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和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1987年我省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地铺开了高等学校各系列的职称改革工作。省教委和各院校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建立和健全了职称改革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评审机构,有关处室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认真执行政策,注意研究制定具体细则和办法,使职称改革工作健康地顺利进行,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员的积极性。截至年末,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科研、实验、工程、图书五个系列的职称经4次评审已经基本结束,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职务、年龄结构向着合理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同1983年相比,教授由136人增至565人,占教师队伍总数(41所院校,共15500人)的比例由0.87%增至3.6%;副教授由1380人增至3106人,由8.85%上升到20%。教授与副教授总计3671人,占教师队伍比例由9.72%上升到23.6%。教授的平均年龄由66岁降到58岁;晋升45岁以下教授10人,晋升40岁以下副教授30余人,最年青的25岁。经过职务评定,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大大提高。教授不教、讲师不讲的现象大大减少,教学第一线的力量得到加强。如东北农学院的教授、副教授为研究生、本科生授课率已由两年前的60%,分别提高到72.9%和95.8%。广大教师重视本科教育,也积极承担研究生的培养任务。1987年,全省高校已有9所院校、58个学科专业点、87名导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有15所院校218个学科、专业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两项学位授予权均跃居全国第9位。各院校还采取专款委托培养、选留一批博士、硕士生和优秀本科毕业生等方法,补充了教师队伍,初步改变了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与此同时,继续采取以在职学习为主,离职到国内外高校进修、讲学等方法,培养提高教师水平,使教师队伍得到了充实和提高。 (王文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