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医疗科技

  △硝普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研究效果显著
    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刘凤岐副教授利用硝普钠减轻心脏负担、降低氧耗以及降低游离脂肪酸的作用,与多巴胺的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设计了可按比例增减的硝普钠50mg+多巴胺20mg+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方案,用Swan-Gan2导管术及日产RM-86型入导生理记录仪及美制Edwards-9520A型热稀释心排出量计监测8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发现用药后50分钟时较用药前平均每分博出量增加24.6%,心肌耗氧量减少14.8%,大循环阻力下降30.2%,肺小动脉阻力下降29.1%,经统计学处理,结果P    △低功率电除颤的研究取得成果
    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刘凤岐副教授对常规除颤电极板进行了改制:1.切掉直径1Ocm电极园板紧邻脊柱或胸骨处弓高为2cm的部分;2.前胸极板制成曲面半径150cm的弧面形状。这种电极板可紧密接触胸壁与减少通过人体的电量,既可提高起搏效果,又可减少对窦房结起搏功能的不良影响。但必须把前胸极板放在胸骨右缘4~6肋间、后背极板放在胸骨左侧7~9胸椎水平的位置。据观察25例病人,均在5秒以内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其中,5秒成功者1例、3秒成功者1例、1.4~2.8秒成功者23例。在观察中发现,心脏电停博1.4秒时,心电开始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如心脏电停搏时间超过5秒时,易使病人心脑乏氧、出现严重合併症。但必须从小到大的使用电能来控制心脏电停搏的时间,否则不能准确把握心脏电停搏的时间。
    上述研究成果适用于任何年龄、性别、体重以及以往方法列为禁忌症者。在1987年6月18日北京国际心血管会议上宣读后,立即引起与会同行很大兴趣,纷纷要求订货。此项研究被评为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研进步奖。
    △哈尔滨医大一院对皮质面反射对颅内病变定侧诊断的研究收到良好效果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观察分析385例颅内病变的各种检查资料和手术资料为依据,对皮质面反射的问题做了研究结论:1.皮质面反射的传入神经是交感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质,该反射“十”或亢进,症状侧该反射消失;2.皮质面反射所确定的功能障碍平面在大脑皮质,而不是在间脑平面;3.提出中脑平面作为予后优劣的临界点。
    上述研究成果,纠正了“皮质面反射的传入神经是三叉神经,中枢位于脑干,病灶侧该反射消失”的错误诊断,为颅内病变定侧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并为制定昏迷病人予后的方法作了完善性的贡献,经黑龙江省林业总医院、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等医院应用,均收到预期效果。被评为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研进步奖。 (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