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治理见成效
由于三江平原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条件不良,常常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使农业生产波动较大,总产不稳,单产不高。1952年到1985年的33年中,有22年受涝,其中重涝11年,平均一、二年一小涝,三、四年一大涝。为了搞好三江平原的开发治理,1982年国家将别拉洪河、蜿蜒河和安邦河治理列入专项,安排资金6,000万元,到1985年已基本结束,共开挖主河道116公里,支河、排干67条,长达700公里,建成较大的桥、涵、闸100座,修建田间排水渠道千余条,建筑物740多处。完成土方5,670万立米。三条河经过治理后,有3个县12个国营农场的444万亩耕地和101万亩草原先后受益,效果十分明显。安邦河涝区面积92万亩,耕地65万亩。治理后,河道堤防抗洪能力达到十年一遇,田间配套达到五年一遇,除涝面积67万亩。1985年7-9月降雨360毫米,最大一次6小时降雨48毫米,雨后田间平均积水10-15厘米,由于排水工程发挥作用,12小时内将积水全部排除,保证农业丰收。此外,还保护7个乡123个村屯免受洪水威胁,扩大开荒面积23万亩。洪河农场位于别拉洪河中游,1981年因受涝,小麦亩产60斤。别拉洪河治理后,解决了排水出路,1985年8月份降雨比1981年多27毫米,仍保住了农业丰收,小麦平均亩产270斤,盈利2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