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全省各级统计部门在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和大办“开放式”统计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充分利用统计信息覆盖面广和综合性强的优势,紧密配合形势,围绕党政领导所重视、社会公众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积极提供统计优质服务。配合生产力标准大讨论,围绕发挥工业潜力、增强农业后劲、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技术开发和地区发展战略问题开展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围绕深化改革的主题,对若干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新旧体制转换中的问题(如价格问题)、十年改革成就,以及改革的前景展望进行了专题分析;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正常因素进行了及时报警。统计分析研究的敏感性进一步增强,研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提高,统计分析报告的数量增多,实用性增强。1988年,省和地市统计部门共编发统计分析报告1940篇,被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新闻单位采用的852篇,采用率达40%以上。
统计信息咨询服务活动有了新的开展,向社会提供的统计信息量和发布信息渠道不断增加。全省统计公报提早在春节前发表,全年召开了两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各级统计部门都通过不同渠道,采取不同形式发表了统计公报。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发布的统计信息比往年明显增多。为配合形势任务的宣传,由省统计局提供统计信息,省电台设立了《十年改革回顾》专题节目,黑龙江日报设立了《看数字忆十年》专栏,连载了20条统计信息。统计年鉴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有新的进展,《黑龙江省经济统计年鉴》、《佳木斯经济统计年鉴》、《哈尔滨统计年鉴》经中国统计出版社评选,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图书博览会和全国图书交易会。《黑龙江省经济统计年鉴》还在新加坡和纽约参加了展销。逐步拓宽了统计信息咨询服务领域,组织开展了北京市社科院所需的部分市县基层组织的人口调查、中央电视台收视率调查、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等咨询服务活动。《中国统计信息报》创刊后,我省较早地成立了记者站,加强了通联工作。同时加强了同省内各新闻单位的密切联系,通过新闻渠道扩大了统计信息的发布范围,提高了统计的社会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