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无托式可摘义齿》的发明

牡丹江林业管理局中心医院口腔科马志国发明的《无托式可摘义齿》是口腔矫形科镶复史上首创的一种新的镶复方法。因而获得了1987年第36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牌奖。
    牙齿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是消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份。尤其是门齿、尖牙、双尖牙它们不仅担负着切断、撕裂、咀嚼食物的任务,而且它们的缺失更会影响人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影响美观并使面部变形。
    过去对门齿、尖牙、双尖牙缺失的修复方法一般均用固定义齿和可摘义齿来修复,这两种传统修复方法都程度不同的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比如用固定矫修复时切割牙体组织多,制作工艺复杂,在某些情况下影响美观。用可摘义齿修复则恢复功能又比固定矫差,初戴不舒适,有异物感。所以用上述两种传统的修复方法均不甚理想。而用《无托式可摘义齿》就克服了以上传统修复牙列缺损方法所存在的缺点,而且还能使修复后的假牙近似真牙,真实感强,它集中了固定矫、活动矫所具有的优点,克服了固定矫、活动矫两者的缺点,具有扬长避短之功,能更好地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无托式可摘义齿》比常规的可摘义齿在制作上更为简单,易于掌握,便于实施,并且磨除和切割牙体组织少,而且用普通镶复工具即可实施,这种镶复方法给患者带来美好舒适的享受,对口腔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特别是对于教师、演员采用本方法镶复缺牙后,能恢复原来正常的发音功能和面部自然形态。 (周英玉、赵忠琴、车仁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