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黑龙江省大部分区域处于中温带,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年均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其中东部山地和小兴安岭南部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山区冬季雪量大,雪期长(达120天左右),雪质好,适于滑雪时间长达4个月。全省主要山地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山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0%,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2.9%,森林覆被率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山体多为中、低山脉,海拔1 000米以上山峰多达100余座,最高峰是海林境内的双峰山,海拔高度为1 686米。山体坡度适中,绝大多数山体坡度在45度以下,大多数在30度左右,是辟建滑雪场的理想坡度;适于建设大型滑雪场的地方有100多处,发展滑雪旅游潜力巨大。黑龙江省是中国最早开始滑雪运动的省份。1996年第3届亚冬会成功举办后,本省的滑雪旅游声誉鹊起。截至2002年末,黑龙江已经建成高、中、初级滑雪场57家,其中各类滑雪道70余条,总长度4万多延长米,各种索道60余条,滑雪板2万余副,各雪场直接用于接待滑雪旅游者的床位6 000余张。滑雪已经成为黑龙江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冬季首选的旅游休闲方式,黑龙江省也成为中国滑雪旅游的胜地。滑雪旅游开始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众消费项目和黑龙江冬季旅游的消费热点,参加滑雪旅游的人数以年均40010的速度递增,2001—2002年一个冬季滑雪旅游人数近80万人次,2002—2003年冬季滑雪旅游人数突破100万。
哈尔滨是中国冰灯艺术的发祥地。哈尔滨冰灯艺术博览会自1963年创立,那时叫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它以松花江天然冰、自来水和各种电灯为材料,用砌筑、堆垒、雕刻、喷浇、冷冻和镶嵌等方法,根据特定的主题需要和总体布局安排,在不同的园林空间加工出有关的冰景、冰建筑、冰雕塑、冰瀑布、冰花坛、冰滑梯、冰书法、冰盆景、冰广告、冰冻花、冰罩灯,组成若干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景区,形成步步有景、步移景易的冰雪园林,同时配置各种灯光,增加动的成分,辅以音响效果,达到形、光、动、声的和谐统一。可以说,哈尔滨冰灯艺术是以冰为载体,以灯为灵魂,融绘画、雕塑、建筑、园林、文学、音乐等多种艺术于一身,运用光学、力学、声学及电气、机械等科学技术的新兴的造型艺术。运用这种艺术形式创造出的珠宫琳馆、琼榭瑶桥、银雕玉塑、冰山雪岭、冰凌冰瀑,白昼间千姿百态,晶莹剔透,入夜后流光溢彩,万紫千红。冰灯艺术博览会作为中国冰雪旅游的一张王牌,已经跻身于我国35个“绝、奇、美、胜”旅游景点之列。
雪雕,又称雪塑,源于古代的堆雪人。哈尔滨第一个供多数人观赏的雪造型是1963年初哈尔滨市第1届冰灯游园会上出现的雪塑大象,它的诞生为26年后哈尔滨雪雕艺术的兴起做了铺垫。1988年末,太阳岛公园的l78名职工利用岛内雪质白、无污染的优势堆成了大肚弥勒佛等近20件雪塑。1989年第1届群众雪雕比赛(这一活动后来被定名为哈尔滨市第1届雪雕游园会),标志着中国雪雕艺术的兴起,结束了太阳岛“猫冬”的历史,填补了哈尔滨冰雪节“雪”的空白。
本省的滑雪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大区域:哈尔滨、伊春、牡丹江和大兴安岭地区。冰灯雪雕和冰雪游乐主要集中在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大庆等大中城市。(高 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