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
黑龙江省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于1988年8月25日至28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会议总结了五年来全省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经验;选举产生了新的工会领导机构;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会工作的指导方针。倪志荣同志代表第五届工会委员会,作了题为《解放思想,促进改革,团结全省职工为振兴黑龙江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回顾了1983年—1988年的工会工作。五年来,在全省各项改革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全省各级工会根据省委和全总的部署,工作的指导思想已经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工作重点正向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方面转变;整个工作开始向独立自主方面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了提高职工的改革意识和商品经济意识,增强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各级工会在职工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党的基本路线、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教育;结合“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对职工进行的时事政策、理想纪律、法制、职业道德等教育;还广泛地开展了“四有”达标活动;各级工会组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动职工群众,持久地开展了以提质降耗、增收节支、扭亏增盈为基本本内容的“双增双节”劳动竞赛;广泛开展了合理化建议、技术交流、技术协作、技术攻关活动,各级技协组织积极推行有偿服务,帮助小型企业及乡镇企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推进了他们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全省共创企业核算的直接经济效益29亿元;在过去的五年中,有2 385人被评为省劳动模范,有234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各级工会组织主动参政议政,促进了民主政治建设。各级工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工会要积极参加国家社会生活和参与支持改革的指示精神,围绕劳动工资制度改革、物价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等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参与制定本地区的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时,积极反映广大职工的意见和要求,特别是解决职工中一些实际困难的建议,得到党政领导或有关部门的重视。全省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得到普遍加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所有的大型企业和80%的中小型企业,建立健全了职代会制度。民主管理的重点集中在生产经营和分配领域;民主评议行政领导干部的工作已经形成制度,正向规范化方面发展;许多企业积极推行的“双保合同”,调动了经营者和生产者两个积极性。各级工会组织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集资4000多万元,无息贷给贫困职工,脱贫职工达15万多户。我省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大规模的“送温暖”活动,已形成制度。5年来,共发放救济款1600多万元。在大兴安岭火灾中,全省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共捐献人民币300多万元和大批物资,帮助受灾职工,克服困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5年来,全省基层工会已发展到25828个,比1983年提高10%,工会会员增加到560万人,比1983年增加8%,在整顿建家的基础上,1987年全省评选出100个模范“职工之家”,6000个模范车间工会和工会小组,一万名模范“职工之友”。近年来,根据全总和省委的要求,一些基层工会实行会员直接选举工会主席,推进了工会组织的群众化、民主化进程。
会议选举出新的工会领导机构。会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省工会工作总的任务,即: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维护国家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建设“四有”职工队伍,发动职工群众以主人翁精神,投身改革和建设,努力实现工会组织的群众化、民主化,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建设一个强有力的工会,为建设富裕、文明的黑龙江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