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经济建设的新发展
1985年,七台河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建市以来最快的一年,主要标志是:
一、煤炭工业取得新成就。全市原煤产量突破了千万吨大关。达到1077万吨,比上年增长23.5%,比1980年翻一番。其中统配矿生产原煤550万吨,地方矿生产原煤52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14.5%,地方煤炭产量占全省地方煤炭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矿井建设取得明显成就。生产区的5个统配矿井二期改造工程进展迅速,实现了皮带运输集中化生产,又新上了一部综采机组。开发区的富强立井主体工程已经竣工,铁东矿前期准备进展较快。横贯矿区东西的桃富铁路自营线铺设任务接近收尾。新建的地方国营北岗煤矿已建成4对井口,1985年生产原煤302,162吨。兴华、兴盛矿的增型改造任务按计划完成。地方小煤窑通过改、并、挖,已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骨干井。小煤窑的机械化提升水平,由1980年的30%提高到72%。地煤生产开始走上协调健康发展的轨道。
原煤加工能力有了新提高。1985年精洗煤完成102万吨,比上年净增18万吨。统配矿3个筛选厂已先后建成投产,筛选原煤155万吨。地方兴建的75万吨规模的筛选厂,年入洗能力为45万吨规模的北岗洗煤厂和年产10万吨焦炭的焦化厂,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土建工程部分开工。年产5,000吨的腐殖酸化工厂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产,填补了煤炭化工的空白。
二、建材工业有了新发展。市区和勃利县两个年产5万吨的水泥厂改扩建工程分别竣工投产;市白灰厂完成了扩建改造任务,生产白灰7,030吨;市第二砖厂完成了改造计划,年生产红砖能力达4,000万块,并兴建了第三砖厂。矿务局年产红砖4,000万块的第二砖厂也投入了生产。
三、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城市建设方面,制定了“统一规划,政企共建,分片管理,各负其责”的方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市区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工作量726万元,修筑柏油路面40,335平方米,大修柏油路9.5公里。义务修筑改造次干道和主巷道80条,计46公里。新建临时水源地一处,新铺自来水管道3,400延米,新增用户1,000余户,全年供水能力比1984年翻一番。新增供热面积33,300平方米,比1984年提高50%,新建职工住宅48,000平方米。城市面貌有了新改观。
四、横向经济技术协作取得新成果。全市引进资金3,800万元。采取补偿贸易的形式,筹建了洗煤厂、焦化厂。引进技术7项。有14户工交企业与大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经济技术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