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总体规模迅速增加。2004年,完成增加值1 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占全省GDP总量的30.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34.8%。哈尔滨市、牡丹江市、七台河市、伊春市、鸡西市等地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已达40%以上,大庆市占全市地方经济总量的69.5%。创业活动日趋活跃,民间投资大幅度增加。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新上、改造、续建项目2 130个,总投资22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2%和21.1%。哈尔滨市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年成交额亿元以上大型专业市场已发展到105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5个。哈尔滨宾西开发区累计投入1.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招商引资进区企业43户,其中有华龙面业、海运集团、四海集团等10个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项目总投资54.4亿元。大庆市龙凤区的万宝园区,已有固定资产1.1亿元生产电动自行车系列产品的鑫鑫龙注塑城、以PU革加工为主的万峰实业、生产配电箱产品的中泰公司等一批温州投资者在园区落户。进出口增长加速,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全省半壁江山。非公有制外经外贸企业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由单一商品输出向智力、技术、劳务等多层次、多领域发展,由域外加工向本地加工、国外办厂、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方向发展。2004年全省私营企业进出口完成38.07亿美元,同比增长99.6%,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6.1%。其中,出口21.34亿美元,同比增长90.2%,占全省出口总量的58%;进口16.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3.1%,占全省进口总量的53.8%。牡丹江市拥有进出口权的非公有制企业由上年的59户增加到382户,进出口总额增长30%以上,占全市进出口的85.7%,有43户企业在境外办厂。绥芬河市全年进出口总额中有90%以上是非公有制企业完成的。技术创新步伐加快,质量管理意识明显提高。2004年,全省非公有制企业科研机构达到150个,开发各层次新产品303个,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129项,其中有21项被列入国家和省科技攻关项目。有199户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了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民营科技企业由上年的5 500户增加到6 310户,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40亿元,利税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18%。大庆市不断建设和完善科技创业园、软件园、孵化器等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软件园有21家企业,硕士以上学历的有130余人,开发研制的“蓝牙技术”、“流程工业系统”等51项专利,均属国内领先水平。招商引资效果显著,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共引进资金68亿元。一大批民营企业积极参加国外、省外各种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活动,既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又开辟了市场,结交了朋友,宣传了全省民营经济的良好形象。特别是在2004年10月举办的全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和全国“民洽会”上,有187家企业参展,展出绿色食品、山特产品、医药制品、高新技术产品、玩具及工艺品等800多种,共达成签约额52.77亿元人民币。牡丹江市采取网上招商、会展招商、以商招商的形式,引进了浩月集团、硕业集团、完达山集团、上海飞浦集团、上海金贸集团等一批大项目,全年招商引资项目158个,签约额53亿元,到位资金19.5亿元。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2004年,全省有210户非公有制企业通过购买、兼并、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注入资金13亿元,盘活国有存量资产35亿元,安置下岗职工3万人。哈尔滨市组织召开了全市百户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情况通报会,总结推广了海外集团、锦绣集团、金太阳投资发展公司等6户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的成功经验。全市有53户非公有制企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注入资金8.4亿元,盘活国有资产21.2亿元,安置职工就业1.9万人。鸡西市已有40多户非公有制企业介入供热、供气以及棚户区改造和经济适用住房开发等领域。全市民办教育投入超亿元,70%以上医疗卫生网点完成了由国有向民营的产权转让。全市有140多家网吧、40多家书店、300多家音像制品销售网点都是非公有制经济。七台河市68户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中,有19户是国企改制的企业,2004年19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增加值、税金分别比改制前增长80.8%、57.6%、92.4%。如桃山选煤厂退出国有实现民营以后,新上了工业型煤、无烟洗煤项目,兼并了全市最大的地方国有重点煤矿,总资产由原来的8 000万元,一跃发展到现在的1.4亿元。 (杜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