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提出解决乡镇企业发展资金的10条途径 

  我省乡镇企业1988年需要生产经营资金约6亿多元,国家投资、贷款和企业自筹的部分仅能解决3亿元,缺口一半左右。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省实际情况,提出了10条解决资金短缺的途径:
    1.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靠自己积累资金。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乡镇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用足用活国家赋予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可以解决至少1亿元的资金。另外,有些乡镇违反规定,向企业乱摊派和超收利润,如能解决这个问题,每年可使乡镇企业增加几亿元发展资金。
    2.抓好债权债务的清理工作,到1987年末,全省乡镇企业应收额高达8.9亿元,几乎相当于同期银行贷款总额,每年付出利息1.5亿元。这些资金,只要能收回50%,即可增加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
    3.搞活农村金融市场,兴办民间金融组织。目前,城乡的一部分群众已经富裕起来,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很多。据金融部门统计:全省仅农民手中的持币量就有28亿元。这样多的资金,能否创办一些民间金融组织,以“小银行”的形式集中部分资金,用于发展乡镇企业。
    4.动员群众,集资入股。1987年末,全省乡镇企业(集体部分)从业职工58.7万人,工资总额6.7亿元,平均每个职工年工资收入1 143万元,居全国之首。如动员每名职工年集资100元,全省集中起来是5 870万元。同时,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集资效果就更为可观。
    5.双向选择,多行开户存贷。目前,国内外资金市场非常活跃,要抓住这个有利机遇,采取多行开户,开辟多条贷款渠道。但要讲求信誉,讲求效益,有贷有还,多贷快还。另外,还可选择项目,争取交通银行投资入股。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利用银行的信用关系,向国内外资金市场拆借资金。
    6.发挥我省资源丰富和乡镇企业政策宽松、机制灵活两大优势,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横向联合,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
    7.在竞争中兼并国营和其它集体企业,促进自身快速发展,早出和多出经济效益。
    8.向国营和其它集体企业租赁厂房、设备或以生产资料生产厂家搞卖方信贷、作价入股的方式,解决办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仅全省国营企业中闲置的厂房、设备价值几百亿元。这样做既解决了国营企业设备闲置问题,又获得较理想的经济效益。
    9.争取财税部门的支持。
    10.发展规模经营,增强企业的“造血机能”。 (刘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