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对外宣传

  2004年外宣工作服务服从于全省中心工作,紧紧围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树立黑龙江的良好形象,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主线,开展了各项工作。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大了对外经济宣传的力度。一是精心组织了2004年黑龙江(香港)活动周的宣传。据不完全统计,主要媒体围绕活动周共刊发30个专版、340条消息,各电子媒体播发消息和专题长达400多分钟,各网站媒体发布新闻、专题报道150余条,并在港悬挂活动周主题宣传的彩旗、标语喷绘197幅。参与媒体之众,采访记者之多,发稿数量之大,均创黑龙江省赴境外招商历次活动之最,在香港掀起了宣传推介黑龙江的热潮。二是加大了“哈洽会”宣传力度。第15届哈洽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客商最广、记者最多、成交额最高的一届哈洽会。邀请和组织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境内外、省内外142家媒体,761名记者参会。刊发(播)消息、通讯、专题、访谈、照片、专刊等5 900余篇(幅)。整个报道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本届哈洽会的盛况,增进了国内外对哈洽会的了解,展示了黑龙江的良好形象。三是认真做好本省参加的系列重大招商活动和展洽活动的新闻宣传。主要有新加坡第14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马来西亚中国黑龙江农产品国际贸易商贸洽谈会、黑龙江-以色列经贸对接洽谈会、东北亚地方政府联合会第五次会议、首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中日韩地方交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的对外宣传,为黑龙江省招商引资和重大经贸、展洽活动服务。
    利用传媒,借助外力,扩大了黑龙江的对外影响。以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题,加强与国内、境外媒体的联系与合作,扩大了黑龙江的影响。与中央电视台合作,请宋法棠书记做客央视《对话》栏目,与央视12频道携手举办“黑龙江宣传周”活动,配合国务院新闻办和全国“两会”期间在京举办两次东北三省省长新闻发布会,组织协调美联社、路透社、安莎社、埃菲社等10多个国家20余位外国记者来黑龙江省进行集中采访。《黑龙江日报》与美国《国际日报》合作出专版254期,特别是为配合张左己省长访问印度尼西亚,在印尼《国际日报》出专版10期,扩大了黑龙江在国外的影响。黑龙江电视台与香港正式签订了落地协议,全年KBS播出黑龙江朝语广播电视新闻稿272件,《你好,俄罗斯》、《英语新闻》已成为通过电视荧屏展示黑龙江的重要窗口,俄文月刊《伙伴》杂志逐步走上了正轨,《远东经贸导报·俄文版》出版了7期,这些载体及时报道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成果,生动展示了黑龙江独特风貌。
    适应形势,立足建设,加强了网上宣传和网络管理。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加强了互联网宣传和管理工作。一是加大互联网检查监督力度。按照中央的部署,由省政府新闻办牵头,会同省通信管理局、省公安厅等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互联网站违规登载新闻清理整治”工作,清理有害信息2 000多条,涉及网站10余家,另有113家网站全部整改。开展了“垃圾电子邮件专项治理工作”、“网络信息安全大检查”工作、“打击淫秽色情网站活动”;专门召开协调会对加强全省高校校园网的论坛管理提出了要求,进行了布置。二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先后组织了“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活动”、国内16家知名网站“网上龙江行”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宣传活动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加强重点新闻网站东北网的建设。东北网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互联网新闻宣传的部署安排,不断增加新闻的信息量,组建了网上评论员队伍,开通了“思想道德教育”和“老工业基地振兴”论坛,增强了安全防范能力和网站的生存竞争能力。
    建立制度,加强培训,新闻发布工作开始步入正轨。为了完善和规范政府序列的新闻发布工作制度,年初出台了《关于建立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见》,标志着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正式建立。在国务院新闻办的帮助指导下,4月举办了黑龙江省首届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对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省政府首批27个部门的新闻发言人、13个市地政府新闻办主任等近120人进行了培训,提高了新闻发言人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水平。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后,又相继提出了《关于迅速启动省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新闻发布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建立健全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通知》,促使新闻发布工作向制度化、经常化方向发展。全年以省政府名义举办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15次,省政府各部门举办新闻发布会9次,全省共举办新闻发布会243次。
    拓宽渠道,扩大交流,文化外宣有了较大进展。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文化外宣的要求,加大了文化外宣和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工作力度。全省各艺术团体赴蒙古国、萨哈共和国、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日本、西班牙、香港等地访问演出,弘扬了中华文化,扩大了黑龙江的影响。省委外宣办组织拍摄了《走向振兴的黑龙江》速成和精拍两部电视外宣片,重新制作了《神奇富饶的黑龙江》电视省情片及《中国·黑龙江》、《今日黑龙江》等画册。这些外宣资料以多种语言、文字和精美的图像、画面,向外界展示了神奇富饶、充满商机与活力的黑龙江形象,成为黑龙江省在开展各项招商引资、外事、文化交流活动中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
    突出特色,创新载体,市地外宣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哈尔滨市为扩大在欧洲地区的影响,和法国《欧洲时报》建立了联系,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制定《关于推进全市播放外宣电视片星级以上宾馆工作的实施方案》,在24家宾馆试行播放外宣片,取得良好效果。齐齐哈尔市荣获“2004年度CCTV中国魅力城市”称号;组织开展了“老工业基地振兴看鹤城”、“冲浪齐齐哈尔”网上对外宣传等系列对外宣传活动。牡丹江市通过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走遍中国》、《同乐五洲》栏目展示牡丹江秀美风光、人文历史、今日风貌。黑河市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韩国水源市举办多种活动。绥化市通过重大活动邀请40多家境外和国内主流媒体予以重点报道,打造“绥化——中国寒地黑土绿色物产之乡”外宣品牌。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大庆、七台河等纷纷制作外宣画册和专题片。绥化、哈尔滨、大兴安岭、鸡西、齐齐哈尔、伊春、黑河、鹤岗等市地都与东北网加强合作,建立链接,开辟了网页,不断充实网页内容,有效地开展了网上宣传。 (杨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