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羊毛市场,提高羊毛收购质量
省技术监督局会同有关部门对齐齐哈尔、佳木斯、绥化、松花江地区所属的十几个重点产毛县的羊毛市场管理及羊毛质量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龙江、甘南、肇东、富裕等县的净毛率进行了测试摸底。结果表明,我省羊毛质量严重下降,掺杂使假的手段多达二十几种,抽取的56批216个样品,净毛率仅为35.4%。
近几年来,我省毛纺工业发展很快,目前已有毛纺企业25家(计划外5家),纺织能力达4万多锭,羊毛需要量达1.5万吨。但由于养羊事业跟不上毛纺工业的发展,年产量仪达到需要量的三分之一,使羊毛成为紧俏商品。再加上去年实行羊毛价格放开和多渠道经营,一些经营单位和个体毛贩一哄而起,争先抢购。不法分子看到有机可乘,无视国家法令,大搞人为掺杂使假,掺假物质有水泥、砂子、碱土、面碱、苏达粉、化肥、白糖、骨头汤等20多种。据龙江县实测数据表明,全县平均羊毛掺杂使假量占15%以上,按全县羊毛产量500吨计算,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105万元;全省按7 000吨计算,由于人为掺杂使假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1470万元。羊毛市场也异常混乱,羊毛收购价格由原来的7.6元/公斤涨到12元/公斤,上涨幅度为57.89%;交接价格由9.05元/公斤涨到14元/公斤,上涨幅度达55%。给毛纺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损失。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羊毛经营单位和个体毛贩缺乏法制观念,利欲熏心,损人利己;二是羊毛市场管理不严,缺乏羊毛检验手段和管理手段,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三是经营渠道混乱。羊毛价格和经营渠道放开后,经营单位和个人骤然增加,使羊毛质量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四是毛纺企业盲目发展,也是造成供需矛盾尖锐、羊毛市场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
针对上述问题,省技术监督局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治理羊毛市场。一是加强对羊毛市场的法制监督管理。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依据《黑龙江省羊毛质量管理办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羊毛市场和羊毛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掺杂使假行为,发现违反《办法》者,要依法严肃处理;二是在羊毛收购中进行净毛计价,今年羊毛收获季节,要选择几个县进行净毛计价推广,以控制羊毛质量;三是严格控制毛纺企业的盲目发展。对那些缺乏羊毛资源,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进行调整或转产;四是建议省政府对羊毛实行专管,提倡工牧直交,减少流通环节,控制羊毛价格,维护毛纺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阎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