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村村办企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八十四
逊克县奇克镇四新村是祖国北疆黑河地区一个边境小村。全村共71户,253口人,106个劳力,播种面积4,150亩。
过去,这个村产业结构很不合理,基本是经营单一、靠麦豆,社员收入水平随着自然条件变化而变化。正常年景人均收入在二百元左右,一遇到灾年“三留”都不够。自1983年兴办乡镇企业以来,全村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全村的经济面貌和农民的生活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一)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村办企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1980年仅占18%,1983年猛增到47%,1984年又增到75%,1985年又稳定增长到84%。村办企业产值,由1981年的10万元,增加到81万元,四年翻了三番。
(二)农民收入水平发生了变化。人均收入(不包括副业收入部分)1980年仅340元,1983年提高到1,288元,1984年在农业受灾的情况下,依然达到了1,240元。1985年,农业严重歉收,但人均收入依然稳定在1,245元。在1985年的人均收入中,1,046元来自村办企业,只有195元来自农业。
(三)劳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办企业之前,全村每年有40~50%的劳力没活干。随着村办企业的兴起,土地也日益向种田能手集中。目前,从事农业的劳力占30%,70%的劳力从事乡镇企业。真正出现了“人人有活干,个个发挥特长”,全村各业一齐上的局面。
(四)对国家的贡献发生了变化。发展村办企业之前,每年仅能向国家交售四十多万斤商品粮。村办企业兴起之后,正常年景向国家交售商品粮八十多万斤。近三年来,共向国家缴纳税金16万元,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平均每人每年向国家交税金76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