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宾县工作综述 

1990年,是宾县实施经济和社会发展“七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县社会总产值完成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国民收入完成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工农业总产值完成7.24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23.6%;县财政收入3206.9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农村人均纯收入602元,比上年增长55.6%。
    宾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1990年农业总产值实现5.18亿元,比上年增长45.4%。近年来,全县狠抓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1990年粮食总产达到4.56亿公斤,比历史收成最高年份的1987年增产22.4%,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增加高产高值经济作物种植,经济作物总收入达7591万元。1990年黄牛饲养量突破10万头,居全省之首,猪、羊、禽、鱼各业都有新发展。全县造林栽果面积达到64.3万亩,其中地产果发展到10万亩,居全省前列。“黑龙杯”竞赛、“铁牛杯”竞赛分别获得省、地银杯奖。1990年全县乡镇企业实现产值4.02亿元,利润2200万元,初步形成了以机电、建材、化工、机械加工、木制品、工艺美术为主体的工业生产系列。
    宾县有乡镇以上工业企业172家,其中国营预算内工业企业16家,二轻工业企业23家。目前整个工业布局分为24个行业大类,53小类,并形成了“两酒、两纸、一糖、一牛”等骨干企业。1990年工业产值2.06亿元,比上年增长0.08%。其中预算内企业产值7500万元,比上年下降13.2百分点,税金实现1123万元,比上年增长21.2%;二轻企业产值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4.7%,税金实现75万元,比上年略有下降。有红梅牌中国龙泉酒、黑加伦子老酒、丝光印花枕巾、全铜水嘴、风机等省优产品21种,部优产品7种,其中参花牌速溶维他乳粉为亚运会指定产品。
    全县有县级以上公路175.2公里,乡村公路1930公里。1990年县级路又夺省“好路杯”,地方道路进入一级县行列。市政建设投资210万元,用于拓宽南北大衔、修建北环桥、改造集贸市场等10项工程。城镇建设连续5年获得省、地“城镇建设先进县”称号。
    全县有商业网点2618个,从业人员10.326万人;农贸市场15个,集市贸易成交额19165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2.97亿元。国营商业综合经济效益连续5年名列松花江地区第一名,并跨入全省先进行列。1990年外贸出口额693.9万元。
    宾县素有哈尔滨远郊公园之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的二龙山旅游区是省内5个省级旅游风景点之一。区内一湖碧水,三面环山,层峦叠翠,鸟语花香。每年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近百万人次。
    宾县有39所中学、447个教学班,包括32个职业高中班;有小学251所、2602个教学班。1990年全县小学生入学率达到98%,巩固率、普及率和毕业率均达到95%以上。升入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达365人。1990年教育工作获“学校内部建设先进县”、“扫盲先进县”称号。全县有科研机构14个,各类科技人员3645人。县科协下设农学、林业、畜牧、园艺、医学等38个学会。
    宾县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全县共建文化中心6个。1990年全县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0次,中小型60次,参加人数超过20万人次。
    金县共有医疗卫生单位28个,其中县城有人民医院、中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各1所。通过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资金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医疗水平迅速提高。1990年全县计划生育率由1988年的76.5%提高到84.1%;多胎率由5.7%下降到4.2t%,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 (孙树森 丁耀广 王玉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