粮食方面的标准47项。包括有:《黑龙江种子标准》、《黑龙江良种分级和收购价格加成标准》、《黑龙江农机田间作业标准》等,使我省农业生产由单凭经验组织生产发展到按技术标准组织生产。
    四、开展农业标准化的经济效益。10个进行农业综合标准化试点的县,由于实现了种田标准化,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肇州县种植的甜菜标准田,平均亩产4,282斤,比非标准田提高25%,含糖量提高一度,收益增加38%。讷河县从1984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大豆亩产300斤农艺标准化,正式形成了大豆亩产300斤农艺标准文本,1984年推广10万亩,经有关专家验收,平均亩产329斤;1985年推广12.4万亩,平均亩产319斤。1985年,克东县试点的小麦标准田,每亩纯增产35%,大豆标准田每亩纯增产29%,玉米标准田每亩纯增产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