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期间种植业有较大发展
“六五”期间粮食产量出现两次新突破:1983年,全省粮食总产量第一次突破300亿斤大关,达到309.8亿斤;1984年又突破350亿斤,全省总产量达到351.5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原定1985年总产330亿厅的指标。五年累计粮食总产1,427亿斤,比“五五”期间的1,332亿斤,增产95亿斤,增长7.1%。
经济作物全面增长,提前超额完成计划指标。油料:“六五”期间最后一年计划产量700万担,已于1981年提前四年完成, “六五”期间累计总产3,520万担,比“五五”期间总产l,033万担增产2,487万担,增长两倍多;甜菜:“六五”期间累计总产37,394万担,比“五五”期间累计15,212万担增产22,182万担,增长1.5倍;亚麻:“六五”累计总产1,413.5万担,比“五五”期间累计1,093.8万担增产319.7万担,增长29%;烤烟:“六五”期间累计总产555.3万担,比“五五”期间累计260.9万担增产294.4万担,增长1倍多。
“六五”期间,在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种植业生产有较大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全省普遍推行了家庭联承包责任制,落实了土地承包15年不变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二是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粮食作物面积只作了小调整,没有大减;三是积极推广增产技术措施,科学种田有了新突破。“六五”期间全省推广深松耕法和抗旱播法3,000万亩,推广一批优良品种,增加了化肥施用量,平均亩施化肥达到30斤,比上个五年增加10斤。在豆麦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了标准化综合栽培技术;在水稻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了水稻旱育稀植和机械插秧增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