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黑龙江省“星火计划”实施情况

  1986年按照省委“要抓紧落实星火计划”的指示,从本省资源优势、乡镇企业水平,技术力量等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了珍贵毛皮动物饲养与加工、小浆果栽培与加工、亚麻系列产品开发、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家畜家禽和水产养殖加工等1 0个领域进行系列产品开发。共落实国家和省级项目47个(国家17个,国家有关部门4个,省的26个),总投资515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195万元(拨款195万元、国家工商银行专项贷款300万元,农业总行贷款700万元);省投资740.5万元(省科委三项费用663.5万元,省工商银行贷款25万元,省农业银行贷款32万元,省人民银行贷款20万元);地方和企业自筹资金3215.5万元。1986年底投产16个项目,(占总项目的32%)当年实现产值823.5万元,利税271.2万元。
    1987年4月对上一年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大多数承担单位都抓得很紧,千方百计地保证进度和质量,取得可喜的成效,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实践体现了周期短、见效快、效果显著的“星火计划”特点。
    绥化机床厂承担的“地板块加工成套设备开发”项目(国家)、投资42.6万元,通过省级鉴定后,省内外许多厂家要求订货。1986年生产6套,实现产值39万元,利税9万元。
    甘南县种兔场承担的“力克斯兔饲养示范”项目,投资91万元,从外地引进14种颜色种兔827只,当年繁育出种兔4500只,发展养兔专业户117户,当年实现产值32万元,获利15万元。
    黑河市科学器材公司承担的“沙金采选设备开发”、绥宾县啤酒厂承担的“啤酒增产提质新工艺”、密山县白酒厂的“椴树蜜低度营养型蜂蜜酒”、兴凯湖养殖场的“貉快速繁育饲养技术开发”等项目,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有效的示范作用。
    1987年按照“星火计划”在十大系列产品开发中,重点突出了珍贵毛皮动物饲养与加工、淡水养殖及产品加工、小浆果加工、木材及林产品综合利用和小型装备开发;在肇东市的宋站镇和尚志县的石头河子镇安排了2个技术密集开发小区;在全省10个地方进行沼泽地综合技术开发。
    1987年落实“星火计划”项目71项,总投资6777万元,其中国家项目14项,投资1733.46万元,省项目56项,投资5044万元,当年投产35项(占总项目50%),实现产值3521.93万元,利税862.48万元;市级项目59项,投资2711.3万元,县级项目119项,投资2077.9万元,当年实现产值7003.94万元,利税1175.58万元。
    佳木斯收获机厂承担的“打麻联机”项目,具有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一项空白,当年生产12台套,实现产值480万元,利税120万元。予计1988年可生产20-25台套。
    宾县青阳乡参场饮料厂,引进上海技术成果“人参茶加工技术开发”,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当年实现产值162万元,利润40余万元,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20多个大城市,并向日本、香港销售。
    绥棱县油脂化工厂承担的“工业白酒生产”项目,当年创产值26.4万元,获得9.6万元。
    “星火计划”的人才培训工作,由省科干局组织实施。1986年由省科干局牵头,省科协、教委、乡企局、农牧渔业厅、团省委等单位参加组成省“星火计划”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在省科干局设立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并制订《黑龙江省“星火计划”1986-1990年人才培训规划》。确定31个重点培训基地,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8个,地市级21个,初步形成了条块结合,布局合理的人才培训网。1986年已办种植、养殖、新技术应用、财会、建材企业管理等70多个专业培训班1035期,培训各类专业人才40129人,其中管理干部和乡镇企业骨干师资11625人,此外,还选送769人到大专院校代培。
    1987年全省又办企业管理、财会、服装、种植、养殖、新技术应用等40个专业415期培训班,培训41254人次,其中高型班93期,培训5643人次。
    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乡镇企业人员和农村知识青年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对“星火计划”的顺利实施起到重要作用。 (张治武、赵忠琴、车仁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