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我省农业标准化有很大发展 

  我省农业标准化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成绩比较显著。
    一、初步形成了一支农业标准化队伍。省、市(地)县各级标准计量部门都设置了专、兼职农业标准化管理干部。克东、肇东等在乡(镇)还建立了标准计量管理站,配备了标准计量助理员,主要从事农业标准化工作。省直有关厅(局),如农牧渔业厅、农机局、粮食局、农场总局等部门都配备了专职标准化管理干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标准计量系统现有专、兼职农业标准化管理干部35名。农业、农机、粮食等系统现有专、兼职标准化人员1 000余名,初步形成了一支农业标准化队伍。
    二、制订了一批地方农业标准。目前全省共发布地方农业标准498项,在全国名列榜首。其中属种植业方面的标准359项、粮食标准52项、农机标准49项。另外还有一部份属林业、畜牧和其他方面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制订和发布,初步改变了我省农业标准数量少、水平低、不配套的局面。
    三、农业标准化领域进一步拓宽,综合标准化在各地逐步推开。近几年来,我省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已从单一的抓种子标准,转向抓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综合标准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88年,是我省农业综合标准化试点的最后一年。据统计,实行综合标准化生产,小麦增产17.9—35.2%,谷子增产35%左右,甜菜增产21.4—32.6%,玉米增产17.9-35.2%,大豆增产16.7—43.5%,农产品等级提高0.5—1级,甜菜提高含糖量1度以上。4年累计试点面积1 022万亩,共增产粮豆3.06亿公斤,增产甜菜1 900万公斤,增加收入达1.5亿元。假如全省1.3亿亩耕地全部实行农业综合标准化生产,每年可增产粮豆35亿公斤,增加收入近20亿元。
    四、开展了农产品的创优和质量监督工作。为了不断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增强我省优质农产品的比重,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各级标准计量部门和农业部门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创优工作。省农学会通过召开农产品的质量学术讨论会,为培育优质农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农业部门积极组织对优质农作物品种的评优活动。1988年,省农科院等单位培育的龙辐麦1号、龙麦11号、水稻合江19号、水稻松粳2号、大豆黑农34号、大豆东农34号等六个品种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农作物。 (阎玉珍 唐 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