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哈尔滨市大力解决“乘车难”

  哈尔滨市内日客流量达190万人次,城市公共交通电、汽车只有854辆,运力不足。又受到道路少,卡脖路、断头路多的严重影响,车辆运行时速由六十年代的20公里降到14公里。因此“乘车难”问题突出。
    哈尔滨市1985年对城市公共交通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
    1.给予城市公共交通税费等以优惠政策,从经费上加以扶植;允许电、汽车公司提高折旧率,增加修理基金,合理安排材料、保养、维修经费等,提高车质。
    2.市政府投资购置了150台客车,新设计、制造大容量客车50台,新建造800客位轮船2艘,300客位轮船5艘,对有轨电车进行了彻底改造。投资新建停车场两处8万平方米,完善第三保养场,加强了后方保障。
    3.综合治理城市公共交通。加强企业管理,强化调度,制定合理运行时刻,实行经济责任制,增设快车、班车、区间车、定点车等。对多年没落实好的错时上下班和节假日制度,市政府重新做了安排。组织社会车辆参加联运,利用通勤车捎脚。实行限时运输、客货车辆分流。夜间运输、限制自行车路线等交通管理措施。日车流量减少九千到一万台次,有利公共交通车辆运行。
    4.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改造,优先考虑利于城市公共交通。修建两座立交桥,新修、改造、扩建六条道路,两条人行地下道和一座人行天桥,市区道路有了很大改善。车流、人流各行其道,主要干道可畅通无阻,方便了公交车辆运行。“乘车难”得到初步缓解,出现高峰时等车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平峰一般不超过5分钟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