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关于 198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88年,全省人民在十三大精神指引下,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工业生产均衡增长,农业在灾情较重的情况下夺得了好收成,内、外贸易进一步扩大,科技、文教、卫生、体育等事业都取得新进展。经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20.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国民收入为455.31亿元,比上年增长8%;工农业总产值597.02亿元,比上年增长9.04%。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需求过旺,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加剧,物价上涨过猛,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致使部分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企业资金短缺,原材料、电力、运输紧张,农业发展后劲不足,流通秩序比较混乱。进入第四季度后,各地区、各部门在治理经济环境、整理经济秩序中做了不少工作,获得了一些初步效果。
    一、农 业
    1988年,农业生产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获得了较好收成,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245.5亿元,比上年增长4.4%,为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产值增长6.3%,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8.5%上升到40.0%。全年农业总产值118.5亿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种植业产值增长2.2%,林业产值增长1.1%,牧业产值增长5.3%,副业产值增长10.4%,渔业产值增长4.8%。
    1988年由于春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0 329.5万亩,比上年减少788.4万亩,但由于亩产水平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总产量达1751万吨(175.1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3.4万吨,增长0.8%;由于调整种植业结构,经济作物产量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1988年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1 751.0万吨
    0.8 其中:水 稻
     243.5万吨
     7.9 小 麦
    
     250.4万吨
    -16.5 玉 米
    
     683.6万吨
     5.8 大 豆
    
     384.4万吨
     0.2 薯 类
    
      71.0万吨 5.7 油 料
    
      13.O万吨 3.2 亚 麻 35.2万吨 13.3 甜 菜 609.4万吨 84.6  烤 烟 12.4万吨 41.3  蔬 菜 526.5万吨 13.5
    林业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年造林面积357.5万亩,超额37.5万亩完成计划,林产品产量有所增加,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加强,火灾次数明显减少。
    畜牧业生产有所回升。年末大牲畜、猪、羊、家禽等存栏增加。牛奶、禽蛋、绵羊毛等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但肉猪出栏减少。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头数如下: 1988年 比上年增长% 猪牛羊肉产量 32.0万吨 -0.3  牛奶产量 81.8万吨 23.4 绵羊毛产量 0.7万吨 5.5  鲜蛋产量 23.8万吨 16.1  肉猪出栏头数 334.8万头 -9.9  大牲畜年末头数 318.1万头 1.1
    其中:奶牛 47.O万头 16.6  猪年末头数 486.8万头 11.0  羊年末头数 236.7万头 8.3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2.2万吨,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养殖产量8.3万吨,增长20.3%。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0.5亿瓦特,比上年增长0.9%;小型及手扶拖拉机31.7万台,增长17.4%;排灌动力机械9.2亿瓦特,增长1.1%。但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比上年下降2.2%,载重汽车下降10.5%。全年化肥(折纯)施用量54.4万吨,比上年增长4.2%;农村用电量14.7亿千瓦小时,下降7.5%。目前农业基础仍较脆弱,农业投入增加不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工 业
    1988年,全省工业部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步伐,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为453.84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增长8.8%,集体所有制工业增长14.O%。轻工业发展加快,总产值为15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重工业总产值为296.17亿元,比上年增长8.5%。新品种、新花色增加,全年共开发新产品1117种。市场适销对路的轻工产品增长较快,能源、原材料和机电产品稳定增长。在列入年度计划考核的6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的有44种,占66.7%。在重点考核的100种主要产品中有82种比上年增产。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1988年 比上年增长% 布 2.73亿米 7.1 化学纤维 4.99万吨 5.O 呢 绒 757万米 -32 亚麻布 3255万米 7.1 食 糖 34.8万吨 9.9 乳制品 9.19万吨 17.4 啤 酒 52.8万吨 14.7 卷 烟 66.6万箱 12.3 机制纸及纸板 50.6万吨 3.3 自行车 39.4万辆 48.6 手 表 40.4万只 -4.2 电视机 15.5万部 71.0 其中:彩色电视机 12.4万部 70.6 录音机 6.04万部 -9.4 照相机 3.39万架 6.5 家用洗衣机 0.51万台 -77.O 家用电冰箱 9.01万台 2.6 倍合成洗涤剂 2.28万吨 11.3 塑料制品 9.32万吨 9.8 化学医药 5121吨 18.1 原 煤 6928万吨 1.6 原 油 5570万吨 0.3 发电量 244.7亿千瓦特小时 9.5 生 铁 45.34万吨 17.O 钢 92.51万吨 14.5 钢 材 75.56万吨 4.5 铝 材 5.53万吨 -3.4 硫 酸 13.21万吨 7.1 烧 碱 7.4万吨 15.1 合成氨 48.4万吨 -2.1 农用化肥 35.64万吨 -0.8 化学农药 626吨 -10.6 轮胎外胎 160.95万条 20.6 发电设备 306.83万千瓦 15.6 机 床 4135台 14.3 工业锅炉 6503蒸发量吨 89.9 拖拉机 730台 51.5 小型拖拉机 4.49万台 -17.4 木 材 1753万立方米 1.0 水 泥 525万吨 8.7 平板璃璃 382万重量箱 35.5
    企业经营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取得了新的成果。1988年国营工业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2 619个,占全部国营工业企业的90%。大中型工业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在调查的468个企业中,产值、利税都增长8%以上。其中,实行“双保一挂”的20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全年产值比上年增长14.8%,实现利税增长32.3%,实行上交利润基数包干、超收分成的140个企业,产值增长1.8%,实现利税增长19.5%;实行其他包干形式的81个企业产值增长7.2%,实现利税增长22.4%。在全省调查的2782个小型工业企业中,改为租赁和个人承包的782个,改为其他经营方式的896个,全年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6.9%和14.9%,实现利税增长75.5%和34.9%。横向经济联合有新的进展,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展,并在外省建立了一批独资联营和中外合营企业。1988年全省共签订经济技术协议4 032项,引进资金2.19亿元,新增产值13.5亿元,新增利税2.6亿元,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地方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比上年增长28.4%,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由上年的170天缩短到158天,企业亏损面比上年缩小11.4%。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 4076元,比上年提高5.2%。但地方预算内工业企业可比产品总成本比上年上升12.1%,亏损企业亏损额略升0.2%。
    目前,工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仍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资金短缺,电力和原材料供应趋紧。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1988年,我省认真贯彻保计划内项目,压计划外项目;保生产性建设,压非生产性建设;保重点建设,压一般工业建设的方针,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有所控制,投资结构得到调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68亿元,比上年增加14.37亿元,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投资规模有所下降。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25.34亿元,增长8.50%;集体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9.34亿元,增长19.4%;城乡个人投资20亿元,增长18.3%。
    在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6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全年施工项目2712个,比上年减少163个。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在全民基本建设投资中,生产性建设投资45.89亿元,比上年增长2.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69.6%上升到70.6%;非生产性建设投资19.14亿元,减少2.1%,所占比重由30.4%下降到29.4%。重点建设继续加强。全年煤炭工业投资5.55亿元,比上年增长9%;电力工业投资10.43亿元,增长19.2%;交通邮电部门投资7.05亿元,增长9.9%。国家和省计划要求全部或单项投产的亮子河发电厂、双鸭山电厂、富拉尔基二电厂、哈尔滨发电厂、黑龙江送变电工程、滨绥铁路复线、滨州铁路复线、三江平原治理等35项大中型项目中有14项建成并交付使用。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529万吨,原油开采410万吨,木材采运8万立方米,发电装机容量62.8万千瓦,水泥24万吨,棉纺锭6 000锭,电冰箱5万台,汽车5 000辆,电视机10万台,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1.1万门,农田排涝217万亩。
    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全省更新改造措施投资完成35.6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由上年的20.4%上升到23.1%。更新改造投资中用于节约能源、增产和增加花色品种的投资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2.3%、22.5%、66.9%。全年有1 429个更新改造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固定资产23.47亿元。
    1988年油田维护及森工、矿山开拓延伸等投资24.29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建筑业改革不断深化。全省国营建筑企业实行各种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工程达8 197个,占全部施工项目的92.4%;施工面积805.1万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98.8%。城镇集体建筑企业中实行承包的有1036个,占全部企业的97.5%;承包施工面积957.8万平方米,占施工面积的99.2%。全民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36.98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全员劳动生产率11 100元,提高9.6%。工程优良品率31%,共有111项工程获得优质工程奖,其中省优甲级项目27项,乙级项目84项。
    1988年,我省投资规模虽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投资总规模与我省财力、物力不相适应的矛盾仍较突出。
    四、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部门在紧运行、深挖潜中进一步发展。客货运量都有所增长。
    
    
    
     1988年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758.29亿吨公里
    
     2.0 铁 路
    
     639.40亿吨公里
    
     1.6 公 路
    
      51.09亿吨公里
    
     7.1 水 运
    
      15.80亿吨公里 4.6 空 运 18.89万吨公里 持平 输油管道 52.00亿吨公里 1.0  旅客周转量 228.09亿人公里 9.6 铁 路 174.00亿人公里 14.6 公 路 52.85亿人公里 -4.4 水 路 0.65亿人公里 -5.7 空 运 3900.00万人公里 1.1
    邮电通讯事业持续发展。1988年邮电业务总量为1.8亿元,完成计划的116.5%,比上年增长26.0%。其中信函件增长7.1%,报刊发行增长1.3%,电报增长24.1%,长途电话增长28.3%。年底市内电话户数达16,65万户,增长22.3%。
    交通运输和通讯能力虽有所增长,但仍适应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五、省内商业
    商品购、销大幅度增长,流通渠道进一步扩大。1988年国合商业部门收购商品总额217.3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省内工业品购进107.8亿元,增长16.4%。农副产品购进61.1亿元,增长43.9%。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94.1亿元。比上年增长24.4%,扣除零售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6%。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26.0亿元,增长17.1%。消费品零售额268.1亿元,增长25.2%,其中售予社会集团消费品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7.4%。
    商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商业厅系统大中型零售商、饮、服企业已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824个,占企业总数的94.1%;小型国营零售商、饮、服企业已放开经营的3 383个,占87.7%。全年商业厅系统商品纯销售额比上年增长31.9%,实现利润增长30.3%,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加快37天。
    开放式的流通体制,促进了各种经济类型商业全面发展。1988年全民所有制零售额增长22.9%,集体所有制零售额增长15.1%,个体经济零售额增长40.7%,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增长43.6%。城乡集市贸易网点发展到1 544处,比上年增加101处,集市贸易成交额38.3亿元,增长38.8%。
    受通货膨胀和抢购风的影响,各类消费品零售量普遍增长。主要消费品的社会商业销售量同上年比较,食用植物油增长8.6%,食糖增长5.10%,卷烟增长28.9%,酒增长32.6%。肥皂、洗衣粉分别增长83.9%和69.9%,呢绒增长30.7%,绸缎增长24.7%,化纤布增长26.7%,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等高档耐用消费品分别增长27.6%、40.3%和46.6%。
    零销物价上涨过猛。1988年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上升17.8%。分城乡看,城镇上升19.1%,农村上升15.4%。分商品看,副食品类上升26%(其中鲜菜上升40.4%、肉禽蛋上升29%、水产品上升23.6%),粮食类上升11.3%,衣着类上升15.2%,日用品类上升12.2%,医药器械类上升26.2%,燃料类上升6.6%,农业生产资料上升14.9%。全年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18.6%;农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16.1%。
    全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7.6%。
    市场物价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是:秩序较混乱,违法经营活动增多,国家调节市场乏力,乱涨价现象突出。由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过猛,市场秩序失控,旺而欠稳,一年内相继出现几次较大的抢购风,致使商品紧缺面扩大,库存下降。进入四季度后,市场情况有所好转。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坚持南联北开方针、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对外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1988年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额47.9亿元,比上年增长9.4%。进出口贸易总额11.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出口总额9.47亿美元,增长16.6%,进口总额2.21亿美元,增长95.6%。对苏边境贸易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易货贸易总额达1.96亿瑞士法朗,比上年增长4.7倍。利用外资规模扩大。我省先后同1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经济协作合同,审批项目55个,总投资1.28亿美元,其中利用外资1.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6%。7月份召开的对外经济技术协作洽谈会上,有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2 100多位客商参加了洽谈。合作的领域也逐步扩大,在劳务输出、工程承包、合资办厂、合作生产,来料加工等技术合作领域都取得了新进展,我省在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上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
    旅游业活跃,全年共接待来我省旅游、参观、探亲、访友及从事各项交流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同胞5.81万人、接待总人数虽比上年下降7.9%、但接待外国人比上年增长1.8%,全年旅游外汇收入2761万元,比上年增长2%。
    七、财政和金融
    1988年,各级财政部门狠抓开源节流,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61.061亿元,比年度预算超收5.8%,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4%,财政总支出72.6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88.8%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加、减各项结算帐后,基本做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拓宽了资金融通领域,存贷业务都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年末全省银行各项贷款余项455.6亿元,比年初增长18.3%,各项存款余额292.2亿元,增长26.2%。货币投放较多,全年银行现金收入5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8.7%,现金支出648.1亿元,增长56.2%。现金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50.4亿元,比上年增长2.8倍,超过了年度计划。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1988年全省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737项,比上年增长12%。其中接近国际水平的37项,达到国家水平的221项,填补省内空白的479项。全省重大科技发明157项。全年共向国家申报专利1058件,获准专利377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建设作出了新贡献。到年末,省属全民所有制单位从事科技的专业人员达到73.46万人,比上年增长19.8%。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1988年全省招收研究生1 497人,在学研究生4 969人,有1 537人被授予硕士学位。普通高等学校发展到42所,共招收本、专科学生2.5万人,比上年增长2.5%;在校学生7.89万人,增长5.6%;毕业生2.04万人,下降10.9%。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2.63万人,在校学生8.35万人,比上年下降20.8%。
    中等教育结构继续得到调整。1988年末,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6.33万人,比上年增长3.8%;农业、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4.78万人,下降5.2%;技工学校在校学生9.24万人,增长23.9%;普通中学在校生199.12万人,下降3.5%;成人中等教育在校学生24.09万人,下降7.O%。
    全省小学在校学生417.5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由上年的98.6%提高到99.9%。全省幼儿园发展到2 046所,在园儿童55.08万人,比上年增长2.7%。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1988年摄制电视剧36部,制作广播剧57部。年末共有电影放映单位5 985个,共放映43.82万场次;有艺术表演团体106个,共演出1.6万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294个;公共图书馆90个;博物馆17个。全省共有广播电台14座,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4座,电台全年节目制作14 234小时。电视台2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54座,其中1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92座,电视节目制作2 735小时。全年出版地方报纸6.6亿份,出版各类杂志8 014万册,出版图书1.7亿册。
    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1988年末,全省共有医院、疗养院和门诊所等各种卫生机构8721个,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6万人,比上年增长3.1%。其中医生6.4万人(含中、西医师4.59万人),增长7.2%;护师、护士4.06万人,增长15.7%。医院病床达到10.51万张,比上年增长5.1%。爱国卫生运动和妇幼保健工作得到加强,防病治病水平提高。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1988年,在国内外比赛中共获金牌68枚,银牌56枚,铜牌47枚。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开展。全年共举办县以上运动会4 018次,参加人数1 52万人。有228.9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九、人民生活
    劳动制度改革不断深入。1988年全省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26.2万人。年末全省职工人数为82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1万人。其中实行劳动合同制职工7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23万人,占全民职工总人数的比重由上年的7.5%上升到12%。全年职工工资总额(含价格补贴)1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
    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1988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为907.68元,比上年增长13.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略有下降。由于种种原因,城镇不同居民家庭实际收入有增有减,收入差距有所扩大。据抽样调查资料计算,约有35%的城镇居民家庭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为553.26元,比上年增长16.6%,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收入增长7.5%。
    城乡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1988年国家用于职工住宅建设的投资10.5亿元,建成住宅310.8万平方米。农民个人新建住房770万平方米。
    城乡人民储蓄大幅度增长。1988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67.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0.6亿元,增长31.9%。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1988年全省国内各类财产险承保总额达56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8%;保费收入2.71亿元,增长25.2%。共有112.77万户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各种人身保险投保人数达408.42万人。国内财产险业务共处理赔案4.76万件,赔款支出1.19亿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由农村集体经济供养的孤、老、残、幼达3.43万人,农村集体办敬老院690个,共收养1.73万人。城镇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等25个,收养5488人。
    十、人 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回落。据全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1988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7.12‰,比上年下降1.88‰;死亡率为4.41‰,比上年下降0.59‰;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13.99‰下降为12.71‰。按抽样调查资料推算,1988年末全省总人口为34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万人,增长1.23%。现正面临人口生育高峰期,实现人口控制目标的任务仍很艰巨。
    注:本公报所列数字均为初步统计。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农村社会总产值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工农业总产值是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都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