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六五”期间水产业发生深刻变化

  ——在发展速度上,“六五”期间,黑龙江省渔业生产彻底摆脱了多年徘徊的局面,发展速度之快,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1985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6,389吨,比上年增加1.1万吨,比1980年增长2.3倍。五年平均,年递增26.9%,比历史上最好的“一五”时期年递增率提高了74%。
    ——在经济地位上,水产业开始成为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经济的一个战略重点。渔业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0.2%,上升到1985年的0.7%。是农业翻番、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在发展水产业的指导思想上,逐步扭转重捕轻养,把工作重点转到了“以养为主”的轨道上来。1984年全省养殖产量在总产量中所占比重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天然捕捞量。
    ——在经济体制上,从单纯依靠国营、集体,转向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以专业户为主的养鱼户迅速增加,成为发展水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鱼种生产上,改变了长期以来“南种北运”的局面,大力发展地产鱼种,基本实现了自给.一个全省范围的,以乡村鱼种基地、城郊、商品鱼基地为基础,以国营鱼种场为骨干的鱼种生产供应体系初步形成。
    ——在水产科技和教育上,由普及为主逐步转向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科技水平和职工队伍素质有显著提高。五年来,共有10项科研成果和2项推广成果分别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省政府的奖励。
    ——在水产品购销上,价格放开,实行市场调节,开始形成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型的流通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