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生产力标准讨论有成效
3月16日,省委作出决定,在全省开展生产力标准的学习讨论。这场学习讨论,在党政机关、城市企事业单位和农村三个层次上展开,大致经历了学习文件,调查研究;查摆差距,制定整改措施;结合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抓政策落实这样三个阶段,核心内容是用生产力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深化改革,振兴龙江。由于全省干部、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这场学习讨论收到了可喜的成效,起到了牵动我省全局工作的重要作用。
首先,人们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始比较自觉地确立“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的思维方式。人们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建设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但同时又不能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去抽象谈论社会主义,而是要用生产力的根本标准去检验我们以往所讲的“主义”哪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是空想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坚持并建设好社会主义。特别重要的是,人们在学习讨论中对生产力标准也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认识到生产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既要发展现实的生产力,又不能忽视潜在的生产力,因此不能对生产力标准作片面的、狭隘的甚至是功利主义的理解,而必须理处好生产力总系统中的局部与全局、目前与长远、微观与宏观、速度与效益等各种关系,克服短期行为和本位主义。
其次,出台了一批有利于改革和发展的政策、规定。一是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改革试验区,除认真抓好国务院确定的三个农村改革试验区,还确定了以牡丹江为试点的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以鸡西为试点的矿区发展试验区,以绥芬河、同江、黑河为试点的通贸兴边试验区,以桃山林业局为试点的林业综合开发利用试验区等。二是企业改革有所突破,在承包企业中大面积引进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部分企业实行兼并和租赁,积极推广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并进行了“特企”或“一企多制”的试点。三是农村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促进了农村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如肇东市普遍推行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双保制”,在全省农村引起了较大反响。四是启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在党委如何实施政治领导,政府如何实施宏观调控和为基层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再次,进一步认清了国情省情,调整和完善了经济发展战略。省直机关和多数市地县在讨论中对省情和本地区情况进行了重新调查和认识,省六次党代会吸收了这些成果,确定了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依靠科技教育,深度开发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南联北开,注重经济效益,保证经济效益协调稳定发展”,并按照这个战略思想提出了“十大发展目标”和“五大对策”。各市地也都完善和修订了各自的经济发展战略。
最后,抓政策落实,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标准讨论始终注意把思想解放的成果落实到发展生产力上,着眼于真正把生产搞上去。农业在灾情较重的情况下仍获得好收成,工业生产均衡稳定增长,对苏边贸取得突破性进展,签约额和过货总额均超过前五年的总和。当然,生产力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生产力标准的学习讨论确实起了先导作用。 (白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