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抗旱
2004年,全省大江大河汛期水势基本平稳,一些突发性的局部降雨导致部分中小河流洪水泛滥成灾。全省有15个县(市)、11.63万人口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67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0.32亿元。6月,西部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苗期干旱。全省作物受旱面积高达252.66万公顷,其中干枯13.06万公顷。干旱导致92座小水库干涸,2万多眼机电井出水不足,124万人饮水困难。各级政府认真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按照确保春耕前完成水毁灌溉设施修复、确保汛前完成水毁防洪工程修复的要求,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抢修水毁工程;科学编制防汛抗旱工作预案,认真做好条件洪水预报;对不同量级降雨可能形成的汛情和灾情做出分析预测和科学判断,有针对性地建立了预报预警、抢险救灾和人员转移机制以及防汛责任追究制度,争取了防汛工作的主动权,确保了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大搞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抗旱设施和节水灌溉设备,扩大浇灌面积,使一半以上的受旱作物浇上了“救命水”,共挽回粮食损失约20亿公斤。争取国家应急度汛资金2 150万元、特大防汛费500万元,省财政拨专款资金650万元,从而保证了顺利度汛。投入抗旱资金77 763万元,新打抗旱机电井1.4万眼,新建小型蓄水工程3 040个,新建抽水站338处,维修机电井137 762眼,维修抗旱设备160 827台(套),维修拦河坝2 274座,维修泵站4 280处,渠道清淤3 400公里,这些水源工程在抗灾夺丰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书春 李 季)