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改良成果显著
黑龙江省的黄牛改良工作,经过十年的努力,已经在78个市、县全面铺开。1985年末,改良牛存栏84.63万头,占总数的58%,工作开展较早的富裕县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改良比重已超过90%。1985年9月农牧渔业部向全国推广了富裕县黄牛改良工作的经验。1985年全省改良牛产奶7,200万公斤,占全省牛奶总产量的16.7%;全省改良牛总产值66,011.4万元,比养黄牛增加收入33,290.6万元,净收入38,083.45万元;年出栏改良商品牛7.4万头,创产值3,700万元,比养黄牛增收1,232.84万元,净收入1,850万元;当年升级为奶牛8,000头,创产值1,600万元,增收1,280万元,净收入l,200万元;升级母牛产奶2万吨,产值820万元,增收820万元,净收入480万元;有6万头改良牛挤奶,产奶7.2万吨,产值2,952万元,增收2,952万元,净收入2,160万元。以上各项合计产值为75,083.4万元,增收47,477.04万元,净收入43,773.45万元,仅产奶加工后就可为国家积累税利1,000万元。
1985年全省养黄牛和改良牛的专业村发展到515个,比上年增长53.7%,专业户发展到16,563万户,比上年增长24.9%。
黄牛经过杂交改良后,各项生产性能普遍提高,适应性、抗病性增强。与黄牛改良工作相适应的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实,技术服务、畜产品加工、畜产品的流通、草原建设等项工作都有很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