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高校28项科研成果荣获全国科技奖

  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奖励首次国家科技进步奖1761项,国家发明奖185项(1985年度)“六五”攻关成果奖115项,还奖励37个先进个人。
    我省高校这次荣获首次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有25项。其中,在我省公布发奖的项目有14项,占全国高校获该项奖励总数的7%。其中获特等奖2项,有哈工大和哈船院参加的《“远望号”综合测量船》、哈电工学院参加的《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及水电机组》;获二等奖的9项,有东北农学院的《哈尔滨白鸡的培育》、《中国饲料成份及营养价值表》、《瘦肉型三江白猪选育》,哈工大的《歼五便携式仪表飞行模拟器》、《喷射造型法和喷射造型装置》、《TPCT高精度双轴陀螺漂移测试转台》,哈建工学院的《地下水曝气接触氧化法除锰》,哈船舶学院的《上游二号(固)被动雷达引导头》、《D37 (NT4)型减摇鳍》;获三等奖的14项:有哈工大的《双吸除硅N/N+外延片的制造工艺》、《冷轧机液压系统改进与应用》、《导弹地面站数据传输系统》和哈工大、哈科大合作的《援外体育场大型电子显示设备》,哈船舶学院的《消除4cv↑14Nt↑14w↑2MO钢氮化层剥落新工艺》、《水平型循环水槽》、《7103救生艇浮力定深系统》、《潜水行星齿轮减速器》和参加搞的《深潜艇逆变器》、东北农学院的《马铃薯极早熟新品种东农303的育成》,东北重机学院的《发电机护环液压强化新工艺》还有哈科大的《冲天炉自动控制与优化》和哈建工学院参加的《钢管混凝土厂房柱》、《建筑物冷热负荷设计计算方法》等。
    荣获1985年度国家发明奖的有2项:三等奖1项《加压充氮一次快速检漏法》(哈工大刘振茂),四等奖l项《动画录相自动控制机》(哈船院殷德君)。
    荣获“六五”国家攻关成果奖1项:《选育高产、抗病、优质大豆新品种》(东北农学院)。
    我省高校这些获奖项目的特点是:难度大、水平高,具有创造性,面向经济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哈工大参加的《“远望号”综合测量船》的研制项目获得特等奖。他们的贡献是,在研制测量船圆顶随动系统中,提高了跟踪目标的精度,保证了我国发向太平洋洲际运载火箭落海点的精确跟踪和测量工作,达到国际水平。他们研制的《TPCT高精度双轴陀螺漂移测试转台》、《歼五便携式仪表正行模拟器》及《喷射造型法与喷射造型装置》等都是填补国家空白项目,其水平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哈电工学院在参加的《葛洲坝二、三江电站及发电机组》项目中,提供了电机上推轴承的润滑理论和优化设计软件,为大型水输发电机组的研制和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农学院杨山教授经过九年努力,培育成我国第一个蛋用杂交配套“滨白鸡”,五年来推广数量已达3,000多万只,获得经济效益10,900万元。李景华教授培育的极早熟马铃薯新品种“东农303”,在全国七个省推广,已获经济效益5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