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监督、打假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工作

  坚持从源头“打假”。认真落实辖区打假责任制,全系统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8 965人次,车辆10 980台次,检查各类企业29 025家,查处假冒伪劣产品货值4 650万元,查处各类违法案件8 040件,端掉黑窝点98个,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9起,为企业和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 000余万元。阜阳劣质乳粉事件发生后,加大了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力度,全力查清了涉及黑龙江省18家企业21种产品,配合国家局及各相关17个省、市办理协查案件137件。对全省奶粉生产企业实行统检。共检查奶粉生产企业46家,检验奶粉产品159种19批次。开展乳粉生产企业必备条件专项调查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国家公布的30家奶粉放心企业中黑龙江省企业有11家。组织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全省2473家米、面、油、酱油、醋等5类食品生产企业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乳制品、肉制品、调味品等新10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已有163家企业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开展了农资打假工作。重点对农药、化肥、农膜、农机和农机配件等农资产品进行了专项打假和“农资打假下乡”集中行动,并对省内所有生产过磷酸钙、复混肥的企业和主要经销企业开展了化肥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查。检查各类农资产品生产和经销企业4 156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67起,抽检各类农资产品1 257批次,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930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10余万元。此外,还组织开展了棉花、食品、建材、汽车消费品、化学危险品等专项检查和打假活动,对加油站和集贸市场进行了专项整顿,对“土炼油”进行了严厉打击。全年监督检验纤维制品196批次,其中亚麻制品5个批次,棉花制品97批次,服装16批次,对省内外4 615吨用于经营的棉花进行了公证检验,接受亚麻、化纤、羊毛等各种纤维和絮棉制品等委托检验4 321批次。 (高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