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
2003年《黑龙江日报》被中宣部授予全国抗非典先进集体,“吴记者在一线”被评为“中国新闻名专栏”,有关非典、再就业等报道六次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表扬。2月份起,伊拉克局势日趋紧张。3月上旬,编辑部精心筹划,确定了4块“聚焦伊拉克”的战事背景介绍专版。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4块专版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准确,版式精彩,并和一版及2块战事动态新闻版联动呼应,体现了党报应有的水平和权威性。3月11日至4月10日,针对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黑土地流失问题,在一版刊发了“拯救黑土地”的系列报道:《黑土地不能再失血》、《黑土地怎能抚平你的创伤》、《黑土,该不该“背井离乡”》、《黑土流失牵动各界关注》、《谁来关闭黑土外流闸门》、《黑土开出的“罚单”谁支付》、《面对黑土流失法律之剑何以束之高阁》,引起省人大地方立法机构、主管部门和新华社等多家媒体的关注,“黑土地往何处去”成为社会和网上的焦点话题。2003年下半年,黑龙江省针对黑土地水土流失问题开始了大规模治理行动。3月23日起,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发《宽五西的头雁》等8篇文章,连续报道望奎县宽五西村村支书佘树德坚持“两个务必”、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事迹,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3月27日,省委书记宋法棠对此作出批示。4月3日省委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佘树德的先进事迹。《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媒体也纷纷报道了佘树德事迹。11月,佘树德成为中宣部推出的全国三个典型新闻人物之一。3月24日至8月25日,一版发表了《雪乡拉响生态警报》、《雪乡:采伐量调高该不该》、《雪乡采伐全面停止》等6篇报道,对雪乡--大海林林业局双峰林场地区由于过度采伐林木而面临降雪量逐年减少的困境展开追踪报道。8月中旬,省政府有关领导在大海林林业局考察旅游资源并现场办公,做出雪乡立即停伐的重大决策。四五月间,非典肆虐,《黑龙江日报》以超常规的报道规模对全省抗非典斗争做了全景式纵深化报道,在一版开设了专栏《构筑“防非”坚强防线》,在二版开设了专栏《关注农村抗非典》,在今日点击版重点推出以“科学防非典,细致莫恐慌”为主题的专版,起到了普及知识、科学防治、全民筑防的宣传效果;非典拷问商业诚信、审视餐饮变革、反思城建中的人文关怀等一系列深度报道的推出,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5-6月,针对哈尔滨市中考加分政策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从一封读者来信人手,连续在新闻聚焦专刊以整版篇幅展开报道,形成了一个强烈的舆论热点。整个报道既有强烈的冲击力,又很好地把握了分寸,得到省委有关领导的肯定。6月14日至7月7日,在一版发表“聚焦安全煤矿城市构建长效安全机制”系列报道,先后发表《矿工的鲜血不会白流》、《挤净安全检查中的“水分”》、《让“阳光”照耀千米矿井》等9篇文章,对全省各地各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向深层次推进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对黑龙江省招商引资工作和树立黑龙江形象均具有重要意义。7月29日至11月4口,在八版连续发表了《破解牧业第一难题:草要繁畜要壮》、《城镇化不能跳三步》、《一场国企改制的大讨论》、《农民--明天谁来养老?》等9篇文章,内容涵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国企改革、中小企业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壮大、就业和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8月末至12月底,五版、一版刊发近20篇连续报道,对110报警系统指挥中心、120急救中心做追踪报道。这组报道的首篇《千呼万唤无人应,110“排队”何时通》一推出,即引起广泛强烈的社会反响,省委书记宋法棠对此事极为重视,对报道予以肯定。这一追踪报道所涉及的内容,成为全省利民行动33项实事中的第8项--“方便群众行动”,办好报警110、市政110、急救120。12月5日的报道《情系百姓大爱无声》是对全省10项利民行动进程和成效的一个初步回顾和总结。该报从5月份开始在一版、三版相继开辟专栏《老工业基地鸟瞰》、《老工业基地改造论坛》、《改善投资环境--投资者说》和《国企改革进行时》等,8月份,特派出记者组走访辽宁,在一版推出系列报道《国企改革看辽宁》,分别从转制、主辅分离、技改和靠发展解决矛盾等方面介绍老邻居的“振兴”进展与做法。从12月22日起,以系列专版的超常规形式,推出规模化大型特别报道《世纪机遇 龙江振兴》,从全局的高度,多视角、全方位地报道全省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过程,已先后刊发了“思想之河掀巨浪”、“三江两海大合作”等10余个专题报道。作为中国新闻名专栏的惟一摄影专栏,“邱记者在一线”接过“吴记者在一线”的接力棒,关注农村公共卫生、记录外地人创业龙江的苦辣酸甜,关注江河排污治污,倾情今日蓝领,用双脚和双眼将普通劳动者的风采定格。本报在5月18日开办的《12345互动热线》专栏,不仅为政府当了参谋,解决了群众急于解决的问题,更发挥了党报舆论监督功能,为实现“三贴近”做了有益的尝试。本报在9月1日推出以追踪新闻为主的署名新闻评论专栏《今日视点》,在力争时效性、突出针对性、追求思想性上做文章,同时侧重增加新闻评论的信息量,让读者在阅读评论的同时预知更多的信息。此外还开展了“我的父亲母亲”征文活动,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反映老百姓最朴实无华的情感,贴近读者的生活,深受读者的欢迎。 (刘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