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在10万亩盐碱地上应用科学技术种稻丰收

1988年肇源县应用综合技术在盐渍土种水稻10万亩,喜获丰收,平均亩产450公斤以上,为我省西部地区盐碱地(从土壤分类上讲为盐渍土)种稻提供了新方法和途径。
    1987年底,肇源县与省农业科学院共同承担了由省计经委下达的10万亩盐渍土水稻高产攻关的科研生产任务。接受任务后,肇源县与省农业科学院共同组成了水稻攻关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亲自挂帅,以我省著名的水稻专家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矢、副研究员陈力某等为技术顾问,领导全县水稻高产攻关。省计经委下拨3450吨化肥,县财政拨款300万元支援攻关。
    1988年春,在县农业局的主持下全县层层办水稻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1000多人,还印发了水稻攻关科技方案2万余册分发到各农户,全县“屯屯有骨干、户户有方案”。1987年入冬以来,就开展大规模的改土工程,全县共动用土石方52万立方米,新修排水沟3000多条,使大部分水田做到了旱能灌水,涝能排水,降低了土质中盐碱含量。在施肥上,多施农家肥、磷肥,适施二氨,少施尿素,以此增加土质酸度,降低盐碱度。科学种田,换来大丰收。肇源县在盐碱地上种10万亩水稻,平均亩产由原来的200公斤左右增加到450公斤以上,增产1倍。 (车仁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