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冶金工业新进展

  1985年我省冶金生产稳步增长,主要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上升。工业总产值完成68,036万元.比上年增长8.4%,比1980年增长34.5%。铁、钢、钢材等主要冶金产品产量都有明显提高。1985年产铁29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16.1%,比上年同期增长13%,比1980年增长42.9%。钢产量达到52.4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12.9%,比上年同期增长11.2,比1980年增长35%。钢材产量为62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18.5%,比上年同期增长6.9%,比1980年增长6.6%,其中地方钢材产量增长31.4%,其它冶金产品产量也都有了明显增长。在生产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节能也取得了好成绩。1985年同1980年相比产值增长34.5%,总能耗只增加15.2%,按万元产值能耗计算,节约标准煤25.8万吨。
    扭亏增盈工作取得可喜成果,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高。1985年全战线实现利税14,21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8.9%,比上年同期增长33.5%,比1980年增加2倍,平均每年递增24.7%。与此同时,亏损面和亏损额逐年减少。1985年全战线亏损企业比上年减少37.9%,亏损额由1980的6,071万元减少到123万元,平均每年减亏54.2%,预算内企业亏损户由1980年的22户,减少到2户。
    固定资产规模稳步提高,全省冶金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后劲。1985年全战线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到10亿元,比1980年的7.8亿元增长28.2%.用于技术改造的投资比例由1980年的30%,提高到80%。
    行业布局初步改善,内部比例关系渐趋协调。全战线经过调整,先后关停了19个质量差、消耗高、亏损大的冶金厂矿,对其中15个企业进行了并转。调整后,炼铁厂由原来19个减少到7个,小铁矿由原来11个减少到3个,使行业布局初步得到改善。行业内部比例关系失调的状况有所缓和。矿山三级矿量基本平衡,几年来遗留下来的掘进欠帐都已补上,保证了矿山连续生产。生铁中制钢铁的比重由1980年的1.3%上升到1985年的26.6%,使铁变钢的能力有所增强。
    经济技术协作有了良好开端。已同日本、美国、西德等十多个国家的近百家公司、企业进行了经济技术交流和洽谈,已签订了4项技术装备引进合同和10个项目的意向性协议。在国内同北京、上海、辽宁等兄弟省市的十多个单位,开展了技术经济联合。据不完全统计,到1985年我省冶金企业通过联合,协作解决资金5千多万元,增加铁精粉货源70万吨。“六五”期间,全战线出口创汇27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职工教育事业也正在蓬勃兴起。目前,我们已有职工大学2所,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4所,普通中小学共29所。拥有各类教师1592人,技校以上在校生1,032人。
    职工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五年来,职工工资总额增加3516万元,人均工资增加450元,职工奖金近6000万元,每个职工增加收入746元。“六五”期间,职工家属住房面积增加22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加4.4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