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七台河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987年,七台河市以改革为动力,广泛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工农业总产值实现67495万元,国民收入实现45423万元,人均国民收入达到66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2%、8.6%和6.4%。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198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达到了51936万元,比上年增长了9.6%。其中市区工业为35246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原煤产量完成1238万吨,比上年增长7.8%。七台河矿务局煤炭生产登上700万吨的新台阶,生产原煤722万吨,比计划增长3.9%,比上年增长57万吨。水泥、毛巾、中小农具等产品也都比上年增长25%以上。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全市地方工业考核的54种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87%,优质品率达到5.4%。有7种产品被评为省优产品,市优产品由上年的18种增加到22种,两个企业进入省级先进企业行列。在全面质量管理验收中,有4个企业荣获二级合格企业称号,5个企业荣获三级企业合格称号。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市属企业比上年增盈86.2%,减亏31.8%,实现了产值与利润同步增长。矿务局实现利润630万元,比承包指标增盈46.5%。铁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058万吨,比上年增长6.3%,公路货运量完成882万吨。引进安装2000门纵横式自动电话交换机3台,实现了新老区之间的自动电话联网。
    农业在灾多灾重之年,取得了较好收成。
    1987年农业遭受了春旱、低温、虫害、冰雹、早霜等自然灾害,广大农民依靠科学技术积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减轻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取得了较好收成。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15559万元,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28423万元。全市播种面积145万亩,粮豆薯总产量达到21692万公斤,上交商品粮3681万公斤。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8.3元,比上年增加6.1元。市区蔬菜基地建设加快了步伐,重点建设了3个夏菜基地和千亩秋菜基地,增加蔬菜面积5000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0786万公斤,上市量达到4500万公斤,自给有余,还支援了兄弟市县800万公斤。乡镇企业有所发展,总产值达到了21310万元,比上年增长4.2%。企业个数达到7838个,从业人员达到42330人。农村产业结构有新变化。种植业产值比重由上年的83.9%下降到80.9%。林、牧、副、渔业的产值比重由上年的16.1%上升到19.1%。
    基本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建设取得新成就。
    1987年全市全民所有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6970万元。总竣工率60%,优质品率27%,文明施工合格率60%以上。创银牌工程2项,信誉工程10项。市属重点项目进展较快,轧钢厂建成投产,北岗洗煤厂、桃山筛选厂、水泥厂二期改造工程都超计划完成了任务。城市建设有了新的进展。七台河至桦南公路达到简易通车,七勃公路桥涵工程全部竣工;桃山水库水源工程提水泵站土建部分全部结束,净水场达到了“三通一平”;房屋建筑面积24.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5%。竣工面积1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8%,其中住宅峻工面积5.7万平方米。北山立交桥实现了冻土通车,交通堵塞状况得到了缓解。城市绿化、市容管理、环境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省文明城市竞赛中,获得了同类城市小组第一名。
    财政收支平衡,市场购销两旺。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582万元,比上年增长10%,地方财政支出7865万元,比上年下降1.5%。税收超额完成计划,总收入达到4686万元,比上年增长24%。金融部门充分发挥了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信贷宏观控制有所好转。全市各项存款余额30661万元,比上年增长21%。各项贷款余额58902万元,比上年增长14.2%。新增了一些保险种类,全市保险收入达428万元,比上年增长10.9%。银行现金收支情况良好,货币收入77489万元,货币支出8810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1%和10.7%。城乡市场活跃。全市新增商业、服务网点22处,引进的南斯拉夫面包生产线已经投付使用。商业联合迈出了新步伐,商业、供销举办了二次大型商品交易会,有250多个省内外客户参加,成交额达2935万元。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40728万元。比上年增长12.8%,集市贸易成交额达8939万元,比上年增长12.3%。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日用消费品、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销量大幅度增长。城乡居民年末储蓄额为21616万元,比上年增长32.2%。全年职工工资总额为20798万元,比上年增长0.3%。
    科技、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文化、卫生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全市有科技人员10703人,比上年增加15.5%。全市取得科研成果13项,经有关部门鉴定登记的科研成果7项。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培训“星火计划”技术骨干512名。全市新建、扩建、维修校舍2万多平方米,砖瓦化校舍达95%以上。市技工学校教学楼交付使用。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全市小学毕业及格率达到94%;中学毕业及格率市区为51%,勃利县为46%,分别比上年提高12%和2%;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均有较大提高;全市成人高校在校生994人。职工教育办学面达到85%,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的共8000余人;农民教育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增加了办学网点,扩大了教育面。乡办农业技术学校达85%。卫生保健工作有了新的提高,全市各类卫生机构186所,其中医院36个,1830个床位,卫生工作人员3271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务人员达456人。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门诊大楼相继投入使用。治疗有效率达95%,诊断符合率达97%。各种传染病得到了预防,地方病防治工作有了新的进展。计划生育率达到72.9%,人口自然增长率11.2%。体育工作取得新成绩,获得全国少年速滑比赛团体总分第六名,全省航模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在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获6枚金牌、5枚银牌和3枚铜牌。文化工作十分活跃,开展了10次大型文艺活动,在国家、省级发表作品14篇(幅)。 (张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