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黑河市

  市委书记:于晓东
    1953年4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0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11月任现职。
    副书记:赵学礼 韩 伟 刘义昌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玉田
    副主任:关永贵 岳彩荣 杨国才 乔玉泉 梁鹤先
    市 长:赵学礼
    1954年5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69年10月参加工作,2000年4月任现职。
    副市长:高俊阳 战佩山 许百川 贯昌福 赵桂英(女) 孟祥全
    市政协主席:李秉德
    副主席:王世翠(女) 李 森 曹振远 范玉仁 赵殿举 张强富
    【概况】   黑河市位于本省北部,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黑龙江相对。全市辖2个县级市、3个县、2个区(爱辉区和五大连池风景名胜旅游管理区),总面积68 726平方公里,总人口172.9万,有汉、满、蒙古、达斡尔、鄂伦春等33个民族,人口自然增长率4‰。全市主要有土地、草原、森林、水利、矿产、旅游六大资源。总耕地面积125.5万公顷,人均耕地1.12公顷;草原面积98.6万公顷,载畜量达70万个羊单位;有林地面积281.3万公顷,森林覆被率达58.5%;境内有黑龙江、嫩江两大水系、621条河流,地表、地下水储量丰富,人均占有水量为全国的2.7倍;已探明储量的矿藏221处56种,其中金、铜、玛瑙石、矿泉等15种矿藏储量居全省之首,五大连池矿泉为世界三大冷矿泉之一。具有世界旅游三大资源中的冰雪、森林两种资源,有五大连池火山群、爱辉历史古城、鄂伦春和达斡尔族聚居发祥地、中俄两国界江、卧牛湖省级风景区、逊克沾河漂流等多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景观。土特名优产品有:大豆、小麦、马铃薯、甜菜等农产品,木耳、猴头、蘑菇 柿、蕨菜等土特产品,樟子松、水曲柳、白桦等优质木材,水电、矿泉水、豆油、啤酒、奶粉、水泥、玛瑙制品等工业品,有马肉干、木耳块、豆筋、速冻土豆、矿泉大米等绿色食品。
    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24 62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一般性财政收入完成34 490万元,同比增长5%。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1亿元,同比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亿元,同比增长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7 442万元,比年初增长12.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1.5%。
    农业
    农业总产值完成27.15亿元,同比增长10.2%。牧业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9.3%;渔业产值0.54亿元,增长8%;乡镇企业产值17.04亿元,增长7.7%。粮豆薯总产量96.5万吨,同比增长14.6%。大豆、薯类、甜菜、亚麻等优质高效作物面积大幅度增加,分别增长12.2%、18.6%、12.8%和59.9%。绿色食品产业迅速发展。全年完成绿色食品播种面积3.8万公顷,产量8.6万吨,产值达21 000万元。
    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83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2.4亿元,同比增长2.9%;非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2.43亿元,同比增长6.3%。完成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项目21项,黑河金义五大连池矿泉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新增9万吨天然饮用矿泉水技术改造项目,被国家经贸委列入第2批国家重点技术改造“双高一优”项目。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1.5,同比增加18.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1 415万元,同比增加2 448万元,减亏3 454万元。建筑业完成增加值93 942万元,同比下降2.3%,施工面积466 585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26 976平方米。
    旅游外贸产业和招商引资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12 784万美元,其中进口总值4 019万美元,出口总值实现8 765万美元,实现贸易顺差4 746万美元。旅游业长足发展,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3.2万人次,同比增长8.8%。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18项,到位资金4亿元;引进技术41项,设备98台套,人才136人。
    社会事业   实施各项科技项目53项,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5%,初中生巩固率达到93.9%,文盲率下降到0.2%以下。教师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群众文化活动和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广播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4.02%和91.29%,城镇有线电视入网户达到13.8万户。卫生医疗保健和防疫工作水平有新的提高。竞技体育获省级以上金牌26枚,银牌32枚,铜牌26枚。全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达到6个,自然保护区20个,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2个,完成工业企业环境污染治理项目9个,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达100%。
    劳动就业和人民生活
    全市从业人员142 795人,在岗职工14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 165元,同比增加1 8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225元,同比增长3.4%。城镇人均居住面积8.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17.9平方米。全市参加养老保险职工59 879人,养老保险率达99.8%;参加失业保险职工81 512人,失业保险率达9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49 389人,医疗保险率达68%;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人员3 900人,全年发放资金327万元。
    【黑河机场向国际航空口岸迈进】
    黑河机场扩建工程是全省重点工程之一,也是黑河机场向国际航空口岸迈进的重要工程。工程总投资19 853万元。一期扩建工程飞行区等级按4C级机场建设,投资14 687万元,于2000年5月7日开工建设,2001年8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共完成飞行区场道和总图、无线电导航及场内外无线有线通讯、航管气象、助航灯光、场内供电及给水等22个单项工程,工程建设速度快、质量优,创东北民航机场建设史之最。改造扩建后的黑河机场作为国内重要支线机场、国际区间口岸特定机场,各项基础设施完备,飞行区等级提高到4C级,可以起降波音737-300、麦道82、图154等中短程客、货机型,并于2001年9月30日正式复航。已开通了黑河至哈尔滨、北京等航线,并将陆续开通黑河至上海、大连、秦皇岛、南京、广州、港澳等多条国内航线。正在积极申报国际航空口岸,争取开通黑河至俄罗斯雅库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国际航线,使黑河机场成为中俄间开展贸易、旅游的重要通道和枢纽。
    【水电资源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黑河市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631条,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40.96万千瓦,仅中小河流的水能理论蕴藏量为45.98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4.1万千瓦。经过不懈努力,黑河水电资源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2001年又迈出了新步伐。库尔滨流域梯级开发第九级乌宋岗(乌一)水电站,总投资1.88亿元人民币,总装机容量2.4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6 662千瓦时。于1998年开始建设,累计投资完成1.6亿元,1台机组已于2001年年末运营发电。富地营子水库位于黑河市境内公别拉河上游,距西沟水库坝区32公里,是一座以增加西沟电站防洪、调峰能力为主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是黑河市惟一在经贸委、计委同时立项的工程项目。该工程建成后,将形成以西沟水库为中心的水库群,联合调度后增加防洪库容6 000万立方米,保护下游2个乡镇、14个村屯、18 530人、1.2万公顷耕地及北黑铁路、北黑公路、黑嫩公路、202国道、黑西110KV及北黑220KV输电线路等公共设施。同时使西沟电站系统增加保证电力3 360千瓦,增加调峰电量5 500千瓦小时,年发电量1 700千瓦时。工程于2000年4月28日开工建设,2001年9月30日大坝胜利截流,2001年末溢洪道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引水工程建设已近尾声,工程共完成投资8 204万元。全市共建成9座水电站,总装机达到13.6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40%;年发电量达到3.6亿度,年总收入1.4亿元。通过加快水电资源的开发建设,水电企业已成为牵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黑河西沟水电企业为年上缴利税超千万元的利税大户,逊克县库尔滨、白石、宝山电站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由于充裕的电力保障,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高耗能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地方农业、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城乡生活总体用电水平不断提高,黑河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大的改善。
    【农业经济步入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轨道】   从黑河特有的农业资源优势出发,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推进了农副产品加工、绿色食品开发、蔬菜出口基地等10项龙头企业建设项目,其中嫩江华康前进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北安农贸交易中心已经进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全市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发展到29家,带动基地面积9.13万公顷,增长42.7%。绿色食品产业迅速发展。绿色食品种植面积3.8万公顷,同比增长92%,绿色食品产量达到8.6万吨。积极参加北京、香港绿展以及哈洽会、齐市观鹤节等活动,宣传本市绿色产品,共签约2.8亿元,产品涉及大豆、小麦、矿泉稻、马铃薯、矿泉水等8大类50余个品种。全市有A级绿色食品产品10个,即五大连池市“健龙”矿泉水、五大连池”牌矿泉水、“仙池”牌矿泉水、爱辉区“二站”牌木耳块、爱辉区“爱绿”牌蔬菜、逊克县“双河”牌大豆、逊克县“双河”牌小粒豆、逊克县“奇克绿”牌小麦、五大连池市“美香莎”牌矿泉米、嫩江县“芳绿”牌大豆。被国际欧盟组织认证的有机食品有,黑河宝森集团“龙奇”牌有机大豆、小麦、马铃薯。农业市场化进程加快。全市种植业订单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20%,涉及优质专用小麦、水稻、大豆、马铃薯、芸豆、亚麻、甜菜、油菜等作物品种。全市有各种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217个,农村经纪人达4 293人,在全国各地辟建农产品销售网点及窗口近百个。农村营销大户和中介服务组织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引导和组织农民开拓市场的重要力量。
    【城镇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围绕加快黑河城区东移和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重点推进城镇建设。2001年全市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 449.22万元。黑河市委市政府向城区东部顺利搬迁,城区东部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工作全面展开。完成了4项“民心工程”。黑龙江公园一期工程建设于2001年7月15日完工并对外开放,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园区;投资3 150万元建设了黑龙江干流黑河城区堤防工程;投资1.2亿元的建设水源工程已投入使用,日供水能力5万吨,大大缓解了市区供水压力;投资3 640万元升级改造城市道路15.1万平方米,城区道路升级改造路面占城市道路总面积的80%以上。城镇住宅建设完成投资额3.8亿元,建设规模61.6万平方米,销售面积31.24万平方米,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17.34平方米,居住面积8.82平方米。村镇建设已完成2个县域城镇体系规划、8个小城镇规划,15个三级试点小城镇和60个村屯试点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全市有3个小城镇被批准为省级富强镇,11个村批准为省级示范村,18个村批准为省级小康村。 (黑河市政府办公室 陈洪生 何 兵 张代芸 吴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