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形势教育深入人心
从7月份开始,全省各级党组织针对干部群众在改革中暴露出来的一些思想问题,陆续开展了形势任务教育。10月21日,省委发出《关于在全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的通知》,指出形势任务教育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把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变成全省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共同认识和积极行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第一,把握主题,突出重点,全面辩证地讲形势。各地在形势教育中紧紧把握住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这个主题,在讲形势时,不是简单地归结为一个“好”字,而是全面辩证地进行分析,既讲成就,又讲困难的问题;既讲挑战,又讲机遇;既讲不利因素,又讲有利条件;既讲严峻形势,又讲光明前景。在讲改革的成就时,主要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立国之本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讲困难和问题时,主要引导人们充分认识治理整顿的必要性,坚定不移地贯彻三中全会精神;讲改革的前景时,主要引导人他们增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信心和责任感。
第二,抓住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各地一方面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价上涨、分配不公、腐败现象这三个带有普遍性问题开展形势教育,一方面注意掌握和区分不同社会阶层的思想状况,因人施教。对干部主要进行执行党的路线政策和清政廉洁的教育;对职工主要进行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和热爱本职工作的教育;对农民主要进行农村改革形势和改革前景的教育;对个体工商户主要进行文明生产、守法经营的教育。这样,就使形势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容易使干部群众把对形势任务的认识同自己的责任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边教育边整治,花大力气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各地注意把形势任务教育同控制物价、整顿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同开展双增双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同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同严肃党纪紧密结合起来,用坚实的“整治”成果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和改革的信心。在整顿治理阶段,每天都要遇到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如火柴、食盐、肥皂供应紧张等问题,事虽小但影响大,各地领导都把敏感的商品供应当做一件大事来抓,积极组织货源,尽力保证供应,同时加强物价检查,全面整顿各种公司,对“官倒”、“私倒”的重大案件立案审查。这些都在群众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另外,各地在形式教育中还注意采取对话、算帐对比、图片展览、录相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干部同群众平等地交流思想,克服群众对形势教育的逆反心理,使形势教育由近到远,由表及里,使群众愿意听、容易信,从而使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